APP下载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2019-03-2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主义思潮

丁 聪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20世纪初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产生并流行,具有物质性、符号象征性和过度化的特点。在我国发展、繁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消费主义在我国找到了扎根和发展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因此,把握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1 扭曲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信奉量入为出、积谷防饥的消费理念,在消费上讲究节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然而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背离理性的、主流的消费观念。

一方面,符号性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除了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考虑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想借此来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和社会优越感。甚至部分大学生在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时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个人消费了什么,根据购买的商品的档次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另一方面,享受性消费。部分大学生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把大部分生活费花在玩乐上,反而在本职工作——学习方面能省则省,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自我提升,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

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的发展。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更为广泛的变化是消费社会的出现,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简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1]

1.2 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部分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不够,在倡导物质消费和享乐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物质,其价值取向产生了偏离,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功利化的特征。

在学习方面,部分大学生更看重热门的、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域的学习。不少大学生表示读书就是为了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并不在意读书过程中知识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富足。在就业方面,在选择工作时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认为一份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有多大而在于工资有多高。在生活观念方面,部分大学生在交朋友时考虑更多的是是否可以为日后人生的发展积累人脉,从而获取一些利益。在人生理想方面,部分大学生开始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了远大理想和抱负,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大学生变得过于功利、社会责任心退化,难以承担国家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

1.3 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和道德失范行为

消费主义鼓吹消费至上,通过各种手段燃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受此影响的大学生就会不断地追求金钱和物质来满足无限的心理欲求。然而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很大程度上依靠父母供养,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采取撒谎、欺骗、偷拿等方式向父母要钱。另外,很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受同辈攀比之风的影响,家庭经济比较贫困的同学就可能产生失落感,长时间沉浸在失落感和自卑感下的这部分同学容易心理不平衡、精神空虚,诱发心理问题。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大学生常常陷入对高消费的渴求和经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日益尖锐,“他们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常常陷入‘物质饥饿’的紧张和焦虑状态中”[2],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使大学生冲破道德和法律的束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2007年9月在杭州读大学的丁某为了还上自己因过度消费而欠室友的6 000元钱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案,以此来勒索父母;2010年6月南京某大学学生李某因眼红同学们的潇洒生活偷窃了室友价值万元的电脑。

2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

2.1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负面影响

麦克基本曾说:“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3]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为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们掌握的资源和财富日趋增加,其需要也逐渐由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转向追求个性、享乐。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崇俭黜奢的传统消费观念不可避免地被漠视,奢侈消费、超前消费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全面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尤其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而且伴随着消费环境的剧烈变化,大学生开始接受负债消费的观念,信用卡、蚂蚁花呗、分期乐、京东白条等消费方式在高校校园里开始流行,甚至产生了“裸贷”等行为,非理性消费现象大量增加。

2.2 大众传媒的渲染和误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在社会舆论环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培养大学生消费习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大肆鼓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是消费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催化剂。

在传播内容上,充斥着大量庸俗的影视作品、电视娱乐节目和广告,这些节目时常传递着一种消费主义的生活理念。比如说收视率很高的偶像剧,在剧中主人公可以坐享其成,肆意挥霍。在观看过程中大学生容易产生代入感和虚幻感,总想着享受生活,放弃了勤劳拼搏的美好品质,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传播的主体形象上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成功人士、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居多。模仿明星的衣着,效仿明星的生活方式极易成为大学生新的价值追求,他们期望通过和明星占有相同的商品来缩短和明星的距离。这就给大学生传递了错误的理念:消费才是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手段和途径。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效果不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密切相关。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应对仍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忽视消费这一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环节,缺少关于消费观的教育。这样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大部分大学生不够了解消费主义思潮,更不用说能意识到它的危害,因此,当消费主义思潮在校园流行时,大学生极易受其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教育方式方面,高校思政课多采用灌输的方法,没有联系学生消费的实际状态来进行科学消费观的教育。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纯粹的说教,不能有效把握学情,课堂授课一昧照本宣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4 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年龄多处于17~25岁之间,心理尚未真正成熟,自制力薄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都存在好奇、从众和炫耀的心理。

首先,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促使他们常常渴望体验新鲜的尤其是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事物。消费主义以社会潮流时尚的方式夺人眼球,鼓吹奢华的物质享受和光鲜的生活,极易使大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想去尝试这样的生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消费主义的观念。

其次,大学生分辨能力弱,模仿能力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随大流的消费观。校园里同辈群体间极易产生相互影响,尤其是频繁接触的同学和朋友之间,不少大学生都会盲目跟随他人的消费方式,突出表现在消费对象、消费环境等方面。

最后,很多大学生有虚荣和炫耀的心理。很多时候大学生们都希冀通过新奇、高额的消费来达到一种追求身份、显示品味的心理满足。消费主义思潮将消费标榜为个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

3 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

3.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抵御消费主义思潮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4]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主流价值观来引领正处于发展成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指明了人们行动的方向,是大学生辨别各种观念、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思想武器。基于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比较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抵御西方错误价值观念方面的重要性,还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踏踏实实将其落到实处。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注意创新途径,将显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增加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度和接受度,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消减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3.2 约束和规范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

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5]大众传媒为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要减少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就需要约束和规范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一是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对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予以规范,建立健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审核制度。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的,宣扬享乐、攀比、拜金等错误价值观念的,容易诱导不理性消费的广告、电视、电影、音乐坚决抵制,从源头上“堵”住消费主义。

二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大众传媒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道德取向,重视社会效益。广大媒体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好各种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主流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传播的着力点,以正面人物和先进典型作为传播的主体形象,营造理性的社会消费风气。

3.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中的迅速蔓延,间接折射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不足之处,因此要抵制消费主义这种蔓延的态势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在教育内容方面,增加消费观教育。联合国第 59届大会指出:“消费教育应在适当情形下成为教育制度基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最好成为现有科目的一部分。”[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按照三贴近的教育原则,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时思想动态,编写实用、科学、合理的关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方面的教材,并且开设一些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如消费心理学、个人理财等。同时高校应加强对消费主义思潮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线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消费主义思潮的危害,增强大学生的抵御能力。

二是在教育方式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理论宣传灌输,如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LED显示屏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而不仅局限于课堂上单纯的理论宣讲;另一方面,在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进条件艰苦的地区,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悟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从而做到将科学的消费观入脑入心。

4 结语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冲击,面对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社会、高校应该协同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Film review:WALL·E
正确认识消费
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