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发挥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在助农增收的思考
——以《苍南三农》为例

2019-03-22苍南县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苍南三农农民

苍南县广播电视台

对农节目的产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它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它充分体现了公益性、服务性、地方性的特点,但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挤压着电视传播原有的市场,但电视机在农村较为普及,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对农节目在农村市场还具有一定的收视范围。如何有效地发挥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在帮助农民致富、传授致富信息和经验,拉近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将对农节目做成助推农民增产增收的平台,成为提升县级台对农节目收视的重要方式。苍南电视台的对农节目《苍南三农》自开办以来,凭借本土化、亲民化的节目采制思路,用新闻的力量占据了本地收视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的“后援团”。

一、注重节目的策划

这几年,虽然电视还是农村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但各类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抢占了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份额,而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影视剧和文艺节目也已经是农民的收视重点,要办好县级台对农节目,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既让对农节目在农村有市场,也延伸到让城镇有固定受众。近年来,苍南电视台的《苍南三农》节目通过区分受众,有的放矢来谋划节目的采编,拉近了与农民朋友距离,也打造出对农节目的品牌效应。

1.突出对农节目的服务属性。对农节目尤其是县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实用性和服务性是其开办的根本基础,要保证这一点,对农节目的编导、摄像等摄制人员要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了解他们的根本需求,比如农民在关注什么?受众在关注什么?编导在策划节目时,就可以有针对性规划节目的内容,让节目符合农民的喜好。例如,在每年的季节变更期间或者台风、酷暑等特殊气候时,《苍南三农》都会安排几期农业技术类的节目,采访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讲解本地气候、土壤、栽培时间等对农业种养殖的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2.针对对农节目的特定收视对象办节目,增加有效收视率。对农节目是为广大农村朋友服务的,因此对农节目的收视对象,在定位上要以“农”为主线,根据特定对象来编排节目。一类收视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自身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策划节目时,我们考虑的是农业新技术的运用、农产品营销新方式,以及惠农新政策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等;而对另一类的城镇居民收视对象,我们策划时考虑的怎么样推出乡村观光旅游类及农产品推广类节目,吸引他们观看节目并参与到互动中来。

二、注重节目的报道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习惯、生活模式的变化,让现代农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眼光都和以往有所区别,他们不仅要在对农节目获得农业知识,还会以挑剔的眼光来选择收视内容。因此,我们在《苍南三农》栏目中,开辟了“三农直通车”、“三农资讯”等小版块,而且在版块设置和内容上特别注重分期分类采制不同内容来吸引观众,取得了一定效果。

1.报道农村产业领军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各类农村农业专业人才是乡村发展振兴的关键,我们通过《苍南三农》的“三农直通车”版块采制播出的《苏尔酉:看过来,这里的蓝莓很生态》、《绿色无公害,“梅”好“钱景”好》、《本地猕猴桃熟了,等你来采摘》等节目,报道农业种养殖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特长,以及效益农业的一些种植特点和技巧,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着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信息保障。

2.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对农节目要紧密结合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以搭建宣传平台来助推农村脱贫攻坚步伐。在党的建设方面,《苍南三农》积极总结我县基层党组织、各级各领域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的扎实措施、精神风貌和经验做法;在脱贫做法、脱贫经验方面,积极挖掘报道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各村各合作社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在典型建设上,积极做好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农业调查等各形式内容。注重以小切口来剖析大主题,为脱贫攻坚向更深层次加油鼓劲。

3.做好防台防汛防灾宣传。我县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象灾害较为频繁,为此,《苍南三农》走差异化的路子,在每个季节都邀请气象专家、农业专家针对旱灾、涝灾、霜冻、台风等多变的气候,分析气候对传统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及时将预警信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传达给农民朋友,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节目的形式创新

办好电视对农节目,要在确保新闻性、真实性、可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突出节目的服务特点,通过“活动+节目、营销+节目、品牌+节目、特色+节目”等形式创新,让《苍南三农》真正成为苍南农民自己的节目。

1.实现“活动+节目”的创新。2018年的夏季气候比往年炎热,前往苍南本地各水果种植农场自助采摘的游客也少了很多,尽管种植户们采取了网点经营、采摘、电商、微商等多管齐下的销售形式,但仍然难抵销售难关。《苍南三农》节目组的编导为了帮助果农缓解销售难题,专门联系县农业局等多家部门联合策划“苍南县首届精品水果展销会”,联系了32家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参展,短短三天时间,这些合作社堆积如山滞销的水果被采购一空,火爆的展销会现场让农户们乐不可支。

2.实现“营销+节目”的创新。在当前的电子信息社会,信息的传达也越来越便捷,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农民与居民的对接、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推动和催化,《苍南三农》的“三农直通车”版块积极牵线搭桥,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把城市居民的眼光吸引到农村,从而让农村资源在全民的关注下得到利益最大化。例如,《岱岭富源村:蜜柑带来甜蜜生活》节目播出后,前来自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接壤福建省的偏远山区农村,靠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走上了村集体“消薄”和农民增收的道路。

3.实现“品牌+节目”的创新。《苍南三农》节目组的编导、摄像和主持人秉着“为农民服务”的节目定位,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的理念和追求,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实现零距离的沟通,《三农直通车》、《三农资讯》等反映农村农民生活、宣传致富典型、提供农技帮扶、发布农业资讯,集聚乡土气息的版块,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正因为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喜爱,栏目组在2018年组织的农产品销售、农技下乡咨询等与节目相结合、与服务相结合的各类对农大型活动,不仅受到了种植户们的欢迎,也让老百姓能买到放心优质的农产品。同时,我们还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及时传递农业致富信息、种养殖技术和创新创业项目,增强了观众与节目组的互动性,提升节目本身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品牌效应。

四、注重节目的本土化

每一档对农节目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苍南三农》注重从本土特色文化出发,把握本土文化的细节,无论是标题、内容,还是主持人的导语、后期编辑的画面,都做到尽量朴实无华,把有活力、接地气、主题鲜明的节目奉献给广大农民朋友,增强受众参与度和思想契合度。

和省、市电视台的对农节目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化、接地气。2018年,我们协助县旅游局将推广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民致富的渠道,采制了《柴房别院》、《半山丽舍》、《海蓝之家》等10多期介绍苍南各地民宿的节目,并通过《苍南三农》进行宣传营销,拓展客源市场,既推进了苍南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

大棚草莓、大棚西红柿和大棚葡萄等农业效益作物,都是苍南的特色水果,农业基地自助采摘游是农户们急需开拓的销售渠道之一。为此,《苍南三农》栏目组的编导们建立了“《苍南三农》栏目后援团”微信群,为农户们策划如何做好采摘游等一系列推广活动,还专门联系组织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参与到农产品的销售推广中,“亲子采摘游”、“年货大搜索”等多个系列节目的播出,让微信群成为提供信息服务与引导的新的对农服务平台,也吸引了100多个合作社的加入。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让农民成为主角、围绕农民的增产增收是《苍南三农》栏目组的心声,只有真正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办出来的节目就一定能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成为农民朋友“自己的节目”。

猜你喜欢

苍南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苍南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党报客户端如何深耕基层实施差异化竞争——以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为例
滴水见阳光——《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采写体会
日子过成段子,“苍南派”和“芒果宓”把幸福喂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