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和档案文献编纂的交互影响

2019-03-22董中印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成果加工利用

董中印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1]。由此可见,文献在人类沟通交流中的应用,给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2],其确切含义是指与他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文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必然离不开传播媒介。作为文献信息中较为特殊的档案文献资料,其编纂工作正是实现档案文献信息传播的过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具有互动性是必然的,一方面,传媒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依托,其发展深刻影响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随着传媒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才解决了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滞后的问题;另一方面,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又体现着传播性,丰富与发展着新媒体的内涵,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作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信息源,深刻体现了其历史的凝重感和生动性。

1 新媒体是档案文献编纂公布的依托

人类文化的积累要通过传播才能延续下去,墨西哥的玛雅文化告诉我们:没有传播的文化将会逐渐走向“死亡”。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价值的真正体现,是通过传播媒介公布于世,这也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所在。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变得更丰富、更复杂。传统纸质载体形式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其再现历史真实事件和还原历史人物的表达手法是有限的、画面是单薄的。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编纂成果,是新的组织形式和文化模式,它能够较为立体的展现历史、组织画面,在提供利用方面的功能远远优于纸质传媒下的文献编纂,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也更容易被充分利用。以档案文献为素材编辑而成的文献纪录片,就具有这种品质,它较为生动、灵活、立体的展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历史原貌,使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影响得以扩大。

传媒发展至今,从以文字记载的纸张为主的第一代媒体,历经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几次发展变化,直至今日发展为承载电子信息的现代网络传媒,亦称第四代传媒的新媒体,全都对档案文献编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档案文献编纂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2 档案文献编纂行为是一种传播行为

“档案文献编纂行为体现了文献传播的选择性”[3]。可以说,整个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就是一项极具发展力的文献信息传播工作。这种文献传播是一种文献互动过程,是一种跨时空思想交流与知识传承,是活化文献信息、实现文献资源效能的过程。在已知的档案文献传播历史中,无论自然的或是人为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们还能得见并使用的只是沧海一粟,其中有些就是通过编纂加工以后得以流传的。孔子在春秋后期之所以能够完成《六经》编订,就是建立在对历史档案进行大规模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当时的档案文献损毁流失现象已十分严重。《六经》最终得以存世,成为后世研究的珍贵文献素材,与孔子的编纂加工思想以及将其作为教材传授教学密不可分,文献的传播性在传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播过程中,受编纂者思想的渗入、编纂加工空间的改变、编纂加工时间的改变、编纂成果受众的再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值,档案文献编纂中的传播功能在这种增殖过程中得以最大体现。

档案文献的传播就是一种文化传播。档案文献编纂、加工和公布本身就是一种档案信息的传播活动,有着传播社会文化、传承人类历史和扩散共享知识的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将整个融入信息传播系统,从而在更广泛和灵活的平台上开展原先的档案信息利用活动。

3 新媒体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影响

3.1 新媒体改变了档案文献编纂加工与公布的方式

“档案文献编纂过程是一种对现有档案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整合的过程,是一种信息处理活动”[4]。在新媒体环境下其充分利用新载体、力求创新形式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

3.1.1 传统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直接网上公布 当下,各个档案文献汇编部门最主要的编纂加工方式仍还是传统文献编纂方式,其编纂成果在各档案文献汇编部门所占比重较大。我们在网站等平台上直接将这种已有汇编成果公布出来,这是目前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献编纂最普遍的公布方式。

对传统的档案文献汇编通过扫描等方式进行网上直接公布利用,此种编纂加工与公布形式充分尊重了原有的编纂基础。通过扫描入网,可以把早期的编纂成果一并进行网络化,使较早以前编制完毕的档案文献成果在网络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受众更广泛、利用更深入。传统条件下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主要是直接利用档案原件或复制品,具有更原始、更详细等特点。虽然受到传统编纂条件的局限,在进行完全收集同一专题的资料时有阻碍,但它也有网络编纂暂时因技术等问题而难以做到的优势,其成果比网络编纂加工的成果更原始、更详细、更具参考性。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的《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明清皇宫虎门秘档图录》《清代典章制度辞典》《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展出的史料选编《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档案史料选编》《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等。

3.1.2 对网上公布的档案文献进行编纂加工及出版 此种形式是对网站上或者网络其他渠道公布的档案文献进行编纂。它是档案文献编纂加工与公布从传统向现过渡的重要阶段。如云南省档案馆网站网上展厅公布的《飞虎·驼峰纪事》《云南辛亥1911滇云记忆》《华之魂侨之光——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等。其编纂成果既具有传统编纂的可靠、原始详细等特性,其编纂加工方式也具有现代网络编纂的全面和方便快捷的特性。

3.1.3 对已经数字化的档案文献进行编纂加工及出版 这种形式是传统档案编纂与新媒体的深度结合,其编纂成果具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汇编题材和史料的选择上,史料概括全、时间跨度长;在成果表现形式上,成果更加多样化、分布区域更广;在汇编单位的合作上,沟通交流更频繁、更便捷、更立体。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编制的《二十五史全文资料库》;中央档案馆等合作编制的《档案文献光盘库》(110盘)等。

3.2 新媒体改变了档案文献编纂的利用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与变革使人类的生存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借助于网络,以开放式和交互式获取信息,生产、生活的方式得到了极大地改变。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纂工作受到强烈冲击,其编纂成果必然要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的需求,建立信息网络,创新利用方式。

3.2.1 数字化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全文数据库 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档案信息全文数据库,其关键是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全文数字化,如果是传统载体编纂成果,主要通过扫描图像、文本输入或文本挂接扫描图像三种方式实现;如果是电子载体编纂成果,则可以直接转换成规范格式后存入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全文数据库。

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全文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它的建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一旦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全文数据库,则为档案文献及汇编利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吸引潜在用户、实现档案文献及汇编价值的良好途径。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清历朝实录》和《大清五部会典》的全文数字化等。

3.2.2 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网站 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网站,是新时期档案部门开发信息的一种新手段。以新媒体为载体,各档案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向公众开放,为利用者提供信息服务。利用者可以通过申请、注册等方式进入网站并浏览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大大的缩减了传统媒体下利用的成本。档案信息网站的建立实现了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档案部门可以在网站上实现在线服务、宣传、交流等一系列功能。

3.2.3 加强区域间和馆室间联网建设 传统传媒环境下,各个区域、各档案馆、室档案文献及汇编联系方式较为简单与稀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大大限制了。加之由历史和政治因素导致的国家行政区划频繁变换,使得各个区域与各档案馆室的档案被迫分散保存,有的甚至流失于国外。这种状况导致档案信息很难收集齐全与完整,使得档案文献的开发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其编纂成果质量也很难保证,难以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区域、各档案馆室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网站,加强区域间和馆室间的网络建设,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跨区域、跨馆室档案文献编纂变得更加便利,最大程度上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

3.2.4 开发网上文献及汇编信息检索与咨询系统 新媒体环境下能否开发出快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的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使其满足档案文献及汇编用户在线搜索与查询的需求,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档案部门迫在眉睫的问题。

建立网上文献及汇编咨询系统可以实现诸多功能。一方面,对于档案信息用户来说,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作为利用主体的作用,彻底改变传统传媒环境下档案部门提供什么就利用什么,编纂成果难以满足利用需求的被动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档案利用的多样化趋势要求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开发不同层次的编纂成果”[5]。档案部门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与利用者进行互动,汲取利用者对文献及汇编信息的意见,从而完善编纂成果(如严格考订、扩充史料等),为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2.5 建立档案文献汇编在线阅览室与展厅 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档案文献汇编在线阅览室是一种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行为,它能够增加人们的新鲜感,满足人们的利用心理,从而激发人们利用档案资源的热情。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和档案部门之间有着时间上、空间上的诸多限制,人们在利用起来较为不便。通过档案文献汇编在线阅览室,人们就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在网络中随时随地的找寻有用档案文献信息。

建立档案文献及汇编展厅,主要是对档案文献及汇编信息进行网上展览。它有助于档案文献及汇编的继承、传播和保护,尤其对于珍贵的档案文献及汇编来说,更意义非凡,它可以尽量减少由于传统利用技术局限给档案文献实体带来的不可修复的危害。

4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之一,编纂工作中选题、选材、加工、成果出版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传播前期的准备工作。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传播实现着对前人积累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延续,但同时,这种传播活动绝非简单的信息转移,它还体现着对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文化再造功能。

档案文献编纂成果是档案编纂工作者的智力创作成果,它受着诸如社会需求环境、政治形态、编纂者思想意识、价值观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编纂者在选择、加工档案文献材料时,要迎合社会需求,为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服务。同时,由于档案文献编纂者思想的渗入,编纂成果也包含了编纂的创新,原始的档案文献信息被加工成新的形式、进行了新的解读。

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从内容上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民族等几乎所有领域;从时间上讲,有跨度长达3000余年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文献;从形式上讲,既有传统的文字书籍,又有照片图片、影印、缩微胶片、磁带、录像带、光盘等各种新颖出版形式。

档案文献编纂的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形式多样的特征深刻影响了新媒体的内涵。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在新媒体下的新颖出版形式(如电子文件、光盘、音像制品),具有着传播信息的实际功能,满足了社会需求。因此,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发展,体现了历史文化继承、延续、发展和创新的融合,也体现了文化的再造功能。

猜你喜欢

成果加工利用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验收成果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工大成果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