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自主·导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9-03-22马海青俞红燕
马海青,俞红燕
(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131)
1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素养和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在一个人平日的品行、气质等基本修养,应该包括先天的以及后天长期训练、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具体指个体的知识与技能、品德与观念、思想与方法等。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该课题中的核心素养,我们认为,它的基本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如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也包括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如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等。
1.2 自主和导学
自主:“自”即自悟、自得;“主”即主体、主动。本课题中的“自主”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思辨、实践等手段,在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呈现自主、主动、创造3 个层次并且相互依存,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行为中、过程中不断内化、积淀相应的学习素养。
导学:“导”即主导、诱导;“学”即学习、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课题的“导学”,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对教师来说,是运用引导、诱导、疏导、开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它以“导思”为主线,通过“导听”“导说”“导读”“导练”“导议”“导结”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2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2.1 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亨利·郝莱克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出版后,“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2 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1979年前后,我国就出现了不少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
例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辽宁盘锦二中魏书生实施的“六步教学法”实验;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独特教学模式等。
由国内外的教育家的理论实践可以感受到: 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受到不同时期的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从各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单科教学中实验“自主学习”,它的教育理念不能渗透到全部的学科教学中,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因此,在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形势下,该校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试图将“自主·导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3 研究的价值
该课题研究就是在微观的、本真的、原生态的课堂中,重点探索如何通过“4+X”各学科的、全面的、完整的课程整合,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打底”,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以传播优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价值取向,发展学生初高中的可持续学习力,照亮孩子幸福人生的道路。
3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研究,尝试从知识结构、课堂调控方式、课堂常规经验、课程环境、课程意识等方面进行教的转变,学的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着眼于学生的独特需要和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2)构建具有黄桥实小特色的“自主·导学”的课堂范式。通过研究,探索自学、助学、导学、智学、乐学为核心的课堂范式,让课堂充盈幸福因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融。
(3)造就一批特色教学骨干,有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抓实研究过程,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要做到“八个一”,即一份研究计划、一份课题资料、一堂研讨课、一节教学设计、一节微课、一篇相关论文、一次专题汇报、一份个人阶段性总结。
(4)实现师生自主、自能的发展,促进师生核心素养提升。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点滴中成长与进步;同时,教师在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实现师艺的提升。
3.2 研究内容
为优选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课题组不但查阅大量的“核心素养、导学、自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而且还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实证的调查,选择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进行课堂观察和调查,以书面问卷、随机访谈等形式咨询关于自主学习、学导结合学习的现状,最终确定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为。
(1)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有效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并通过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等学科分组学习,明确了解所任教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2)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自主·导学”内涵及价值研究。根据该校前期课题研究实况和当前课堂实态,继续实施课堂教学观察和分析,深入探究“自主·导学”的内涵与价值。
(3)自主学习方式与被动学习方式的表现与差异研究。
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兴趣度、学习动机、记忆力、学习成绩等诸多因素对比,借助文献研究、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4)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师“导学”的策略研究。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磨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关键抓教师如何进行“导学”,从中提炼一部分具有该校特色的导学策略。
(5)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
开展课课评、周周评、月月评等活动,通过师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的参与度、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体验等方面进行权衡,改变分数为主的评价局面。
(6)构建具有黄小特色的“自主·导学”的课堂范式研究。
每学期定期开展辅导区“自主·导学”课堂的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校际交流课、三杯(希望杯、创新杯、特色杯)赛课等活动,着力构建具有黄小特色的“自主·导学”的课堂范式。
3.3 研究重点
(1)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自主·导学”内涵及价值研究。(2)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师“导学”的策略研究。(3)构建具有黄小特色的“自主·导学”的课堂范式研究。
4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4.1 研究思路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与方向,制订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采用非介入式研究,在广泛采集教师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具体表征、策略构建等;然后深入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典型课例,探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导学策略与方法,精准定位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切入点、转折点、盲从点等,聚焦多个维度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构建“自主·导学”课堂的多样化建设性意见和具体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调整和完善,促使学科核心素养不断生长与发展,逐步走向枝繁叶茂。
4.2 研究过程
该课题研究将分下述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18年4月—2018年9月)准备阶段: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确定该课题的研究目标与方向,明确该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成立课题组织,确定主要研究人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聘请市区级教科研专家莅临指导;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申报活页,根据专家研究意见反复修改,进行课题网络申报。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2023年6月)实施阶段:组织开题论证会议,修改专家论证要点,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组织实验组全体成员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树立核心素养培育意识;展开学情调查,对该街道全体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快乐度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学科为主,其余学科为辅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每个学科分为两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进行梯度研究,第一学段重点研究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到三年级开始逐步尝试,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导学”;第二学段则是该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全面开花,对照研究目标、内容等,分多个子课题进行着力研究。每个学段的课题研究相辅相成,紧密配合。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总结与结题阶段:梳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整理、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对实验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4.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导学”的经典文章及案例,用专著或成功经验指导实践的方向,并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研讨的实施过程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研究的每位成员深入原生态的课堂,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观察—反思—完善),注重自我反思,不断地矫正操作行为,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观测“自主·导学”行为的有效实施。
(3)案例分析法:对典型课0 例(某一次课前预习准备、某一单元、某一类课、某一节课、某个核心知识、某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研究、反思进行分析、调整、完善,找出值得推广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4)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趋向、学习意愿、学习模式等,遴选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学习内容,总结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创新学导结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并积累相关典型案例,为总结提炼相关研究成果积累第一手资料。
5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该课题的主要观点如下。
该课题紧紧围绕“自主·导学”,打破“模式”对人的制约,在开放结构中、实时互动中、本真自然中生成相对协调、平衡共生的教学策略,师生在互动、互助中谋求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自主学习氛围是“自主·导学”的切入点。
(2)改革学的方式是“自主·导学”的关键点。
(3)探索教的方式是“自主·导学”的助力点。
(4)创新课堂评价是“自主·导学”的生长点。
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所示。
(1)研究视角的前瞻性。广大小学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有限,一些教学策略仅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乏实证支持,而且,现在业内专门针对小学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学科素养研究还不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语、数、英、品社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需要培养儿童稳定的核心素养,以便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此课题意义自是非同寻常。
(2)研究形式的新颖性。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进行补充和完善,遴选一些学科的核心知识,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实践,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导学”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发生、发展,并在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更好地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厚和培养学生的优秀素养。
(3)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自主·导学”的课堂教学研究,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教材,基于现状,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寻找平衡,为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地、自能地发展,在策略和方法上提供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