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以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2019-03-22聂丽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能力

聂丽君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02年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试点。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03年以来,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走自主创业之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新动向。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研究领域有:课程机制建设、教育管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等。其研究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生态学、法学、哲学等。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方兴未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机制的战略支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其教育运行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等文件,明确规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因此,如何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强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整个社会能否体现创新精神的关键,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具有深刻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维度

高等教育要积极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作为推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1 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它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与行为,并决定其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目前,创业意识在大学生中还没有得到深层次认同和接受,表现为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的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创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创业的社会意识,要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兴趣、理想同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把创业意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和增强使命感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认知过程,也要遵循“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2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理念,是对理想的不倦追求,是深信自己的能力并勇于尝试,是面对逆境保持乐观而不折不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少数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忽略自身思想品质的培养,只求一份地位荣耀、平安稳妥的工作,而不考虑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使之具有站在时代前列的胆识和能力,用青春、知识、智慧去开创一番事业,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一要将创业意识的培育列入教学计划与行政管理工作之中,努力将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去;二要在培养方案、人才目标的制定上要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把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2.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从多个方面充实和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创新创业经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从而形成并深化其创新创业能力。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创业教育既要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等,同时加强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既要在校园内进行,还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2.4 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开发、提高其创业知识、能力和精神品质,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的成才。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势条件。作为继承和弘扬有中国优秀文化的主阵地,现代大学对于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功能与地位。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吸收社会文化的精髓,又同时推动社会文化的前进与发展。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并能有效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有利于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侧重于“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上。

3.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育人环境

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素质为目的,提出了“11432”的学生成才目标,即:以身体素质为基础(一个基础),以思想政治为核心(一个核心),提升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写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四种能力),增强3个定力(抗干扰力、抗诱惑力、抗挫折力),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和外语水平(两种水平)。同时结合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2 开辟两个课堂,注重综合素质拓展

在第一课堂中,加大创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培养,尤其是落实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从新生进校就帮助、指导他们抓好人生职业规划,根据不同择业意愿提早准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门出台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保证每个毕业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不少于20学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学院在毕业季,分别针对创业实践案例学习、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宣传和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举办了多次讲座。在第二课堂中,通过邀请校外企业家、职业咨询师入校讲创业、讲职场、谈人生、谈理想,培育学生健康的创新观念和就业心理。同时,加强相关的校园文化策划,从拓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角度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大赛、创业计划大赛、营销知识竞赛、导游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商业案例分析大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开创“联动协作模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通过院团委学生会、院青协、各团支部、社团四者联动,以资源整合的最佳形式来打造精品活动,组织全院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活动和爱心公益事业中去。院学生会与营销策划管理协会共同举办营销策划大赛,通过营销协会对报名工作及活动各参赛队的前期培训的参与,加快了活动开展效率;在冬季运动会中,爱心社举办送姜汤志愿活动,为运动场上的师生带来阵阵暖意。新生入学后,院“青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行了志愿者登记造册,并完善了相关例会及奖惩制度,组织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志愿者宣传服务西部计划、“用爱点亮青春,用善意温暖象牙塔”——五四有爱青春态系列活动、“世界粮食日厉行节约·光盘行动”“回回营幼儿园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精彩”国际大学生日交流会、“薪火相传,共筑未来”——促进就业志愿服务活动等。

3.4 发挥学院优势,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引领广大青年知行合一、勇于担当,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信仰者、坚定践行者和广泛传播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启动了主题为“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突出院级团学干部、学生骨干、以及班级干部等重点群体,促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周围学生树立榜样,进而辐射带动全体学生。通过结合当下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及主讲人实践经验,帮助学员加深思想认识,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通过观看《建国大业》等影片,加深学员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组织学员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实现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增强团队意识等教育目标,有助于帮助学员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3.5 强化人才培养和工作研究,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针对非毕业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响应党的号召,结合国家、国情,开展形势讲座、专题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意识;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为其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引导他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培养新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和SYB创业技能培训、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之星大赛等。在大一年级,要求本科生导师为学生讲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二、三年级讲解《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如何创新,如何创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针对毕业生,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不少于20学时;学院通过网络设置就业专栏、上挂网页,通过QQ群,QQ空间,电子邮箱,飞信,微信等网络手段,悬挂横幅、张贴倡议书,通过就业招聘网、报纸、昆明市各招聘会等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企业注册登记、金融贷款、税收缴纳、企业运营等诸多方面许多优惠政策;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学院用人单位信息库,利用校友广泛宣传和推荐该院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把握机遇,用好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