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9-03-2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工科应用型

吴 迪

(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部分,以表达科技概念、理论与事实为主要目的,遵守科技英语的语法体系和翻译方法,特别注重客观事实和真理,表达准确、精练、正式。专业英语也是继公共英语学习之后,将专业技术和外语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交叉性课程,与专业内容配合更为密切,是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扩展[1-3]。工科专业英语并不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延伸,而是将专业理论、技术和英语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课程,将传统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练融入专业领域中,使学生掌握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实践的能力。同时,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对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技术领域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4-6]。

1 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陈旧,无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重点是教材中的单词讲解、课文分析和长难句解析,知识框架不完整,不仅缺乏常规的练习环节,更缺少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前沿知识和特定工作场景的英文交流练习。如进口设备操作流程、用英文描述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国际化学术交流会议、运用专业英语撰写科技论文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另外,工科专业英语本身具有专业性强、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等特点,单纯的单词、课文、长难句讲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听、说、读、写、练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不能突出应用型教学的特点。

1.2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目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核心的主讲形式,弱化了课堂上学生的角色。工科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以本专业的科技论文为主,专业性强、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缺乏趣味性[7];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形式以简单的问答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的板书与课件结合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过程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3 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笔者从事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热情不断降低,尤其是一些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的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与公共英语的教学重点截然不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应试”转化为“应用”,如进口设备说明书解读、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等。专业英语教学偏重于应用型、技能型训练,因此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完善教学模式。

1.4 终端考核方式无法评价过程表现

考核是检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模式以终端考核为主,笔试成绩占很大比例,缺少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对工科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脱离实际应用。作为一门语言及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型课程,工科专业英语的考核内容除了包括笔试形式的词汇、长难句分析和翻译等,还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练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7]。另外,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前提,评价学生对工科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

2 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1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针对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前沿性且无法突出应用性等问题,应在保留原有经典教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专业前沿知识导读、国际学术交流场景模拟、生产操作车间场景模拟和进口设备使用说明解读等应用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译的能力。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在专业领域内运用专业英语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工业生产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新、旧教学内容的接收程度,根据效果反馈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另外,针对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薄弱环节,应认真地分析原因并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强化此部分的训练。通过专业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能力尚可,英译汉部分也可顺利完成,但运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非常薄弱,这主要反映在模拟场景交流、汉译英练习和本科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方面。针对以上问题,应增加口语表达练习及英文写作能力培养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2.2 丰富教学模式,强化互动式教学

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则是实现良好互动的关键。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设计特定的专业英语应用场景,学生根据角色的分配进行模拟演练;以应用为导向讲解英文文献的检索方式和解读技巧,学生根据指导进行练习;课堂上播放关于产品制作过程的英文版影片,引导学生进行详细解读;将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作为作业布置下来,锻炼学生的英译汉能力。通过以上方式丰富教学模式,一方面强化了课堂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另一方面突出了应用型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增设应用场景模拟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实现工科专业英语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统一,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创建生产车间模拟情境、国际学术会议模拟情境、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模拟情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在每节课上设置10~15分钟的场景模拟,也可在全部课时中预留3~4课时进行系统的场景模拟训练。具体过程包括:教师给定多个需要运用专业英语交流的场景;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场景;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场景模拟展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讨论、分工、设计和排练;教师根据各小组学生的分工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和打分,此部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增加应用场景模拟环节,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全面锻炼学生应用专业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终端考试模式无法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期末笔试无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定,而单纯的过程考核不能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应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的有机结合,合理分配分值比例,建立比较完善且能突出应用性特点的考核形式。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出勤、随堂测试、作业、课堂发言情况、应用场景模拟环节表现,此过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期末终端考核以笔试形式进行,内容以科技论文阅读、撰写、英汉互译为主,此过程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考查。专业英语的成绩由期末笔试和过程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两部分比例各占50%。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结合我国新工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对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2015级、2016级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尤其在应用场景模拟环节,学生准备充分、分工明确,敢于运用专业英语描述问题,表达想法;期末笔试部分的成绩也较为理想。通过此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他们专业英语应用性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工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