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以Mr.Doherty Builds his Life为例
2019-03-22杜燕
杜燕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山西晋中 030801)
大学英语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传统课堂中,英语教师大多只关注教授学生基础英语技能,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及价值观,也未能真正将课堂“落叶归根”,将英语课堂的教授和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目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什么是过程哲学
过程哲学是源于第二次启蒙,由阿尔弗雷德·诺斯·怀海特(1861-1947)创立,最初起源于他对当代生态文明危机的反思,他强调对待每一个事物,不论大小,都要用一种开放的、可持续的、互相联系的、处于变化中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价值,过程就是实在,“过程哲学的根本在于完全抛弃了动在作为变化之中永恒不变主体的概念。同时,把动在看成是一种主体的经历和在经历之中自身所获得的经验,即动在既是经验的主体,又是经验的受体......”
1.2 将“过程哲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过程哲学对应的是传统哲学,后者的最大弊病在于它认为事物的表象背后会存在一个稳定的不变的实体,这叫作实体思维,而过程哲学以一种整体的、关系的、生态的角度讨论问题。传统课堂大多采用这种实体性思维教学,使其变得固化和封闭,而过程哲学所秉持的过程思维会合理平衡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造性地推动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因此基于过程哲学的思想,笔者试图从3个方面浅谈大学英语教学:第一,进行体认教学;第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第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史瑞龙(2019)提出了当代课程要符合怀海特过程哲学的理念,课程要回归到现实生活,是预设和生成的集合体,既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也要注重个性发展,应关注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等,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凌鹏飞(2018)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将过程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复杂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涉及各个要素的联系和关系调整,通过对传统课堂实体性思维的辩证批判,笔者认为当代课堂应更加关注关系型思维,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讲授和探究、教学和生活的关系。周洁(2018)在过程哲学视角下,重构了外语反转课堂,提出要注重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创造性,注重师生联结,并鼓励学生享受互动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前人从过程哲学角度研究教学模式或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尚未结合具体的事例,理论联系实际,从该哲学思想角度去分析改进大学英语课堂,因此我们尝试用3种方法结合课文Mr.Doherty Builds his Life 来讨论。
3 如何运用过程哲学改革大学英语课堂
3.1 实行体认教学
体认教学即认知语言学在教学方面的体现,它提倡功能性的教学法,即语言不是孤立的,从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语义层和语用层,语言学习都要与现实有密切的联结。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篇课文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为例,整篇文章采用的都是主题句+论证句的写法,如第二段中,如何理解“self-reliant” 的含义,可以通过后面的动词 “grow”,“keep hens”,“bees,honey”和“enough food”来推 断,我 们 知道,农民的生活就是自己种蔬菜瓜果,养鸡养鸭,自给自足,因此,这种现实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推断出“self-reliant”的含义。这种方法一来帮助学生产生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语言背后的现实含义,二来,能通过体认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语言。
3.2 加强中西文化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语言的使用、变化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传授文化的课程。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习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李虔,2016)。因此,在英语课堂中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再比较相同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如让学生去用英语表达中国的节日、风俗等,在阅读英文题材的基础上,加入题材相近的中文读物进行对比,对英文课本中的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进行分析,再与中文中对应的词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呼应了过程哲学理念下对于整体概念的需求。
如在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中,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人的乡村生活,多尔蒂一家人如何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如何获得大丰收,如何在量入为出,收入减少的基础上让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得以保持平衡,文章中有很多文化背景,如“Ivy League”“Sports Illustrated”“IRA”,了解这些文化对于理解作者的乡村生活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关于中国名校,著名杂志和中国保险制度的一些知识,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比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浓厚的兴趣。
3.3 加强传播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传播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汉语教师的任务,更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思政化教学是思政与教学的结合,目的是将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渗透到英语课堂中。大学通过英语课程中的思政,依托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可以让学生正确分辨西方文化,培养爱国情操,再加上英语课程课时较长,受众面广,内容较为丰富,可在方方面面提供传统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土壤。
在课文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中,多尔蒂先生一家人选择了农村生活,但农村并不仅是理想意义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辛苦劳作的一面等,如中国古人陶渊明选择过田园生活时所写的诗集,首先,学生们在鉴赏的同时可以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人的才情与智慧。其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通过阅读文章中作者描述一家人辛苦劳作的场景,可以引导学生们对农民的感激与敬畏,并可以号召学生们将所学所用投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新农村。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起以后选择城市生活还是农村生活的讨论,给出双方的利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及应用能力的综合课程,更是一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本身看到其背后本质、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课程。因此,笔者基于“过程哲学”所倡导的整体的、生态的、联系的、创新的视角从几个方面改革大学英语课堂:第一,尝试从体认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语言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第二,尝试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持有冷静客观的批判意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