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习作评价改革的“五个转变”
2019-03-22■
■
小学中年段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以后的作文课对他来说是一种期盼,是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三四年级学生视作文如老虎,一提到作文就胆战心惊,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修改水平,进而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作文评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作文评价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实践经验谈谈评价改革的一些做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转变:
一、评价人员:由“一言堂”到“全员参与”
一般情况,学生习作全都语文老师一人评改,一个班四五十人,一学期八篇作文,还有无数的周记、练笔,常常让语文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恨不得能一目十行。现在,我将学生、家长都调动起来,鼓励“全员参与”,这样,习作批改的时效性就大大增强了。
但学生评价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我们采取了分组承包制。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一组,一组“承包”几个本子,让有相同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相近的生活背景和阅历的孩子们成为评价的主角,轮流批改。可以采用两人小组承包制、三人小组承包制或四人小组承包制,每个组定编定岗。而老师要穿梭于各个小组及时了解动态,进行必要的答疑解惑,有时还可以以小组组员的身份加入学生的讨论队伍,让学生感到作文评改之易,尝到作文评改之趣,从而使作文评改经常化、有效化。
习作评价是一个先民主后集中的过程,当学生评价完习作后,老师就要发挥其导向作用了,将孩子们的作文本集中起来进行二度批阅。先看学生的评价,我会将评语中我赞同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并据此给出该小组的习作评价的等级;然后我会在学生评价下方补充写出我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的修改更有针对性;接着我会给这篇作文一个“基础等级”。作文本再次下发时,先发给习作评价小组,让他们看看老师是怎样评价这篇作文的,和自己的评价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不同之处,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孩子们的评价水平;再将习作发给作者,指导其进行修改。这样,习作评价就变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能促使各类同学的习作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评价内容:由“挑刺”到“找闪光点”
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应以此为重点。可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评改同学的习作时,常常以挑剔审视的目光来挑刺,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可借鉴之处。
例如,有一次班上一个养蚕的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到:“这天下午一放学,我就直奔家中。进了家门,第一件事便是观察装在鞋盒里的幼蚕,只见幼蚕皮肤已经变白了。”一个同学在评价时写了眉批:“太快了,有点不真实”。发现了这种情况,我首先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在一旁做了批注:“文章此处并未说是‘第二天’发生变化,时间上并没有不妥,且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传神。”当作文再次回到批改学生手中时,他仔细阅读前后文和老师的评语,自然就学会了客观正确的评价同学的作文。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刚开始评价同学作文时的只纠错,变成了学会欣赏别人,尝试从内容、写法、结构等方面发现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来进行评价。如有一个学生看到了同学在《最美的风景》一文中的这样一段话:“说起最美的风景,那可是太多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烟波浩渺的西湖,金碧辉煌的故宫,精致玲珑的园林,从人工建筑到自然风景,美的风景无处不在。而在我的眼中最美的风景是家乡。”于是学生评价道:“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你开阔的眼界,以及对家乡的热爱。”由此可见,如今,学生已经能从遣词造句层面、修辞手法层面、写作方法层面来寻找同学的闪光点了。
三、评价过程:由“一步到位”到“逐层推进”
在学生评改作文前,首先要对他们实行培训,可选一、两篇典型文章进行示范评改,结合实例传授评改基础知识,告诉学生一篇文章一般该从主题、结构、语言、情感这些方面进行评改。
学生拿到同学的作文后,先把不正确的字词改对,不通顺的句子改顺,不当之处划出来并给予提示;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写人的文章,根据需要,应该有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如果缺少某一方面,可在相应位置批注“此处应有语言描写(或其它描写)”等字样。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只求突出一个重点,这样学生自改作文就会有的放矢。
每节作文评改课上,都要根据评改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比如:在评讲四年级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评改应首先从习作题目入手,审题明确要点,再围绕要点展开评价。这个题目的要点有两个:一要求写一件活动,二写出特别,为什么这次活动特别。因此,这次习作评价应围绕这两个要点展开。接着我要求学生先将同学的作文读两遍,再引导学生紧扣要点——“一次活动”,写出评价的第一个内容: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样的活动。这其实也是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能否读明白同伴习作的内容;然后根据第一个要点做眉批,在文中找出事件的六要素,如找到活动发生的时间相关的语句,就划下来在旁边写上眉批“时间”,找完后看六要素是否写明,有没有遗漏。再用一句话作为评价的第二个内容:事件在记叙时,六要素是否齐全。接下来按第二个要点“最想说的”来写评价的第三个内容:我体会到作者最想说这件事是因为什么,借助这个环节,还可检验学生是否能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第四、五个评价内容是每篇习作评价的常规内容:一是我觉得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因为什么,另一个是我的建议是什么,写出读完此文后给小作者的建议性意见,以“如果怎么写就怎么样”的句式表达。整篇习作的评价,老师以要点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扶手”,帮助这些三四年级的孩子们慢慢学习如何读懂,如何欣赏评价别人的文章。
四、评价方式:由“书面批改”到“网络面批”
在和同学们交流中,我发觉现在的孩子对QQ聊天都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平时懒于动笔,叫他多写一个字登天还难,可是在QQ里,他网聊一个小时打那么多字也不觉得累;有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叫他发个言比登天还难,可是在QQ里,他却谈笑风生,风趣幽默;还有的孩子平时喜欢说大话套话,可是在QQ里,他却敢说敢做,率性童真……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将每周练笔与QQ群结合起来呢?我决定试一试,我建立了班级QQ群。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的第三单元,是一组以人间至爱真情为主题的文章。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我搜集了一系列同样反应人间真情的文章:《守护天使》《礼物》《父爱深深》《诺言爱的故事》《盛满爱心的午餐盒》《每个人都没有错》《为了约翰的女儿》……发布在QQ群中。于是,这一周,我在后面写下的作业是:
如果你想体味另一种亲情,请到我们的QQ群里;如果你渴望人间真情,请到我们的QQ群里……
你可以用只言片语写下你的零星感悟,也可以用一两段话诠释你的心情,你还可以用长篇大论记录你的心灵洗礼……
我在这里等你……
两天来,每篇文章的点击率都超过了50次,不少同学有感而发,写了同题作文。其中《爱的故事》被阅读了184次,回复达到36篇;《守护天使》一文被阅读了77次,回复也达到14篇。我也一改以往的白纸红字批改法,在QQ群里直接回复学生的留言,有时直接视频对话交流。这样,信息的交流不再依赖于学生的习作本,网络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感应场”,在这个“感应场”中,教师可以随时“感应”到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程,并及时进行指导评讲,交流的范围再也不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了,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期间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评价结果:由“模糊评分”到“量化评分”
以往,我们的作文评改往往是以教师评判“甲、乙、丙”为终结,拿到这样的等级评价,学生往往只是一瞥了事,老师呕心沥血做出的评价,落在学生眼里几乎是无动于衷。上学期末有一次,我在翻看学生习作本首页的目录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等级都很“稳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换而言之,也就是没有什么大的进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学期我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等级式模糊评分,变为量化等级。就是把作文评分五大块,如写作文列提纲满分20分;写具体满分50分;书写规范整洁满分10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满分10分;段落层次清晰满分10分。首先由学生根据新的习作评分标准互相评改作文,给出评价和五部分等级分及由此相加得到的整篇文章的等级分,老师再补充修改建议,当学生认真阅读修改意见、了解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根据修改意见认真的进行完善后,老师再给出一个最终量化等级分。习作评价结果如此改变后,学生习作的优缺点一目了然,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提高写作文的兴趣;每一位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想办法弥补。
总之,改革习作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实效,提高习作批改时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中,教师自身也常常受到触动、受到启发,我们的工作变得更有价值感,而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