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技术
——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牛自勉
2019-03-22石慧芳
□ 石慧芳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及山西在苹果生产上,成龄乔化果园普遍出现有树冠郁闭、光照恶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山西省农科院以研究形成的苹果高光效树形为依托,采用“上部适度落头、下部依次提干、中部培养主枝、建立长轴枝结果体系”的技术路线,将生产上原来应用的小冠圆头树形逐步改造成为通风透光的水平叶幕开心树形,基本解决了现有果园郁闭问题,并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加了果园经济效益,实现果园提质增效目标。近日,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牛自勉针对这项技术接受了采访。
记者:牛老师,您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么?
牛自勉(以下简称牛):“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技术1999年开始在山西省运城市研发试验,2004年获得幼树改造的阶段成果,并开始在运城市、临汾市苹果生产上应用。2005年以来,按照“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应用”技术方案,在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盛果期果园、成龄果园树形改造研究成果问世的同时,树形改造技术也稳步推广应用,目前山西省苹果生产上应用面积达50万亩以上。
记者:这项技术在推广期间对苹果的质量和产量有何改善?
牛: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后果园产量保持稳定,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据运城市示范果园的统计结果,成龄果园标准化树形改造完成后,果园修剪用工减少20%。光照增加30%,优质果率增加30%,经济效益增加30%。
记者:“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牛:该技术在推广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针对10年生以上红富士苹果出现的树冠郁闭问题:以提干落头为主要手段,将生产上郁闭的小冠疏层树形或自由纺锤树形改造成为水平叶幕的小冠开心树形。
主要技术内容:(1)疏枝提干:提干在树龄10年左右时开始,冬剪时从树干基部向上依次疏除低位骨干枝,用2~3年时间将树干提高到1.5米以上。提干时通常第一年疏除基部1米以下的骨干枝,第二年疏除1.5米以下骨干枝,第三、四年时根据树形需要继续疏枝提干到标准高度。提干期间一年内的骨干枝疏除量不超过3个,全树一次性疏枝量不超过30%,以免引起树上冒条。(2)落头开心:在基部提干的同时,逐年从上向下依次落头,用3~4年时间逐步将树高由5米左右降低到3.5米左右。树冠落头开心时第一年通常落头到二年生枝段上,其后待树势缓和时依次向下落头,用3~4年时间落头到标准高度。(3)永久性主枝的培养:提干、落头完成之后,全树通常还保留6~8个过渡性主枝,这些主枝需区分为永久性主枝和临时性主枝,并区别修剪。永久性主枝腰角60~80度,每枝保留3~4个侧生结果枝,逐年将全树主枝数量减少到4~5个,保持枝间距离35厘米~50厘米。临时性主枝保持单轴延伸,并在其后1~3年内逐步疏除。(4)结果枝的选留:一方面利用现有结果枝,通过去弱留强复壮修剪,集中营养,促进现有结果枝的纵向延伸;另一方面,在永久性主枝及侧生枝上,间隔20厘米选留一个长轴结果枝,并采用“一年成枝,二年成花、三年结果、四年下垂”的技术路线,培养长度1.5米左右的长轴结果枝。
2、针对20年生以上成龄果园出现的树体二次郁闭问题:采用“高提干、再落头、减主枝、增果枝”的核心技术,进一步减少树体主枝数量和全园总枝量,进行苹果高光效树形第二期标准化整形修剪技术改造,同时配套第二期果园间伐技术的实施,将果园经济寿命提高到 50~60年。
主要技术内容:(1)高提干。在第一期提干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期提干,冬剪时逐年从基部锯除1~2个低位主枝,将干高增加到160厘米~180厘米,其中山地果园干高160厘米以上,平地果园干高180厘米以上。(2)再落头。在树冠上部原来落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期疏枝落头,逐年从上部疏除1~2个高位主枝或骨干枝,将树高降低到280厘米~350厘米。其中山地果园280厘米~320厘米,平地果园300厘米~350厘米。(3)减主枝。在树干中部区域继续优选主枝,并根据树冠空间方位、角度、枝组结构区分永久性主枝和临时性主枝,逐年疏除临时性主枝,使全树主枝数量由4~5个减少到3个左右。(4)培养长轴果枝。继续采用“一年成枝,二年成花、三年结果、四年下垂”的技术路线,培养新的长轴结果枝,培养的长轴结果枝平均长150厘米以上,其中山地果园枝轴长度150厘米以上,平地果园170厘米以上。长轴结果枝的平均结果寿命10年左右,并通过疏枝和缓放技术的交替使用保持枝组健壮。
3、高光效树形优质生产的配套技术:(1)苹果高光效果园动态间伐技术;(2)苹果优质生产花果调控技术;(3)果园限制性生草技术土壤培肥技术(人工草&自然生草);(4)果园有机施肥及平衡示范技术。
记者:“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的主要适宜区域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牛:1、适宜区域:山西省中南部苹果产区及我国黄土高原同类气候地区。
2、注意事项:配合平衡施肥,以稳定树势,延长结果寿命。
记者:牛老师,对于采用了“苹果高光效开心树形标准化改造”技术以后,仍不能解决果园群体郁闭问题的该怎么办?
牛:由于我省及我国乔化果园建园规划上采用了乔化密植栽培技术,果园定植密度大,进入结果期后普遍出现果园群体郁闭问题。即使实施了上述介绍的苹果高光效树形标准化改造技术,将圆头树形、纺锤树形结构改造成为开心树形结构,解决了单株树上下郁闭问题,仍不能解决果园群体郁闭问题,这时就需要采用“果园动态间伐”技术,逐年降低果园密度,增加果园群体光照,通过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并大幅度延长果园经济寿命。
记者:“果园动态间伐”技术的推广情况如何?
牛:“果园动态间伐”技术1999年开始在山西省运城市研发试验,2005~2008年在 10~20年生果园取得第一期果园间伐(隔株间伐为主)阶段成果,并在运城、临汾市苹果生产上推广应用。2012年以来,在20~30年生果园进行了第二阶段果园间伐试验示范(隔行间伐为主),建成了一批行距8米以上的成龄果园,有望将果园经济结果寿命提高到50年以上。
记者:在采用了“果园动态间伐”技术后对苹果产量有何影响?
牛:果园间伐后1~2年,产量一般小幅下降。正常情况下第一年减产20%~30%,第二年10%左右,其后产量持平,品质提升。如果间伐之前标记用了永久株与临时株并区分修剪,则果园产量下降幅度更小,效益不减。生产上一些管理较好的果园,间伐果园还会出现效益增加的情况。
记者:“果园动态间伐”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牛:1、预备期高光效果园间伐:高光效果园标准化间伐开始的基础株行距一般为3米~4米×4米~5米。如果果园的株行距达不到要求,通常在树龄10年生之前预备预备间伐。例如,株距2米的果园,通过隔株间伐达到株距4米;行距2米~2.5米的果园,通过隔行间伐达到行距4米~5米。
2、第一期果园间伐:乔化果园树龄10~15年时进行第一期果园间伐。该期间伐采用隔株或隔行间伐方法一次性降低果园密度,使果园平均密度由每亩60株左右降低到每亩30株左右。丘陵坡地果园树势中庸,第一期间伐一般采用隔株间伐,以获得适宜的果园行间;肥水较高的平地果园,该期可以隔株间伐,也可以隔行间伐。隔行间伐的益处是能够有较大的果园行距,有利于果园机械作业。但为了缓解株间距离过小出现的郁闭问题,需要区分永久株与临时株修剪。
永久株与临时株修剪:永久株保留完整的树形,其永久性主枝修剪时不回缩,当株间交错时回缩临时株的延长枝为永久株让路。临时株则根据株间园空间的实际情况回缩枝条,形成扁树。
间伐后的果园密度:隔株间伐果园:株距5米~6米,行距3.5米~4米。隔行间伐果园:行距7米~8米,株距3.5米~4米。
3、第二期果园间伐:果园树龄20~25年期间,也就是第一期间伐之后5~10年,随着树龄的增加果园二次郁闭问题又开始出现,需要进行第二期果园间伐。第一期进行隔株间伐的果园第二期进行隔行间伐;第一期进行隔行间伐的果园第二期进行隔株间伐。间伐之后使果园平均密度由每亩30株左右降低到每亩15~20株。其中丘陵山地果园最终密度为每亩20株以下,平地高肥水果园每亩永久株15株左右。
第二期隔行间伐之前的2~3年需要规划永久行和临时行,并区分修剪:永久行株保留完整的开心树形,其永久性主枝修剪时延长枝自然延伸,不回缩。当株间交错时回缩临时株的延长枝为永久株让路。临时行则根据果行间的空间大小回缩枝条,形成行向扁树。
间伐后的果园密度:海拔500米左右的平地高肥水果园:株距6米~7米,行距7米~9米。海拔800米以上的丘陵山地果园:株距5米~6米,行距7米~8米。
4、果园随机间伐:地块较小、树形不整齐的丘陵山地果园,为了尽可能的保留完整的健壮树,一般采用随机间伐方法降低果园密度。即果园留壮树,去病树;留大树,去弱树;留整树、去残树。在果园密度降低过程中全园树体整齐度逐年增加,金额大幅度延长果园经济寿命。
记者:“果园动态间伐”的适宜区域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牛:1、适宜区域:山西省中南部苹果、梨树产区及国内同类气候地区。
2、注意事项:果园间伐技术不当可能导致产量阶段性下降,需要在树形循序渐进改造的基础上,严格设立临时株或临时行,并区分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