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霁翔:“网红院长”不网红

2019-03-21黄维

北广人物 2019年5期
关键词: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

1978年,单霁翔还是一个没有读书机会的工人,正是改革开放为他带来了珍贵的学习机会,从此上大学、留学一直读到博士。40年后,这位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却从没想到自己会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来工作的人,在58岁那年,走进故宫,最终成为一位重启宫门的故宫守门人。时至今日,单霁翔仍清晰地记得六年前刚入宫时的情景:到任第一天,踏进宫门、挂上工作证的那一刻,就有如履薄冰之感。

那一年,他已在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岗位上任职10年,彼时的故宫遭遇“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等十重门后,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当组织找到他谈话征求意见时,他只说了三个字“我愿意”,并暗下决心“必须要一竿子插到底地把安全工作、为观众服务工作抓到底。”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紧迫和深刻的。必须承认,故宫博物院院长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岗位,一定要把每一件事都预想好、安排好。”从“十重门”危机,到如今因观众冲刺看名画引发的“故宫跑”,成功实现观众限流,开放面积不断扩大,爆款文创深受追捧,精彩展览应接不暇。六年间,故宫不再只是一个来京旅游的打卡景点,而是成为了一座饱含历史的文物古建、一个有温度的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记者走进故宫博物院,独家专访院长单霁翔——

故宫的“八心”秘诀

记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如果让您传授故宫经验,您觉得可以归纳几点?

单霁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非常接地气,其含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总结故宫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设身处地地在博物馆当个观众,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观众在哪些方面还不方便,这样你就会有所改正。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成功案例很多,而归于一点,就是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源,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努力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记者:近年来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渐渐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转变,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博物馆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对此,您怎么看? 单霁翔:我曾经用“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八个词,来总结故宫博物院应如何服务观众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要求故宫博物院要采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的是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管理革命。

节假日的故宫游客众多

记者:2013年我们采访您的时候,您提到遗憾:就是很多观众进到故宫后一直往前走,而错过两旁的精彩展览,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单霁翔:这已经不再是遗感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了让我极为欣慰的一件事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有两个现象特别突出,一是过去80%的观众“到此一游”,没有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就出去了,现在80%的观众都要看院内的各个展览,无论是午门城楼上的各类特展,还是珍宝馆、钟表馆等常设专馆,以及2015年开放的外西路区域,每天都迎接熙熙攘攘的观众前来参观,节假日期间很多展厅门口还排起长队,这在以往是极为少见的;再有,过去看展览的观众中极少能看到年轻人,估计连30%都不到,现在这个比例彻底逆转了,展厅里70%的观众是年轻人。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的彻底转变。

记者:这源于故宫近年来策划了一系列高品质展览,但随之也出现了“故宫跑”的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优秀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反映出优质文化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您怎样看待这一冷一热?

单霁翔: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和去年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举办期间,都发生过“故宫跑”现象,我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分发号牌、分时段参观等,保证了观众的参观秩序和安全,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启示。故宫博物院究竟怎样做到既妥善保护文化遗产,又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努力扩大开放,举办更多观众喜间乐见的展览,让更多深藏不露的文物藏品以更加富有创意的方式与公众见面。同时,也要不断创新观众服务方式,避免观众时间排队等候,以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观众的参观质量。再有,努力举办“立体化”展览,通过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让一项展览的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手机壳系列文创产品

记者:“火”的不仅仅是故宫展览,还有多款“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您觉得怎样把文创产品的时尚化、年轻化和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呢?

单霁翔:很多媒体热衷于宣传故宫“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实际上“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并不占故宮文创的主流,不超过总量的5%。去年年底,故宫已经研发了10500种文创产品,大量体现故宫文化底蕴、实用性强、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故宫文化创意和数字作品,正在以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走出紫禁城,来到社会民众身边。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思考故宫文化如何与今天的人们生活顺畅对话的问题,希望能够用文化创意,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故宫博物院更加“接地气”。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让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文化需求完美“对接”,研发出具有故宫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实用性强、绿色环保、价格合理,贴近观众需求的故宫元素文化创意产品。

记者:您提到要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故宫博物院新馆选址和设计已基本完成,未来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将得到最好的交融呈现。能具体谈谈有哪些规划吗?

单霁翔:作为“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新馆选址在海淀上庄地区,南面是颐和园、圆明园,北面远处是八达岭和十三陵,占地十万多平方米。北院区将进行多功能的分区使用,包括文物修复与展示中心、故宫文化传播中心、宫廷园艺中心、科技保护研究中心等。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大型文物保护修护中心和博物馆展厅,同时建设数字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数字技术能够得到展示。新馆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文物修复地,比如1500块大地毯、33000件武备仪仗,这些大家具在故宫没有空间修复,所以要建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地,让观众在这里既能够领略到故宫文物藏品的丰富多样,也能感受到备类文物修复技艺的精湛与高超,以及“数字故宫”成果的精彩纷呈。二是跟故宫历史文化关系不大的藏品展览,如白沙宋墓100多箱出土文物等1949年以后陆续进宫的藏品,可以在新馆气势恢宏地布置出来。

我是讲故事的人

五月的紫禁城,朱墙黄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在京城美丽的春日时节,我们再度踏进故宫,对话这位自称在“世界上最大四合院”看门的院长单霁翔。“院长来了!”午后间隙,顾不得休息,单院长疾步走入采访问——位于建福宫中幽静雅致的静怡轩。因为要接受我们的视频采访,单院长特意穿了一身笔挺的灰色西服,显得格外精神,唯一不变的,还是脚踩标志性的黑色老布鞋。因为风趣幽默的谈吐,网友亲切地称这位“萌萌哒”院长为“段子手”,当记者问单院长是否喜欢这样的称呼时,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从不讲段子,我是讲故事——我有个特点,讲话从来不用文稿,我不仅是一个看门人,还是一个讲解员。我觉得应该讲文物背后的故事,我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历史和文物藏品的故事讲出来,可能人们会更爱听一点。”

的确,他是一个称职的“讲解员”——自2012年1月10日履新故宫以来,6年里仅采用多媒体形式,这位凡事身体力行的“网红院长”就亲自讲解了1185场次,约2000小时,涉及听众10余万人次。他也是一个好学的“工作狂”——“奋斗是幸福的,也是无怨无悔的。”谈及青春岁月,单院长很动情,14岁最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却赶上上山下乡,在农村耕出种菜,后来进了工J当了八年工人,完全靠自己自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终于有了上学机会,便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考上大学并幸运地被派遣到日本留学四年。“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星期天”,留学归来后,怀着感恩之心,边工作边学习,一直读到博士。

今年64岁的他,身上总透着一股青春不老的人生风采,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一如既往地辛劳在故宫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上,“我常常把自己的年龄都忘掉了,忙碌的工作反而让我更陕乐,有次做心哩测试,我居然是28岁,每天勤奋工作、努力学习,觉得日子特别充实。”对于他而言,最好的休息,便是每天晚饭后的点灯夜读。

他更是一个有魅力的文化人。一方面学识渊博,能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博观而约取,令人感到无限敬仰。另一方面又是那么平和真诚,面对年轻记者,他用“您”来称呼,将采访提纲一丝不苟地认真准备,让人无比亲切;面对前辈学者,他总是毕恭毕敬亲自搀扶,每到节假日必去家中探望。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长,执掌宫门以来,正是源自他对故宫的热爱和尊重,源自他對故宫的了解和熟悉,这些年,他带领着故宫人用心守护着紫禁城,对症下药、大刀阔斧地启动了保护修缮工程——六年间,故宫不仅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研发了数不清的爆款文创,实施中的平安故宫工程,让9731间古建和186万件文物“活”了起来,古殿、绿草、朱墙、黄瓦不动声色地诉说着改变…一陕600岁的紫禁城,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愈发神采奕奕,“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对这些年的表现他自己又会打多少分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敬业的院长却只给自己打出70分—一“因为故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离满分远远达不到。要让文物能够真正活起来,活在人们生活中,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只是把它们作为保管、陈列的对象。这些方面,我们确实差得还很远,我打70分绝对高了。”

一个小时的采访过得飞快,结束时,单院长似乎意犹未尽,打趣地说“太短了吧?”工作人员笑着说,院长只要说起故宫,就打不住,是啊,心之所往,便乐此不疲。“就是真正把这里当成家了,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愿望。我在故宫里走千遍,把故宫读干遍,把故宫讲千遍都不厌倦。”走出宫门,蓦然回首,夕阳余晖静洒,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光亮之中,更增添了一分柔美秀气。再过两年,壮美的紫禁城将迎来600岁生日,期待那时,我们再度走进故宫采访这位了不起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据人民网一文化频道黄维/文整理

猜你喜欢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
和单霁翔的四次“偶遇”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