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的社交生活迁徒史
2019-03-21平影影
平影影
当人人网易主的消息传出后,30岁的魏杰(化名)便使劲在脑海中搜索人人网账号和密码,试图再回到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中缅怀一番。
2018年11月14日,人人公司在其官网宣布,旗下子公司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现金相当于4000万美元的股份出售给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以下简称“多牛传媒”)。
多牛传媒主要经营资讯门户网站Donews,在资讯、游戏、动漫、电竞、科技等各领域均有布局。人人公司宣布,随着本次交易的完成,人人公司将专注于境内的二手车业务和以在美国运营的Trucker Path业务和SaaS业务为代表的境外业务。
这不是魏杰第一次去社交软件中寻找回忆了,之前MSN停止运营时,魏杰感慨了一番,如今人人网易主,魏杰又急着找回密码。
“感觉自己的人生散落在了各个社交软件中。”魏杰感慨道。
尘封的青春纪念册
人人网最初叫校内网,2005年12月上线,最初只在几所大学推行,到了2007年,开始向全国各大高校疯狂扩张,进驻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拥有了1800万在校大学生用户。
很多“85后”都曾经是人人网的忠实用户,但如今,人人网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本已经积满厚厚一层灰尘的青春纪念册。
11年前,魏杰刚进入大学校门。他记得很清楚,刚办理完入学手续回到宿舍,室友间互相打过招呼后,就开始询问是否注册了校内网账号,希望能够添加彼此为好友。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校内网,之前用的都是QQ。”当魏杰得知校内网是大学生实名社交网站后,他毫不犹豫注册了-一个账号,并且兴奋地发现很多大学同学、高中同学甚至初中同学都在上边,“感觉一个新的世界打开了,最初天天都在上边寻找自己的同学,慢慢地开始对其他大学的学生和课程产生了好奇,就通过搜索其他大学去添加一些有趣的好友。”
“其实校内网的很多功能QQ也有,但感觉QQ比较封闭,找人不方便,并且一直在熟人的小圈子里打转。而校内网上都是大学生在记录青春、分享观点,感觉是一本公开的青春纪念册。”魏杰说。
大学生实名制的校内网,当时的口号是“因为真实,所以精彩”。这种基于真实关系的社交网站抓住了大学生用户的社交需求痛点,因此风头愈发强劲。
不仅如此,校内网还在2009年推出一款社交游戏“开心农场”,在全国掀起了“偷菜”热潮。今年29岁的徐栗说起当年的“偷菜”经历,依然兴奋不已。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开始痴迷这款游戏,为了不让自己农场的蔬菜被偷,往往会定好闹钟,凌晨两三点起床去抢收。
也是在2009年,校内网改名人人网,之后可谓一骑绝尘。从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间,人人网的用户数—直在爆发式增长,等到2011年上市前夕,人人网已经拥有了1.17亿活跃用户,很多人将其称作中国版的脸书。
上市后的人人网也是风头一时无两,市值冲至74亿美元,在中概股中力压新浪、网易,仅次于百度。可以说这是人人网的高光时刻,但极尽荣耀之后,人人网也开始渐渐走入黯淡。
徐栗记得很清楚,自己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上人人网的次数越来越少,毕业前甚至一周也想不起来去人人网上看—下。
魏杰试了—下午,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账号密码。他登录上去,慢慢翻看着自己的状态、日志,相册和留言板,时而傻笑,时而沉思,那些“青葱”的校园时光重新在他脑海中复苏。
走出校园,微博异军突起
校内网改名人人网的初衷就是为了扩大用户群体,将其目标用户从在校大学生延伸到城市白领等更为广阔的群体。但现实终究还是太骨感,像魏杰和徐栗一样,大量用户在毕业之后就“抛弃”了人人网。
有资深互联网人士对人人网进行过深度解析,认为人人网聚合方式主要还是以大学校园为依托建立起一个校园文化的平台,这种方式产生的话题难以超越校园本身的属性;不仅如此,由于个人产生的内容具有圈子属性,因此,很难维持生产较高数量的内容。
当然,这只是人人网的“内忧”,实际上,从人人网刚开始在社交领域崭露头角之时,身边就充满了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几年后,有的也和人人网一样走向了没落,例如,朋友网;有的则光芒渐露,并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社交之王,例如,微博。
2008年,校内网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腾讯也盯上了校园社交这块蛋糕。当年夏天开始内测SNS社交产品“QQ校友”,这一产品主打实名社交,并以此切入校园市场。
在此之前,腾讯旗下基于QQ号的另一社交平台QQ空间已经相对成熟。在很多人看来,QQ校友无疑是腾讯针对人人网的一款防御性产品,用于减缓校内网当年在校园市场的快速扩张。
2009年,QQ校友正式上线,QQ空间开始出现QQ校友的导流模块,很多用户也是通过这一模块才接触到QQ校友这一产品。2011年年初,QQ校友宣布更名为“腾讯朋友”,并在随后再次更名,改为“朋友网”。
虽然都主打实名制校园社交,并且朋友网有QQ的流量支持,但相较人人网,朋友网并无明显创新,并且在开疆拓土时慢人人网一步,因此并没有带起多少浪花。
朋友网提前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终结,2017年7月14日,腾讯公司正式对外发出公告,朋友网宣布将于2017年8月6日停止服务与运营,原因只有“由于业务调整”几个字。但有消息称,实际上早在2013年7月,朋友网的运营团队就已经解散,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预料到,人人网、朋友网在几年后就归于沉寂,寂寂无名的新浪微博却异军突起。
2009年8月,新浪微博開始内测。当时中国互联网正经历新一波的阵痛期。早期逐步发展壮大的独立迷你博客饭否、嘀咕、叽歪因为监管问题纷纷下线,搜狐在全力打造SNS社区“白社会”,腾讯早期的微博产品“滔滔”发展停滞,而这个时候开放测试的新浪微博似乎抓住了_一切有利条件。
当年,李婷(化名)刚读大二,她是人人网的忠实用户,但同时也痴迷于新浪博客,她订阅了五十多位名人的博客,一有时间就追着看。但是很快她注意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博主的每篇文章底部,都会出现一行小红字,推荐大家去注册微博。
“微博是个什么东西?”李婷对这行执著的小红字产生了好奇,但注册后她发现,微博无非就是“迷你博客”,虽然有一些名人进驻了微博,但整体并不活跃,并且每条微博最多只能发140个字,“哪里能和博客上有深度的文章比”。
但当越来越多的明星入驻新浪微博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量尾随明星而至的草根网友也在这里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好去处。一时间,新浪微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人人网在经历了最荣耀的时刻后,光芒被悄无声息地转移到新浪微博身上。互联网的发展犹如洪水猛兽,没有哪个产品能长时间占据冠军的宝座,人人网不能,新浪微博当然也不能。
微博、微信正面交锋
2010年11月19日,微信项目正式启动,彼时正是新浪微博用户数大幅增长的时期,由于腾讯微博不敌新浪微博,微信被认为是腾讯阻击新浪微博的社交武器。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第一个版本一一微信1.OforiPhone(测试版),此后在不断地优化升级过程中,微信快速收获了一大批用户。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已破2亿。
“2012年时我刚参加工作,感觉一夜之间,同事之间全部都在用微信沟通,之后就是建立不同的微信工作群,大家干脆在群里开会。”徐栗说。
2013年7月22日早晨,微信服务器宕机,在无法收发消息、刷朋友圈的半个小时内,人们纷纷冲向微博表达自己的焦虑。那时,大众第一次意识到微信的不可替代性。
在徐栗看来,虽然微信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沟通方式,但远不及对家人的影响大。“语音消息解决了长辈打字的困难,不仅如此还不花钱,他们别提多高兴了。”
微信是基于强社交关系的即时沟通工具,用户黏性高依赖性强,再加上高频的打开次数,种种指数都证明微信已经成为社交通讯领域的现象级产品。而作为偏资讯类的社交产品,新浪微博在微信的冲击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2013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2016年,阿里巴巴增持新浪微博的股权至31.5%,成为新浪微博的第二大股东。
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公开资料显示,新浪微博共发行1680万美国存托股,发行价在此前预估的每股17到19美元定价区的低端17美元,由于发售的股票规模有所缩减,共筹款2.86亿美元,远低于最初公布的5亿美元预期。
巨头加持也没有扭转新浪微博的颓势,微信的王者之位却稳如磐石。
前赴后继的搅局者
就在微博、微信各自演绎着命运的起伏落差时,在微博、微信两大社交软件的夹击下,渐渐被人淡忘的社交产品还有很多,如飞信、米聊、Line等。这些产品当年都曾红极一时,但因种种原因而被人遗忘。
但在互联网行业里,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所谓的稳定。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人知道几年后微信是否还能笑傲江湖。就像谁也没想到,一度萎靡不振的微博,在三年后突然焕发出了第二春。2017年2月7日,新浪微博实时股价50.85美元,市值109.7亿美元,较刚上市的17美元增长近三倍;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22日公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也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博的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7.1%,高于上一年度的33.5%。
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表示,微博的二次崛起与用户下沉,渗透三四线城市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因素就是对于媒体短视频行业的判断。在很早以前,微博就投资了秒拍,将其作为媒体短视频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载。
新浪微博敏感预测到了短视频这一风口,提前布局。风起的时候,翻身是必然的。
而在新浪微博二度崛起后,腾讯的社交却开始遭遇“流量天花板”的困扰。目前,QQ用户己达8亿多,并且日活用户量有下降的趋势;而微信虽然坐拥10亿多用户,却也是增长乏力,用户日活跃时间下滑。
与此同时,短视频突然爆发,抖音、快手成为短视频社交媒体的两大“爆款”,毫无疑问,短视频社交已经是大势所趋。
腾讯显然也看到了这点,从今年开始频频发力短视频,如推出微视、yoo等短视频产品,并在微信端口大力給予流量扶持。企图能在短视频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但不管社交领域的竞争如何惨烈,如何风云变幻,在魏杰、徐栗、李婷们看来,无非是记录生活的方式变了。(资料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