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教育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9-03-21王万潮
王万潮
摘要:当代美术教育关乎到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在借鉴西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也形成了我国的独特教育体系,尤其是对国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当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具体影响,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教育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当代美术教育 中国画 发展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10-02
中国画作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艺术类型,关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情感价值,并且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当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需要从传统美术教育与当代美术教育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重视教育体系未来的改革,保持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当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发展创作的影响
(一)创作题材方面
中国画的创作题材体系从传统中国画中发展而来,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无论是古代绘画还是现代的研究著作当中,都对中国画的创作题材进行了总结分析。从广义上看,创作题材来源于中国画中描绘的社会生活领域,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狭义上看,中国画创作题材是对所有绘画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的加工和表现,刻画社会客观人物的形象特征等。这是中国画作品的主要组成因素,是中国画元素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评价。
与传统的中国画创作题材相比,当代美术教育的体系之下,创作題材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无论是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创作模式的角度上看都有了长足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随着现代文化背景的不断更新,让创作内容实现了对传统内容的升华和改进,新时代也赋予了中国画题材新的时代意义。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之下,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中国画作品的创作价值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当代美术教育的体系之下,中国画的创作题材也应该及时反映生活现状,发挥其优点,实现题材个性与时代精神之间的统一。
(二)表现手法方面
表现手法上,在传统美术教育的时期,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与技法上更偏向于工笔、写意等,也给当代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代美术教育体系下,技法与表现手法不断地进行创新,西方艺术文化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例如创作技法的革新将油画元素融入了中国画创作当中,重视颜料的使用,突破了传统工具与表现手法的约束,开拓出中国画发展的新局面[1]。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形式创新,很可能出现因噎废食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画的传统精华元素,这也是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创作情感方面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情感元素的支持,即创作者通过形象来反映出现实,并从现实中不断提炼元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模式,传统美术教育下更加偏向于正统化、规范化的特征,受到了特殊界定的影响[2]。但当代美术教育下,中国画创作时的情感模式发生了转变,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新的创作技法,创作者们都更倾向于通过自身的情感与寻找内心世界的体会,全身心地将其表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观察和提炼,最终创作的作品也能更好地具备真情实感,不影响中国画传统特征的前提下具备新时代的气息。
二、当代美术教育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并不是单纯地对西方文化完全接受,也不是沿着中国传统轨迹任其自然发展。相反,是中国传统元素与先进的文化进行的融合,从个体中体现出创造性思维,并实现其价值。所以我们也应该明确当代美术教育体系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对其发展道路进行进一步思考。
(一)体现形式与语言的表现力
形式与语言即对人的能力、情感等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形式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内涵,缺乏形式,作品就无法表现其内容,情感也无法体现。中国画绘画形式中也非常重视形式语言的构成、色彩、造型,多维度地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例如东晋顾恺之在《论画·孙武》中就已经提到了“置陈布势”的构图原则,体现的是如何经营画面的布局,并强调将构图与构思进行联系,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代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构图形式的创新需要符合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以描写对象的需求为基本内涵,避免带着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去盲目地使用某种透视方法等。
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构图模式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画的绘画造型方面,也离不开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准确有力的造型特征,也是中国画的传统特征,更好地表现事物的质感,体现出美学的特征与美学原则。相比于西洋画的鲜明色彩对比,中国画的发展应该明确色彩主旋律,在符合审美习惯的基础上体现出形式语言的表现力,既不能照搬西方体系,也不能一味坚持传统思想内容。
(二)创造性思维理念的体现
当代美术教育下,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不能拘泥于传统技法,需要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创造性的思维理念。对于作画这一门艺术来说,创造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需要在创造中体现出个性。不同的作者会赋予作品不同的内涵与情感元素,而人类个性的差异也会导致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方式产生差异,不同人会有着不同的感受[3]。另一方面,情感判断不受时间、空间、客观事物的变化现实,从作品之中可以看出其中所蕴含的灵性。例如从自然现象中,我们便可以掌握到四季交替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差异等。对于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来说,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在实践过程中避免走弯路,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创新,提升绘画学习的高度,不偏离艺术发展方向,实现创造性的中国画创作。
(三)审美意象的改变
审美意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南朝,并注重外物形象与情感的融合,从而形成审美意象,从想象力与实际生活的客观规律入手,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更好地体现在作品之上。实际上,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让审美意象的发展变得不受现实影响,如果能合理掌握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也能从美学的角度对创作进行指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描述。中国画的综合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无论是作品中的山水、人物等,都体现了艺术的多元化特征,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上体现了审美意象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中国画作品实现了空间、时间、听觉、视觉等多各方面的融合,丰富了观者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荷等,虽然在题材类型上有所区别,但在审美意象上都具有综合性。所以,审美意象的改变也是当代美术教育下中国画发展的新思路,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四)傳统文化的扬弃
中国画的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到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但也需要对一些“糟粕”的内容进行去除,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当代美术教育更加偏向于西方美术与艺术文化的研究,在课程体系当中,速写、素描等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在美术专业课上也具有明显优势。传统中国画虽然能够在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有所体现,但从其创作与教学的特征来看,都是建立在西方美术的基础之上,中国画的“西化”情况普遍存在,这也让中国画失去了其传统的笔墨色彩与审美情趣,出现了文化断层,不利于美术文化的传承[5]。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当代美术教育对于西方艺术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是必然的,但传统文化也应该融入其中,缺乏民族独立性的作品会失去其本身的存在价值。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从有益因素入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造体系。
三、结语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中国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多个方次,不仅影响到创作,还影响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美术教育和当代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有所差异,理论基础的不同也会导致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本文从中国画的内涵入手,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明确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吸收传统和现代有利元素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王雷.中国绘画风格史中的两次变局与画境转换——兼谈美术教育中的文化结构培育体系之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94-97.
[2]王严.浅析民间美术的色彩和造型特点及其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21-22.
[3]俸金彪.浅析中国当代绘画中的功利性现象对艺术教育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3,(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