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设计与构想

2019-03-21张月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

张月

摘要: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不能像其他知识一样写下来存于图书馆中,但它却可以用现代化技术记录下来存于一个会动的图书馆中,而这个会动的图书馆,就是舞蹈特色资源数据库。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保存与发展赣南客家民舞,“纸上谈兵”不能让我们切身体会舞蹈,而“口传身授”又不能更广阔的对舞蹈进行完整性传承,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纸上谈兵”与“口传身授”结合起来,建设我们的赣南客家特色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用现代化技术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舞。

关键词:客家舞蹈   民间舞蹈   特色资源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78-03

一、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民间舞蹈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综合了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因素,与诗歌、民间音乐紧密结合,因此,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当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赣南客家民间舞蹈的概述

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民族文化形成很重要的因素,再加之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民族迁徙和融合等的影响,形成了我国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中就包括赣南客家民间舞蹈。

赣南位于江西南部,時代生活在这里的客家先民们,在漫长社会发展和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创造出来形式多样而又独具特色的赣南民间舞蹈,其中包括表现赣南人们勤劳朴实而又风趣幽默的“赣南采茶”以及体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灯彩”“狮舞”“龙舞”及“盾牌舞”等诸多民间舞蹈。赣南客家舞蹈是客家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蕴涵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特征,而且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艺术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它传承了丰厚的客家民俗和文化特征。

(二)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背景

1981年,我国文化部、国家民委又先后与中国文联有关协会联合发出关于编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至1986年,由文化部牵头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为组织实施领导机构,在中宣部、文化部等部委的指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全国各地文化厅(局)、艺术研究院所等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展开了历时30年的“十大集成”工程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收录整理。21世纪以来,我国有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工程”。2015年6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召开“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形成了对该项目工作开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致性意见。早在2004年8月,我省也发布了《江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设》,随后建设了江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档案资料数据库。

“舞蹈家摇篮”我国最高舞蹈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从2005年图书馆开始建设舞蹈资源库,目前已有图片3万多张,视频2万多段,电子图书近千种。此后我国也有其他的舞蹈资源库以及其他的舞蹈特色资源库建成,这些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都能给予我们宝贵的经验借鉴。

此外,云存储技术(简单说来,就是把网络中各种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使它们协同工作,一起为外界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应用软件和存储设备的结合是这项技术的核心)等先进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储存数据资源。

(三)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赣南客家民间舞蹈保护、传承、传播模式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舞蹈传承人的确认、名录的整理和舞蹈形式的舞台呈现上,专门针对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部分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正在逐步消亡,运用科学现代的技术设施保存以及传承发扬我国的地方传统舞蹈,对于赣南客家民间舞蹈的承续以及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客家舞蹈保护、传承与传播的需要,同时,对于赣南地方文化建设、舞台艺术作品的编创、教育系统的地标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也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原则与功能

为了更好的保存及发扬民间舞蹈,我们需要建立民间舞蹈数据资源库,一种类似于图书馆,更为实用的、开放的、动态的、共享的、索引数据库,来对我国的传统民间舞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收集整理,同步制作知识化、网络化的“网上图书馆”,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我国的传统民间舞蹈资源。

(一)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在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严格遵守数据库建设原则外,还要考虑到民间舞蹈资源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它的各项功能,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的合理科学。

数据库建设质量的保证是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使用等每个环节。数据库高质量建设的前提就是按照标准和规范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间舞蹈资源数字化加工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加严谨的程序,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按照规划来。同时还要注意某些民间舞蹈资源IP产权的使用与保护问题,虽然民间舞蹈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已经发扬与共享,但是部分优秀的民间舞作品依然是优秀的编导编排的,在数据库中记录保存就务必要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在科学标准规范建设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舞蹈资源库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以及它的各种功能,毕竟舞蹈资源库建成就是为舞蹈服务,为舞者服务的,所以就要考虑数据库的功能性,来最大限度满足舞者、舞蹈的需求。

(二)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应具备的功能

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保存和发扬民间舞蹈,因此要针对性的拥有其“保存”和“发扬”的功能。

首先,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要能够采集民间的传统舞蹈资源,包括口头叙述,录制视频,以及现存留的文字图片影音;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建设舞蹈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

其次,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要收集的舞蹈资源进行再加工,通过多种现代数字技术, 对舞蹈资源进行重新录制或者修改,使其更形象、逼真,更具完整性。同时,要对已经收集或者加工完的舞蹈资源进行更好的保存,尽可能的将舞蹈资源进行数字化。

最后,对于文化最好的保存方式,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保存方式就是“发扬”,让更多的人来掌握这种文化,让更多的人来保存它。因此,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要具有传播民间舞蹈的功能,尽可能的宣传传统民间舞蹈,普及基本舞蹈知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民间舞蹈。

三、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设计构想

赣南客家民间舞蹈主要包括灯彩舞、盾牌舞、狮舞、采茶歌舞等四种舞蹈,这四种舞蹈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使用道具,其中盾牌舞和灯彩舞对于道具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对于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库,可以通过展览馆和数据库两个方面实现。展览馆类似于博物馆,包括舞蹈道具以及部分的文字图片音频,而数据库则构建于网络平台。

(一)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的收集整理汇总及分类

赣南客家民间舞蹈大体上主要包含灯彩舞、狮舞、采茶舞、盾牌舞等四种。其中灯彩舞和狮舞是逢年过节、庆典跳的欢喜类舞蹈,采茶舞是用来庆祝农业丰收的生活类舞蹈,盾牌舞则是与革命政治内容有关。

灯彩舞:灯彩舞的代表是赣南石城灯彩,石城灯彩的艺术形式石城灯彩展示着当地客家人的独特服饰、灯具和舞蹈,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在石城灯彩中,万物都能成为灯具的对象,有龙灯、茶篮灯、船灯、马灯、狮灯、八宝灯等10多个种类。

狮舞:客家地区的狮舞活动是在春节期间。客家地区的狮子,各地不尽相同,有青狮、金狮、黄狮、红狮、阔嘴狮、高脚狮等多种。梅州的客家狮舞,有独特的表演程式。狮舞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

采茶舞:赣南采茶舞有三绝,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等;单袖筒为左袖筒,其动作包括抓袖、搭袖、背袖、遮阳袖、绕扇袖、腋下袖、凤尾袖、穿针引线袖、花篮袖、上抛、下甩、缠腰、绕膝、侧卷翻飞等;扇花的动作包括抛甩扇、装折扇、避风扇、遮日扇、遥望扇、闻花扇、遮面扇等数十种。

盾牌舞:盾牌舞是形象地表现古战场上两军对垒、破阵,短兵相接、互攻互守的传统舞蹈,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气氛,整个舞蹈由开演仪式、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8个阵式组成。该舞风格特点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表演时要掌握“推、挡、搭、架、逼、闪、跌、滚”8字诀 。

(二)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运行环境与环节设计

数据库建设环节:1.数据库规划设计阶段(技术的支持与结构设计);2.数据库制作阶段(利用云计算、云储存组建云端);3.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收集与加工阶段(通过采风、拜访老艺人、查询资料、录制音像等收集资源并加工处理);4.数据库使用和维护阶段(突发情况处理,IP的保护以及数据库的跟新)。

数据库运行结构包括两个终端加三个平台:1.云端即数据库,用来储存数据;2.客户端即软件应用,用来读取数据;3.平台1负责编辑精化资源,输入数据;4.平臺2负责根据需求从数据库提取资源出来,输出数据;5.平台3负责市场信息搜寻并反馈回平台1,及时跟新数据。

(三)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模块设计

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库建设的模块设计主要包括资源采集加工模块、舞蹈资源分类模块、网络平台管理模块等三个模块。

1.资源采集加工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心脏”。重点是舞蹈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其难点是大量舞蹈原始资源的采集。大量舞蹈资源的采集本就困难,赣南客家民间舞蹈中有多种舞蹈列为了省级甚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源于民间,因此要通过大量的资料普查以及民间采风来收集原始资源,在收集舞蹈资源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使其更便于保存、使用,甚至二次创作。

2.舞蹈资源分类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骨架”。模块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对赣南客家民间舞蹈按照资源形式和舞蹈资源两种形式来进行分类划分筛选,按照资源形式分为:文献、图片、音频、视频、元素动画;按照舞蹈种类分为:盾牌舞、灯彩舞、狮舞、采茶歌舞等。

3.网络平台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嘴巴”“手足”。该模块包含用户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运作,搜索引擎三个小模块,用户管理与信息交流这个模块是让用户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平台运作主要针对舞蹈资源的使用与读取,搜索引擎是用来帮助用户来筛选资源。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赣南客家民间舞蹈拥有浓厚的赣南地域性,又承载了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将使用更加科学化的数字化储存工具来对传统的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进行保护、传承。期望赣南客家民间舞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能帮助传统舞蹈保存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与地方院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研究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论地域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引导探究教学法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