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唐四杰”之杨炯 大唐最年轻取得做官资格的那个人

2019-03-21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兰盆九品王勃

木匠

单提杨炯,你可能不熟,但要提“初唐四杰”,你应该马上就会反应过来:哦,原来你说的就是“王、杨、卢、骆”中的那个“杨”啊。不錯,杨炯就是“初唐四杰”里的一杰,就是写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那个初唐诗人。

杨炯,字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史书上没说(怎么不说呢?我想应该是为避某人的名讳吧),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出生在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人家。其曾祖父杨初是北周的大将军,隋崇正寺卿、常州刺史顺阳公,唐左光禄大夫、常山郡公;他的两个伯祖父,太宗时,一个是右卫将军,一个是左卫将军;他的两个伯父,一个是中丞御史,一个是州刺史。但他的祖父和父亲好像都没有做过什么官。

和王勃一样,杨炯小时候也是个学霸。史书上倒是没有具体说他几岁能文、几岁能诗,但却说了他11岁就应弟子举及弟,被举为了神童,然后就待制弘文馆了。弘文馆是什么地方,是大唐的国图。“待制弘文馆的意思就是说,他这刚被举了神童,就被弘文馆给录取了。但录取是录取了,可他才11岁,还上不了班呀。于是,就没有马上给他分配工作,不过每年还是会给他一定的官俸。上周,我在给大家介绍王勃时,曾说:王勃是16岁当上朝散郎的,是大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而杨炯11岁就取得了做官资格,好像比王勃还牛。

11岁待制弘文馆,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殊荣。别人也都以为这孩子将来肯定会前途无量。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待”就待了16年。16年是个什么概念?从小学一年级上到大学本科毕业,就是16年。为什么会如此,有人说他是因为“恃才倨傲得罪了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杨炯也越来越想明白了自己再这么“待”下去,这辈子可能就完了。这时,他创作的《青苔赋》和《幽兰赋》,都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结和对仕途的渴望。比如他在《幽兰赋》中,一上来就先说了一大通兰草的高贵,可它再怎么高贵,你把它丢在“幽林穷谷”中,任其自生自灭,那它和荒草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什么“若夫灵均(屈原)放逐,离群散侣;乱鄢郢之南都,下潇湘之北褚。步迟迟而适越,心郁郁而怀楚”,明显就是在借题发挥,诉说自己的委屈了。

于是,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已经27岁的杨炯,又“应制举”,考了个进士,这才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

秘书省校书郎,只是一个区区九品官(且他这个官与其说是官,还不如说是国图的一个普通员工),这和他之前“待制弘文馆”唯一的区别就是:之前,他可以不干活白领一份薪水,但现在不行了,校书郎的工作是负责“雠校典籍”。而“典籍”这种东西,根本就是浩如烟海,哪有“雠校”完的时候?是以他这个官当的,可以说是既枯燥又没有油水。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也算是正式踏入仕途了。开始,他还以为只要自己好好表现,很快就可以获得升官的机会,可他不表现还好,一表现竟却又过了头。仪凤初年,太常博士苏知已上表朝廷,建议公卿以下,冕服制度都应重新议定。唐高宗也把苏知己的奏章批给了有司审议。这跟他一个小小的秘书省校书郎本来没什么关系,偏他却“位卑未敢忘忧国”地写了一篇《公卿以下冕服议》,引经据典,把苏知己的建议批了个体无完肤。虽然,杨炯的建议最后被朝廷采纳了,但他此举非但没让他得到什么好外,还得罪了很多人。

但有道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杨炯经中书令、太子左庶子薛元超举荐,成为了崇文馆(隶属于东宫的图书馆)学土,又很快就被升为了负责东宫内务的詹事司直,还在弘文馆挂了一个学士的名。从九品小吏一跃成为七品詹事司直,一连升了五级(从九品下到七品上,中间隔了九品上、八品下、八品上、七品下四级),不可谓不春风得意。他最有名的一首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就是这个时候写的。然而,就在他撸起袖子准备大千一场之时,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了才做了55天皇帝的中宗李显,立了李显的弟弟李旦做了皇帝,是为睿宗。武氏不但以李旦的名义,改元文明,又册封了刘氏为皇后、旦的长子成器为皇太子,更随后就把旦软禁在了宫中,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旦不得与闻。使旦完全沦为了一个傀儡皇帝。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后。炯的堂兄杨神让,也跟着徐造了反。事件平息后,神让父子被杀,炯也受到了株连,被贬到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当了一个司法参军。

直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二月,炯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回到神都(即原东都,武则天称帝后,就把原东都改为神都了)等待分配新的工作,最后被分到了习艺馆,教宫人书算,和他一起被分到习艺馆的还有宋之问(也是初唐的一个有名的诗人,就是写了“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那位)。

按说,杨炯应该对武则天心怀不满才对,但他却好像对武氏新政很满意似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迫不得已?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七月十五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各佛寺,武则天在洛阳南城门楼上与群臣观看。杨炯献《盂兰盆赋》,不仅对武氏的“周命惟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更将武氏夸成了一个“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篆、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的帝王楷模。

不知是不是他的这篇《盂兰盆赋》打动了武则天,是年冬天,杨炯终于得到了一个施政一方的机会——出为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但他到任才一年,就死在了任上。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但民间却有一传说:时,盈川大旱,数月不雨,眼见一年绝收,炯心急如焚,跪求上苍普降甘霖,仍不得雨,竟举身投入枯井中。炯的死终于感动了上苍,甘霖普降。后人为纪念他,还给他建了一个“城隍神”庙,以祀。至今当地高家镇、莲花镇以及龙游县部分乡镇每年还会举行“杨炯出巡”的活动,该活动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兰盆九品王勃
少年王勃
九品莲台
蜀中九日
同根异株的中日传统节日
——论日本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的分化
九品莲台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佛教盂兰盆节的民俗化及其对外传播
日本盂兰盆节综述
日本盂兰盆节的历史演变和宗教影响
段位棋品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