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甘沙:无人驾驶的未来即将到来

2019-03-21董海霞

中关村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特尔无人驾驶自动

董海霞

2018年9月20日,由智东西联合CAPE、极果主办的GTIC 2018全球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峰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学术界、整车企业、互联网公司、汽车零部件厂商、电信运营商、自动驾驶新兴公司、车联网企业等智能汽车供应链各领域核心公司30余位专家、高管一同登台,分享对智能汽车最前沿的见解。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吴甘沙表示,驭势科技定位于自动驾驶领域的Tier 0.5级供应商,2025年要实现开放道路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10月29日,在上海参加2018浦江创新论坛,吴甘沙再次强调驭势"2031使命",即在2031年创造一个0事故死亡、0拥堵的交通体系,使出行和物流成本降到1/3,道路和停车空间减少1/3,1/3的路上总时间成为生产力时间可以做更多事情。

这组数字的另一层含义是吴甘沙2016年开始创业,加上15年,正好是2031。

“2031”是驱动吴甘沙和他的团队前行的一个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无人驾驶是一个无人区,他们的理想就是从一个无名山丘崛起成为一座山峰。

这是历史给他们的机遇,他们将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2005年,时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的吴甘沙在无人驾驶盛会DARPA Grand Challenge上,第一次听说无人驾驶,当时从他口中冒出的唯一一句话是“What the hell?(这是什么鬼?)”。当时,五辆车完成了12公里越野,吴甘沙的一位同事也参与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Stanley取得了冠军。

1993年吴甘沙考入复旦大学,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优秀,获得了英特尔奖学金;2000年硕士毕业后入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2011年担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同年领导英特尔全公司的大数据长期技术战略规划;2014年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布局5G通讯、智能计算和机器人三大方向。那时的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进入无人驾驶研究领域这个无人区,填补国内空白。

2016年,吴甘沙毅然离开英特尔,创业成立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7年1月,带领团队在10个月内完成了自己的无人车——城市移动空间;2018年8月,他提出驭势要做智能驾驶产业的中场发动机,即通过一套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包含集成AI算法的车规级硬件和云端驾驶大脑)来赋能乘用车、商用车,让其在无人公交、高速公路、工厂、机场等不同的场景进行技术落地。

遗憾曾错过大潮

中国互联网大潮来临时,吴甘沙是一个旁观者,大学毕业后,他怀着对英特尔的无限崇拜,投入到了这家跨国公司的怀抱。

当今的BAT等中国互联网大公司,在当时很难进入吴甘沙的考虑范围,因为与英特尔这样的全球巨头公司相比,BAT在当时才刚刚起步。吴甘沙目睹了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从零起步,然后一路长成为参天大树。

2010年左右,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瞬间崛起了小米、美团、滴滴、饿了么、陌陌等公司,吳甘沙见证了这一切,也动了跳出来的念头,准备在在线教育和大数据领域有一番作为,不过,2014年被提升为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暂时将他留了下来。

吴甘沙在英特尔的成长可以用“快速奔跑”来形容,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崛起速度更快,几乎是“平地起飞”,很多从没听说过的名字一夜间就成为无数创业者追捧的对象,对吴甘沙而言,这些变化足以振聋发聩。

看着大趋势从眼前一波又一波潮起潮落,年已40岁的吴甘沙危机感、紧迫感日渐凸显,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时间只剩下20多年了,再不行动,可能就再也不想动了。

2016年2月3日他毅然决然辞职了,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放弃了在英特尔苦心经营十几年的工作和岗位。

他说:“1976年的PC技术、1996年的互联网技术使世界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近几年,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都在孕育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国家也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错过了前两个二十年,便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机会,通过创业为国家做点什么。”

所以,在人工智能这波浪潮里,作为驭势科技CEO的他注定是主角,注定被别人“围观”。自动驾驶这个技术方向拥有巨大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巨浪会把它推向天际。非理性的狂热必然导致幻灭,随着浪头一波高过一波,站在潮头的吴甘沙内心两重冰火。

2014年,特斯拉Autopilot正式问世;2015年,Uber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挖走40余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家研发驾驶技术。这一系列事件让这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培养的首位“首席工程师”开始考虑,是否要成为自动驾驶浪潮中的弄潮儿?

2015年6月,吴甘沙与格林深瞳CTO赵勇的一次邂逅,坚定了他离开英特尔自己创业的决定。赵勇将自动驾驶介绍给了吴甘沙,这个领域,正好与吴甘沙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所力推的机器人方向相似相通。经过近几个月的研究与思考,吴甘沙认为自己的想法已经成熟,于是就去向老板提辞呈。

赵勇与吴甘沙又找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教师、2013 年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冠军姜岩,姜岩在中国学术圈中做自动驾驶落地实现得最好的。

外表温柔,内心坚定的姜岩正好也有创业的想法,三人一拍即合。吴甘沙又拉来两位前同事入伙,人员齐备之后,驭势科技在很短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来自创新工场等机构的首轮融资。接下来,团队开始了不断的试错过程。

九个月磨一剑

位于房山窦店的高端制造业基地,行驶在园区的无人驾驶多功能电动车格外引人注目,白色的车身和蓝色透明的车顶透着科幻色彩。车内面对面设计放置的沙发座椅如同是把家中舒适的客厅搬到了车上。

车一停,吴甘沙跳上车抱起显示屏幕,双眼紧盯着显示数据。姜岩拿着笔记本电脑研究车辆行驶情况。其他成员在车的周围进行调试。

这是搭载驭势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投入试运行前最后的准备,为了这个时刻,团队已经整整“拼”了九个月。

“目前世界上做无人车技术最厉害的谷歌,用2.0的视力在做无人驾驶,包含激光雷达,高精度的GPS、惯导系统,价格昂贵。我们用1.0的视力,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商用GPS、商用惯导系统。我们的系统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商,产品价位控制在两三千美元以下。买得起的才能赢得市场嘛。”吴甘沙笑着介绍。

吴甘沙算过一笔账,在北京一个人一天可能平均有2.5个小时“堵”在路上,随之而来的是高能耗和交通事故。如果把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引入城市的交通系统,人力和资源成本将降低许多,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相应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将创业方向定位在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系统开发。

在吴甘沙的愿景中,未来10年智能驾驶会成为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无人车将成为人们在家和办公室之间的第三空间。利用一个全局的调度算法,保证每一辆车按照特定的速度和次序运行,完全可以不再使用红绿灯。由于不需要操作设备,汽车可能长得不再像汽车,更像是一个商业空间,可以完成咖啡馆、电影院、办公室等各种空间的职能,车将再一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驭势科技也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无人驾驶系统提供商。

那一年,吴甘沙把团队的办公地点设在中关村智造大街,研发和试验基地则设在房山。上午忙着技术研发,下午晚上和投资人开会,每天如此,全年无休。为了行动方便,他买了辆自行车放在楼下。最忙的时候,一天骑车十几公里,见四五个投资人是常事。

自动驾驶不以快慢论好坏

“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现有的商业模式将被无情颠覆。”吴甘沙对即将到来的未来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严格来讲,有安全员就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用吴甘沙的话说就是“带着安全员的商业化无人驾驶就是耍流氓,不能叫无人驾驶”。

但是出于对高速风险的控制,研发初期的自动驾驶汽车一般都会配有安全员。许多技术公司从低速场景切入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另一个就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考量。他表示:技术不能确定百分之百可靠前,低速应用是对人的生命财产的尊重。所以我们先从低速开始落地,这也是对人的生命财产的尊重,但目标是开放道路。

相关数据显示,如果车辆以32公里/时的速度撞上一个人,后者生还几率为90%;换成48公里/时的速度,生还几率就会降到60%;当速度提至64公里/时就仅仅只有20%的生还率。

吴甘沙表示:做高速自动驾驶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作为后来者一定要非常谨慎和敬畏。

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吴甘沙表现的十分乐观。他说:“英特尔与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曾联合发布一份报告,报告中预计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规模将在2050年前达到7万亿美元。

面对体量如此庞大的市场,驭势科技将中场发动机作为自己的定位,在增大存量价值的基础上去寻找更多的增量价值。通过车脑和云脑协同合作、模拟仿真、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赋能百万甚至千万级装机量的乘用车或者十万级别的商用车。”

吴甘沙的目标很明确:无人驾驶第一要安全,第二要舒适,第三要环保,第四要有足够的竞争性。因为如果它开得太肉了,无人驾驶车获得不了路权,它就失去了意义。

“我觉得我们要做几件事情,第一,要统一语言,因为我们今天人开的时候,可能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行了,未来需要这种语言。第二点呢我觉得在咱们中国非常有优势的,就是我们有大量新区新城特色小镇,在城市规划的早期。”

吴甘沙还表示:未来车可能长得不像车了,就是一个商业地产,在路上跑,可以是一个电影院,在路上看电影,可以是一个茶馆,在里面玩茶艺,也可以是一个健身房,车在路上跑,你在车里面跑步机上跑,可以是一个移动的星巴克,你想喝咖啡的时候叫一节星巴克的车厢过来。

吴甘沙对于驭势的生存定位路线异常清晰,从活下来到活得久,从数据积累到商业落地,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在他看来,自动驾驶领域,只瞄准垂直细分市场很难有活下来的企业,除非满足以下四个条件:高频、刚需、可量产;高势能、强口碑,保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客户对技术敏感,对成本不敏感,愿意做早期的尝试者,比如机场。

成立不到三年,驭势科技同时布局出行和物流两大领域,并接连与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奇瑞新能源、浙江合众新能源、红星汽车等多家国内领先的汽车自主品牌、合资品牌,GoFun出行、摩拜等共享出行品牌,以及海航物流集团美兰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世界客货运领先的国际机场等头部客户达成合作,将无人驾驶技术落地于“高频 、刚需、可量产”的场景,成为无人驾驶商业化的领跑者。

无人驾驶车的未来即将到来

对于无人驾驶车的未来,吴甘沙理想中的第一款纯无人驾驶车,里面就是一个沙发,前面有一个触摸屏,完全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有了这样的车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思考,可以聊天,可以观看风景,让生命去体验,而不是去等候,去感受。

第二种是两座的小车,因为他觉得今天上下班通勤的车辆当中,平均乘客人数是1.6人,用五座七座的车来运这些人不合理。用1.5——2吨的车运100公斤的人也不合理。两座小车能够排着整整齐齐的跑,会把事故减到最少,没有乱加塞,乱换道。第一辆车把风阻挡掉,其他的车会特别的省电,像大雁在飞。单条道路的使用效率,流量也会达到今天的三四倍以上。

未来的公交车在吴甘沙心目中是这个样子,一个车厢五六个座位,乘客上车后,这些车箱可以跟其他车箱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巴士,等到快要上另外一条道路之前,30秒,会提醒到几号车箱,乘客坐下来以后,这节车厢跟其他的车脱离,然后再上另外一条道路,这种公共汽车完美解决了公共交通的容量,效率,以及个性化交通的门到门的体验问题。

停车问题也是现在城市中的难题,一辆汽车96%的时间是停着的,而且需要两个停车位,家里一个,办公室一个,大城市15%以上的土地是用来停车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未来无人驾驶加上共享出行,就不用操心停车的事情,车可以自己到郊区找到停车位停下来,中央城市的停车位都可以省掉,停下来以后还可以进一步的折叠起来,下一辆车停下来以后,跟它接上,就像超市的购物车,车和车可以放在一起,每辆车需要的停车位进一步的減少,从今天接近10平米降到未来的一平米。

加油站的空间也会消失,未来加油变成了充电,有线充电变成了无线充电,太阳能电池埋在路下,车开的时候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没电的时候可以叫一节满载电池的车厢过来接在一起开,一边开一边充电,所以加油站的空间也可以节省了。城市里面经常出现空间的扭曲,孩子去那边读书,我必须穿城,或者必须搬过去,老人在那边看病,又得出现空间的扭曲,未来老人小孩,残疾人,甚至是宠物的出行权力都可以得到释放,可以把他们放在无人驾驶车辆上,不用担心司机是坏叔叔,所有的这些可以解决空间的结构问题,会导致房价下降。

无人驾驶还具有外部性,就是溢出效应,无人驾驶能够带来经济的好处,可以把出行成本降到非常低,降到自有车辆拥有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个咨询公司出来美国每个家庭会多出来5600美金的消费额,相当于工资涨了十分之一。这样的消费能力在社会总体范围内会增加一万亿美金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想象空间就非常大了。

猜你喜欢

英特尔无人驾驶自动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无人驾驶车辆
自动捕盗机
无人驾驶公园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基于STM32的自动喂养机控制系统
英特尔扩充FPGA可编程加速卡产品组合
Stefan Greiner: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
英特尔开源帮霍金“说话”软件
好平板有强芯 英特尔Bay Trail芯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