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研究

2019-03-21宋婧西安培华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客体机理舆情

宋婧 西安培华学院

一、网络舆情的涵义与发展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当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观点或者意见时,我们认为这些言论就构成了网络舆情。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不断扩张。一是多媒体渠道的扩张和融合。大数据环境下,人们表达自己意见的形式逐渐丰富,从以前的网站和论坛等,逐渐扩张覆盖到微信平台、博客平台、其他各种社交app 平台、贴吧、群组和论坛等等。同时,这些渠道的信息呈现出高度交互的态势,经常会出现公众话题通过网络获得空前的关注。二是网络舆情内容和参与主体的迅猛增加。网络作为一个非常便捷的表达渠道,话题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点不同的人都可以获得所关注的问题的最新舆情,网络舆情的内容涵盖面极大。同时,网络实现了人们低成本参与话题的期望,人们参与网络舆情讨论的意愿得到了释放,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也在迅猛增加。三是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扩张。最近几年,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网络舆情影响政府政策和个别事件发展的案例出现。网络舆情通过道德约束和舆论压力实现其倾向性的影响力不断扩张。

二、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传播要素

(一)网络舆情主体

网络舆情主体是指通过网络多媒体发表各种言论的主体。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主体总量扩张,根据不同群体之间在网络舆情中的行为动态可以将他们分为几类。第一种是普通个体,这一类主体有与网络舆情事件无关网民组成,俗称“吃瓜群众”。普通个体数量庞大,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影响力也逐渐增加。第二种是领袖主体,也就是意见领袖。这一类主体主要有记者、专栏作家、公众号、网络大V 等构成,他们往往在某一群体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第三种是监管主体,这一类主体是代表政府机构和法律的发言人、专家等。他们不仅仅是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更是监控管理者,负有引导舆论真实性走向、依法化解公共危机、减少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责任。第四种是关联主体,也就是与网络舆情事件存在利益关联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受害者、得利者等利益相关者组成,他们的态度往往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二)网络舆情客体

网络舆情客体是引发网络舆情的事物,是刺激网络舆情发酵来源和网络舆情关注的根本内容。网络舆情客体直接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和传播,在于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并持续一定时间,通过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实现其现实影响力。大数据环境下,热点话题的挖掘和热点新闻的传播速度极快,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舆情客体可以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带来网络舆情的量化产生。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客体主要由新闻事件、热点事件、公共话题构成。

(三)网络舆情本体

网络舆情本体就是指网络舆情信息,是指网络舆情主体针对网络舆情客体在网络上发表的看法、态度、意见等的具体内容。以前,网络舆情本身一般是由简单的文字、图片或者音频构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本身不再局限于此,而是逐渐增加了音频、视频、链接等等其他形式,网络舆情本身的多媒体化,也反映了它覆盖面的扩大,是普通网民表达意见的主要载体。

(四)网络舆情媒介

网络舆情的媒介是指网络舆情本体发布的渠道和手段。大数据时代,信息以多种互相交互的形式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互相传播,在这多种形式中起到媒介作用的主要是各种网络终端。一是个人电脑。随着科技发展,个人电脑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逐渐在普通人中间普及,成为网络舆情媒介的一个重要部分。二是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携带和使用方便,是目前使用最多、潜力最大的网络舆情媒介。三是各种智能电子产品,如电视、可视手表等,是碎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网络舆情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网络舆情空间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空间。网络舆情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场所或者说具体环境就是网络舆情空间。网络舆情空间主要指两个层面,一是技术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空间与以往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一是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产生和发展的技术更加成熟,技术上的可能性更多,这也直接表现在网络舆情的渠道更丰富、内容更全面、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交互更加便捷上。二是人文环境的变化,大数据背景下,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讨论更多,社会认知与网络文化的发展,都使得网络舆情空间更大更广。

三、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运行机理

(一)网络舆情触发机理

网络舆情的触发机理是指网络舆情客体的热度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触发了网络舆情主体传播意愿的过程。网络舆情客体的热度影响由公共性、真实性和敏感性等几个因素构成。公共性越高,影响范围越广,热度影响越易于累计。真实性存疑可以引发网络舆情主体的探究欲望。敏感性是最复杂的因素,与网络舆情爆发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敏感区域是由网络舆情主体的关注点来决定的,这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多媒体网络舆情,由于去覆盖的内容更广、影响范围更大、声情并茂的视频音频刺激性更强,更易触发网络舆情。

(二)网络舆情的聚合--扩散机理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在触发网络舆情主体的传播意愿之后,往往会经历一个观点聚合到观点扩散的过程。首先通过交互沟通,推动统一观点的出现,然后通过统一观点的扩散影响其他网络舆情主体。大数据背景下,观点聚合和扩散的速度得到极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并通过各种交互的多媒体传播渠道迅速向外扩散,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影响力也相对扩大。

(三)网络舆情的利己机理

网络舆情的利己机理是指网络舆情主体在传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己机理是网络舆情主体传播网络舆情的最大推动力。大数据环境想多媒体网络舆情主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往往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普通个体追求感情共鸣、受关注,领袖主体追求权威性,监管主体追求网络舆情发展稳定良好,关联主体希望满足自身诉求。

(四)网络舆情的极化机理

网络舆情的极化机理是指网络舆情主体的观点在交互沟通中容易走向极端。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带来的网络舆情的多元观感刺激极大增强,在信息交互传播中,激进的言论往往得到更多关注,进而为了博得关注发表极端言论。通过快速的聚合和扩散,极端言论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会迅速扩大,也会使得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更加的难以控制。

四、总结

大数据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舆情的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共同作用,刺激着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演化。传播要素是网络舆情的基本构成要素,运行机理是网络舆情运行的规律和机制。网络舆情客体通过出发机理触发网络舆情主体关注,并通过网络舆情媒介在网络舆情空间中传播网络舆情本体。在传播过程中完成了观点聚合和扩散,并且始终贯彻这利己机理和极化机理。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大数据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产生和运行的过程和原理,从而研究对策引导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网络生态。

猜你喜欢

客体机理舆情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舆情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