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人物报道打动人心

2019-03-21张丰蘩中国民航报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细节

张丰蘩 中国民航报社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即便是大新闻事件报道,也是用人物串联起一篇报道,如华尔街日报体的人物式导语等,就是用人物故事引入吊足读者胃口。

然而,人又是很复杂的概念,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这就需要记者在复杂中找出人物的独特之处——也就是人物报道的精髓。本文立足新闻人物报道,探讨深化人物报道的采写策略。

另辟蹊径求亮点

人物报道有四个点——GOAL(goals目标、obstacle 困难、achievement 成就、logistics 背景)。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多少成就的时候,我们需要说说他需要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困难。而对于一个已经取得成就的人来说,倘若你对比他所说过的话和做过的是事,或许你有新的体悟。但不管怎样,都需要灵活运用这四个大致的方向,找出其中的闪光点,找到好视角。

一般来说,人物报道的采访对象都是具备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很多人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容易掉入人物小传体的模式中,从人物的童年写到少年,从少年写到成名……按照时间顺序,一字不落记录成长过程,是我们常犯的错误。笔者曾采访过羽西化妆品创始人之一沈宏,她从外交部的外交官,到后来驻联合国,再到后来下海经商和靳羽西一起创办羽西,直至现在自己创办服装品牌伊芙心悦,身份转化有着鲜明的热点。在采访前期准备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报道都集中在其身份转变上,如果延续这样的思路,这篇人物报道就无法出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找亮点呢?采访中,沈宏屡次提到了环保的概念,一是源于她举家搬迁到硅谷这座美国队环保要求最高的城市;二是她个人对环境问题更高的关注度,在行动层面,她把环保的概念融入到自己的时尚概念中,做成批量的环保手袋。从人物报道角度看,这就是GOAL 目标。所以,人物新闻报道要另辟蹊径,在深度挖掘的基础上有所侧重,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人物形象才能更加闪亮。

细节是报道的基石细

司马迁撰著的《史记》是人物传记彪炳千秋的典范作品,生动的语言、注重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是每一位记者学习的范本。

在人物新闻报道采访中,不管对方是有知名度的人物,还是普通人,记者都要和受访者深入交流,让对方放下自我保护的防备,敞开心扉,以“个体的温度”触摸到“个体的感受”。同时,在这种深入的交谈中,捕捉人物的心理状态、动作、语言,让人物报道有镜头感,有细节,有情有景,这样才能将人物写“活”。

著名记者柯天《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说:“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学最微妙又最困难的技术。”因此,一篇好的人物稿件一定是用“眼睛”写的。作为记者,要打开自己的五官去感知,你的眼睛要像福尔摩斯一般敏锐,提问则要像π 一样,无线循环到小数点,永远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笔者曾在一次采访中,因受访者不可抗拒的原因,不得不打断,对方建议后续电话采访。但作为记者,你一定知道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意见,一定要面谈。因为只有在面对面接触中,才能捕捉到这个人物的细节,才能看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人物报道绝不是冷冰冰的话筒里的声音,它应该是有温度、有温情、有感情的文字。

用匠心雕琢作品

采访到“好料”是必要前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则是生产出独一无二“畅销品”的关键。

其一要让语言“活”起来。所有的内容和细节都要靠文字来呈现,语言和内容的关系,就好比我们是用花轿子抬出新闻,还是用牛拉出新娘。传神的笔法是建构人物想想、描写人物特征的重要支撑。当人物的性格、行为、外貌等用传神的必出呈现出来的时候,读者似乎像看到这个人一样,同时也会被文章中的细节感动。以写人物报道见长的《南方人物周刊》在文字表达上就很有文艺情怀,当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会不自主被带入,仿佛走入了这个人物的内心。

其二要做好标题,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看书看皮,读报读题”“题好一半文”,在如今快速阅读的新媒体时代,一个好标题可以极大提高新闻的点击率,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因此,要认真打磨标题,既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点凝神、以情塑人。

第三要反复修改雕琢。古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近有鲁迅先生“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可见一篇好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和推敲。对记者来说,要始终抱着反复打磨、甚至推翻重来的心态,实际上,即便是一气呵成的稿件,在反复雕琢之后你都觉得还有修改的必要。

结语

人物报道是新闻作品中里的“拳头”产品。采访前要做足功课,采访时要用心去体会和观察,在成稿中要精心选择提炼,挖掘人物亮点,展现人物个性,通过多变的笔法、创新的形式。唯有如此,人物报道才能常写常新。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