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的困境与策略

2019-03-21尚发家沁阳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播者渠道科学

尚发家 沁阳市广播电视台

农业科技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传播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科技传播主要是利用各种渠道将科技信息传达扩散到各个个体或不同受众群体,以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和推动农业发展[1]。然而,从传播学理论可知,任何传播过程都有媒介、信息、受传者、传播者及反馈等要素,农业科技的传播同样如此。本文从我国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的途径入手,来分析其传播中的困境。

一、农业科技传播途径及效果

政府行政行为、企业推广、媒体平台及人际传播等为当前农业科技常的主要渠道,其中,政府性行为的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是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县农技推广站、村级的农家书屋。但这三种推广渠道都比较弱,农技人员也很少下乡推广,村民也极少去书屋看书,致使推广效果极差。作为市场性行为的企业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则需要良好的社会声誉。企业新产品在农村销售时,农民一般都很认可。企业推广还会利用村民常新技术及新品种的实际生产表现,以调动村民的参与,或给予参与农民一定的物质奖励。农业科技企业还会通过农资商、农资店来进行田间试验及同村民直接互动,而这种信息技术推广的核心动力便是市场的推动。

同时,利用传播媒介推广新型科技信息也是当前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手机和传统大众媒介等平台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农业科技进行传播,但群体不同,其接收农业科技信息的情况也不同[2]。农民群体常利用电视来了解各类信息,手机媒体尽管在农村也较为普及,但对于年龄大的农民来说,很少去关注科技信息。尽管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农业科技过程中能够增强互动性,拓展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服务功能和传播方式,但其在农业科技传播中价值体现仍有一段路程要走。

二、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的困境

新型农业科技的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信息接收者因素、信息传播者因素、信息传播渠道因素等,不管哪种因素,都会影响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首先,在新型农业科技传播方面,由于传播者依然存在本位思想,传播方式仍采取灌输式和单向的方式,传播内容上仅限于科学知识,但对科学思想、方法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则极为缺失,如果在传播中传输一些科学精神及思想,则会强化农民科学意识,提高其对新型农业科技知识及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的程度,也增强了新型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的效果[3]。同时,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农业科技传播队伍的综合素质及知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因知识老化过快,其所掌握的技术未能及时有效的更新,进而会降低技术传播的价值。不管是新媒体传播平台、政府性传播行为,还是企业市场化传播和人际传播渠道,其传播优势都没能充分发挥,资源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其次,从传播接收者方面来说,当前农民素质仍然不高,科技意识不强,获取新事物及新技术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能。尽管国家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限于多种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养仍整体偏低。同时,农民对应用新技术缺乏主动性,接受新技术、新产品的难度较大,仍习惯于传统的种植及生产技术。这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再次,从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方面来看,一些农业科技信息来源渠道较窄,农业科研及高校的研发能力相对低,技术成果转化程度也较小。加上农业科技信息质量较低,科技成果出现供需不协调的现象。随着我国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极大,科技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能够实践应用和带来实际效益的科技相对较少,进而会制约着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

最后,从传播媒介及反馈上来说,当前电视及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体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农业方面,有些涉农节目的播出时间和频率都相对较少,农业被边缘化问题严重。新媒体尽管能够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良好的传播互动平台,但其出现也使传统媒介的“把关”功能大大削弱,其农业科技信息来源及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免出现虚假信息或虚假技术。同时,从信息反馈方面看,科技传播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现象,农民对新型科技的热情和认可度下降,信息传播者同信息接收者间缺乏互动,加上未能深入基层和准确保温农民需求,传播效果了解不及时等都影响传播效果,使农业科技传播陷入困境。

三、提高农业科技传播效果的策略

(一)增加投入和培养传播者科学意识

农民科学技术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而农业科学技术传播者在传播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关注农业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传播,这就需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者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传播者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真正地从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出发,充分了解农民需求,并在传播农业科技的同时,以自己的科学精神去影响农民的思想,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及筹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对新兴传播农业科技主体发展进行规范和扶持,整合传播主体,形成新的传播合力,以强化农业科技传播效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来源渠道

拓宽农业技术信息渠道,提高技术资源质量。应用科学方法及态度却筛选、甄别和过滤搜集到的农业科技信息,以去伪存真,确保农业技术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同时,传播农业科技的方式要适合农民接受信息的习惯,符合农民文化程度,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以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

(三)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农民的科技意识及主观因素影响其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影响农业技术在农村的传播。为此,应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科学意识,引导其突破传统耕种方式,克服依赖及惰性心理,提高其科技消费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及文化水平。同时,在传播农业技术过程中,应尊重和了解农民,真诚服务农民,注重农民的科技需求,鼓励其参与到农业技术传播中,并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

总之,农业科技传播渠道是保证农业技术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应综合应用新媒体、网络、人际传播、企业及政府行为等传播渠道,整合传播资源,尊重农民科技需求及意见,提高农民科学思想及科学意识,强化其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接收的主动性,以有效地推动农业技术的传播。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发挥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的价值,方能推动农业技术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传播者渠道科学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科学拔牙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