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节目的融媒创新策略分析

2019-03-21王雪纯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

王雪纯 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纷纷转型,其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重特点,结合“互联网+”的趋势,向着合理性的方向进行创新与改革。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媒体的特点,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改进与完善,研究出转型与创新的新课题,促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科学性发展。

一、融媒体思路及传播创新亮点

(一)融媒体思路

以《中国舆论场》为案例进行分析,这是央视推出的第一个融媒体时事热点评论节目,能够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传播,受众面向全世界,并且受众的参与程度较高。节目每期的内容从一周内的热点事件中进行选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认同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兴趣,调动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方式下,节目的播出效果非常好,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在我国融媒体时代下,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成功转型。

区别于传统的时事类新闻节目,《中国舆论场》发掘了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于央视平台,使大数据库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打通央视频道、央视网、官方公众号和节目组官博等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发挥出各个平台的作用。在直播的过程中,节目组创新性的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把在线收看的观众“邀请”到节目中来,实时互动,解答观众的疑问,为观众增添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节目还增加了“弹幕”功能,使观众能够及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身的建议,拉近受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节目的选材方面,对近期的舆论热点进行筛选,镜头的选取更加多样化,场地的布置显得开放化与多元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时事评论员和媒体代表,现场解读热点事件,引导舆论的切入点与走向。

(二)传播创新亮点

1.连接终端,全民互动

《中国舆论场》节目中,最大的亮点是虚拟观众席,将网络直播平台融入到其中,参与的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进行参与,实时进入到虚拟现场,能够及时参与到观点的讨论环节中,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节目还设置了红包分享环节,在直播的过程中,节目主持人说出抢红包的口令,参与者可以在微信平台进行互动,输入相应的口令,获得不同金额的红包。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评论节目严肃呆板的形象,活跃了节目氛围,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收视体验,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受众,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增强节目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传递出积极的社会正能量。

2.汇集多领域嘉宾,实现多角度聚合

节目的内容和题材来源与近一周内的热点话题,为增强评论的权威性,邀请行业专家和时事评论员,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还增加了媒体发言人。在评论的过程中,利用专业性知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解答观众的疑惑。因为节目的选材比较丰富,因此会出现一些比较尖锐的社会事件,评论人站在各自的角度进行激烈的争论。对一些有歧义的问题,主持人会与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现场联系,通过视频对话或者电话采访的方式,与嘉宾与在线观众进行深入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3.分工主持,有序串联

央视的这档节目,将现代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的运用,实现虚拟与现实、场内与场外的连接,将观众聚合移动端进行合理的设置,合理划分直播现场,使主持人在各自区域内分工协作。一名主持人串联虚拟观众席上的用户与现场,对在线用户进行协调与控制,实现与嘉宾的良好互动,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全程控制。同时,对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总结与归纳,选出代表性留言进行提问。另一主持人与场内嘉宾进行互动,控制嘉宾的发言时间,合理控制节目的进程,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点,根据嘉宾的需求,随时连线场外专家。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

(一)创新传播形式,打通信息传递途径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能够依附于母台,实现资源的共存与互享,可以建立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加大线下拓展的力度,借助母台的影响力,实现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同时,结合母台的优势,将两者的优缺点相互弥补,打造专属的客户端,借助收视率高的节目进行传播,使更多受众注意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存在,增强其影响力,完成受众群体的转化,将电视观众牵引到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结合,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将新媒体的优点进行开发与转化,逐渐增加新媒体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位置。在融媒体环境下,很多电视台虽然开通了微信和微博账号,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实现理想的效果,受众面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电视台应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在思想上树立准确的认知,落实到行动中。建设高效的电视新闻评论系统,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将新旧媒体相互融合,完善经营方式,创造新闻爆点,提高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丰富新闻内容,多角度解析新闻事件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的数量大大增加,新闻事件摆脱了以往的单一色彩,在进行新闻评论的时候,需要摆脱固有思维,站在全新角度解析新闻事件,实现新闻评论的个性化与新颖化。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应扩充电视新闻评析栏目的内容,受众面不仅包括电视机前的大众,还应重视互联网群众的开发,逐渐积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人数。因此,在创作电视栏目内容的时候,需要对电视端的优点进行开发,在深入剖析的时候,增加个性评论的内容,使栏目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应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讯息进行整理和辨别,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尽量使栏目内容独一无二,在信息纷杂的互联网市场下紧紧抓住受众的眼球。另外,应挑选专业技能过关、综合素质高的主持人和新闻评论人,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保持自身看法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展现引起受众的兴趣。将独特性与深度性合二为一,不但要继承传统,还要创新求异,杜绝娱乐化、平庸化,加强深入化、开放化和多样化。

(三)准确定位,创建目标观众群

在融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栏目创作人应重视大数据的应用,找到观众行为信息、检索方式、需求爱好等之间的关系,将各项数据进行关联、统计与整合,分析受众的大致范围,开发潜在受众群体,把假定的抽象观众转变成现实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进行归类,探究信息的内在价值,对信息的外延进行开发,定位目标群众,增强精准用户群体的准确性,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在分析数据的时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切忌停留在表层位置,应深入开发与挖掘,找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对观众的爱好、实际需求、审美、行为习惯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另外,需要在电视栏目中,开辟和寻找出热点新闻要素,找出与电视台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信息进行精准推送,增强新闻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在新旧媒体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得到强化,同时提高其观赏性,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机遇。必须适应大环境,根据电视节目的特点,综合各种手段,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创新,找到节目转型的切入点,强化节目的个性。在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应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促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长远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