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德育视域下高职诚信教育“四维一体”路径探索
2019-03-21张建亮
高 雨 张建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宣传诚信,并指出要将诚信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加强诚信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德育的角度对高职诚信教育做了积极探索。
1 高职诚信教育的生态现状
生态是指不同生命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相互适应的生命体系所组成,它强调不同个体的不可或缺性。诚信教育就是要将诚信理念融入学生思维中、意识中、实践中。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摸索并举行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生态德育的视角看,诚信教育还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0份)发现,诚信教育的生态性缺失明显存在。
1)对学生个体关注度不够。据调查显示,53%的学生选择“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班级主题班会”;68%的学生选择“诚信教育形式单一”。部分高职院校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别,把诚信教育仅当作一种教育任务来完成,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单向灌输诚信规范,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机会与变通的能力。
2)部分诚信教育还处在相对保守与封闭的状态。据调查显示,94%的学生选择“已使用微博、微信”;85%的学生选择“每天看手机超过2小时”;91%的学生选择了“手机接收固定诚信教育内容,但不多”。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诚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未形成合力;对自媒体的重视度不够,忽视了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3)诚信教育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造成了诚信教育对现实生活的疏离以及概念化,缺乏诚信的道德体验,难以形成共识,难以形成情感共鸣。据调查显示,仅有34%的学生选择了“有过诚信情感体验”;只有25%的学生选择了“诚信理论教育可以提高诚信水平”。
4)在诚信评价上,采用简单化的考评,造成学生逆反及“双重人格”。据调查显示,65%的学生选择了“只在有人监督时才会想到诚信”;47%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求职时编造虚假信息很正常”。
2 生态德育指导高职诚信教育的理论探究
生态德育有丰富的内容,包含生态的道德意识、生态的道德规范。生态德育要培养具有整体系统世界观、和谐共生自然观、平衡自律人生观、协调持续发展观的“生态人”[1]。生态德育以人为中心,着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2]。
生态德育的方法论指出:第一,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生态链,所有整体中的事物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第二,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有序整体,个体的内部力量决定事物的发展与走向,个体的外部力量影响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内外力量维持个体自身的平衡,无数个体的平衡发展保证了整体的有序发展;第三,在自然整体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得以体现,人类只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自然整体[3]。生态德育丰富的内容对高职诚信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生态德育视域下高职诚信教育的方法论省思
诚信教育如何做到实效性是方法论省思的核心,揭示生态德育与高职诚信教育的关联性,是生态德育指导高职诚信教育成为可能的方法论逻辑起点。
3.1 生态德育与高职诚信教育的关联性分析
以生态德育的理念原则与研究方法审视高职诚信教育时,便赋予高职诚信教育生态系统性。
1)生态德育营造高职诚信教育的有效外部环境。高职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诚信价值的内化阶段,生态德育为诚信价值观的内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高职生更善于用形象思维与实践,生态德育的系统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与生活性。
2)生态德育推动高职诚信教育的有效内部运转。生态德育完全冲破了诚信所依托的地域限制,诚信价值选择的取向不确定性更高,要求诚信教育强调系统性、持续性来应对这一现实情况。高职学生知识体系不健全,因此,用个性化的教育推动诚信教育的自我内化,用持续系统的思维方式深化诚信教育内在价值观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与传统的道德灌输不同,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他们在诚信价值选择上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形成诚信价值观。
3.2 生态德育视域下的方法论选择
高职诚信教育的生态系统性是指以生态德育的世界观引领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诚信教育应该具有人文性、实践性、系统性、持续性。诚信教育的人文性,即诚信教育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参与性。诚信教育的实践性,即诚信教育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文化内涵的诚信实践阵地。诚信教育的系统性,即诚信教育应该与社会、家庭加强联系,加强与企业、家庭的沟通,建立系统的诚信规范制度,指引诚信教育的发展。诚信教育的持续性,即诚信教育要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促进高职学生的成长,保持高职诚信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
4 生态德育视域下高职诚信教育“四维一体”路径探索
4.1 构建诚信资源的个性平台
高职生崇尚自由,思维活跃,重视个人能力的及时展现,自媒体使用较多,人生观、价值观日渐成熟。针对高职生的这些特点,可构建个性化的诚信资源平台。首先,及时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每天分类给学生推送诚信小故事。其次,开设“我为诚信来献策”等学生广泛参与的微信、微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建议参与学校、企业、社区的诚信建设。再次,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人差异,构筑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表达,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教育,激发个体的自我价值的积极实现,从而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
4.2 构建诚信实践的文化阵地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对高职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努力营造诚信文化的土壤,给学生提供诚信实践的平台。首先,将诚信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诚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比如马克思主义伦理中,将诚信又赋予了“忠诚”的意义,忠诚于国家、人民、事业,在行动上又表现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4]。其次,学校可开展诚信墙建设、诚信摄影大赛等彰显诚信文化重要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诚信实践的机会。再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校可拓展诚信实践阵地,如教师可带领高职生参观企业、参加企业实践,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对于诚信的具体需求,让其明白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每一项都体现着诚信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诚信价值观的理解。
4.3 构建诚信规范的系统机制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是社会结构的日益公共化、公共生活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的分化日益明显,个人的界限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正在不断扩展[5]。因此,建构诚信规范、完善诚信机制在高职诚信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高职诚信教育要与社会诚信制度相辅相成,制订具体的学校诚信制度奖惩措施,形成诚信行为的良性互动。其次,高职院校要健全、规范完善的诚信制度,建立诚信管理制度、诚信评价制度、诚信监督制度、诚信查询制度,最终构建完善的系统诚信机制[4]。最后,系统诚信机制内各部分形成有机互动,从而有力推动学校诚信规范的作用最大化。
4.4 构建诚信教育的可持续系统
重视生活中诚信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诚信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的需要。学校制定诚信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纲要,使诚信教育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过程。在对高职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一方面学校关注诚信教育“教师—学生—企业”这条外态链[6]。从学生进入学校到学生走出学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诚信讲座、开展诚信比赛、企业诚信实践等,使诚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使得学生诚信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学校也关注教师对诚信的理解、学生对诚信的接受、企业对诚信的开发这条内生态。学校可以编制诚信教育校本教材,分层教育,树立诚信榜样,使高职诚信教育紧跟社会的发展,保证学校诚信教育的内涵张力。既关注诚信教育的外生态,又关注诚信教育的内生态,保证学校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对诚信教育进行调整,促进高职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以生态德育的理论指导构建诚信教育路径,重视诚信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系统性、持续性。规范高职生的诚信行为,注重高职生的个性特色,多方面重视诚信教育,重视诚信教育生态链,才能更加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