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9-03-21何莉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工匠培育

何莉莎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0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复合型外语人才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和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对此,笔者深入分析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举措,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复合型外语人才支撑。

1 “一带一路”战略下培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1) 适应国际竞争,满足“一带一路”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一带一路”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引进来”大量的国外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并且对其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既要具备职业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相关的技能,更要熟知商务知识和商务技巧,了解更多法律、财务、经济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拓展国际化的视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应变能力、谈判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复合型的外语人才。高职院校应大力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满足“一带一路”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新需求,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1]。

2) 提升人才质量,“一带一路”助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升级。“一带一路”是我国制定的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将会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有长远的影响。商务英语作为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日益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对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活动素养,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商务英语人才。“一带一路”带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开启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向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新形势,我国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和修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加快人才培养升级,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

3) 培育工匠精神,抓住“一带一路”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创造的机遇。工匠精神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之后,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关注。工匠精神的主要特点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严谨细致、耐心、专业和敬业[2]。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要有着持之以恒的热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追求完美的工作成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崭露头角,抓住时代机遇,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操守,而工匠精神就是职业精神操守的典范。高职院校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要以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主线,将工匠精神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争取更加优质的就业机会,迎接和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助推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发展。

2 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创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初衷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既要培育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教授学生商务活动相关的知识,具有国际商务和英语的“双特征”[3]。据统计,全国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高峰时期在校生的规模超过10万人。但是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缩小,2014年的在校生规模已经下降到5万人[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规模的缩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只是简单地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叠加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各项能力所需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甚至部分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认识不清,培养目标与传统的英语专业没有区分,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忽视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缺乏工匠精神的注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工匠精神缺失。

2) 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淡化技能训练,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商务英语人才实践能力不强,欠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5]。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缺乏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难以应对和化解就业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育薄弱。校企合作是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缺少与核心外贸企业资源的联系,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习岗位的供给上,也大多与商务英语关联度较小,导致学生商务英语专业优势无法得以发挥,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商务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实质上的提升。三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囿于学校办学资源和自身条件,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普遍实操水平较低,没有丰富的外贸活动经验,难以教授学生更多的实践技能。同时,由于学校平台受限,难以吸引有经验的外贸企业兼职教师进驻商务英语课堂,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3) 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设置滞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入度不足。商务英语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传授国际商务知识为主要内容,同时要适应新的形势,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比较缓慢,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追求突破、革新的创新意识培养,未能将最新的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中。并且,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由于缺乏参与商务活动的实践机会和渠道,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教师虽历经多届学生,但其课件内容长期不变,讲授的内容多年如一,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难以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沟通与谈判技巧以及在外事活动中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对于职业的无限热爱,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目前,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课程时,只是单纯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没有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导致学生学习心态较为浮躁,功利性较强,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

4) 受传统观念和社会风气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工匠精神的培育因子。我国传统思想认为,只有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最终进入仕途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当今社会对于劳动者的歧视也比较普遍,认为工匠职业低人一等,唯学历论大行其道,技术型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尊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观点,在企业招聘、职位晋升等方面,学历所占比重远远大于能力[6]。在劳动力市场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经常遭到就业歧视,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在职业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内心深处难以产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较为浮躁,大多数企业追求短期投入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提升,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社会不良风气歪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人们更多地考虑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更多地把职业当成一种赚钱谋生的工具。同时,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培育因子:一方面是学校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度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受到浮躁的社会心态影响,缺少工匠那种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理念。而且学校内部的考评机制更加看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提升职业技能,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的推行遇到现实的阻碍。

3 面向“一带一路”,探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1)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重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含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突出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三大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从教学源头开始渗透工匠精神。

①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是对商务英语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必须落实工匠精神,踏实认真地学好英语,打牢语言技能关。

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要具备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熟知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规则,具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7]。

③在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践行工匠精神。不仅要将商务英语这个专业当成自己谋生的工具,更要有一颗工匠之心,热爱自己的职业;努力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提升服务品质;要树立团队意识,不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以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帮助身边的人,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还要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不满足于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努力钻研技术,探索开发新的技能,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将工匠精神写入人才培养目标,并把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制订符合学生情况的能力指标,将能力指标分配到具体的课程目标之中,并对任课教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考核。

2) 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工匠精神必须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才能转化为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外贸企业合作,不断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筑工匠精神。

①高职院校要开拓资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习机会。通过在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将工匠精神具体到工作当中的每个细节,在无形中塑造受教育者的职业精神品格。优秀企业的文化也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帮助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8]。而且在外贸企业的实习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应对商务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②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升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迅速发展的外贸类企业、外事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等组织,要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复合素质培育。对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以上机构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聘请各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人才,作为学生导师,定期邀约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受到外部知识的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开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通,通过校企合作,培育一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参加国际商务竞争和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3) 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全方位渗透工匠精神。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我国高职院校应构建立体式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将工匠精神注入课程内容中,构建“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工匠精神”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构建:

①英语语言基础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英语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会工匠精神,认真踏实地打好基础。

②商务英语技能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的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课程模块当中,应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商务英语的魅力。逐步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热爱商务英语专业,刻苦锻炼自身技能。

③商务专业知识模块。这个模块的课程主要是拓宽学生的视野,教授商务活动相关的知识。在这个模块的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领悟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掌握商务活动相关知识。

④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这个模块主要训练学生在商务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教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工匠素养[9]。

4)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做好文化育人,引导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学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培育学生拥有匠人之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更为广阔的空间。培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0]。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

①精神层面上,引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可以通过讲座、公开课、座谈会、比赛等多样化的形式,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古今中外工匠人才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②行为层面上,强化学生的规矩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工匠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要求劳动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产品质量,注重完善细节,不断钻研技术,勇于突破和创新。可以将企业中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引入校园,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工匠精神。帮助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摒弃不良习惯,养成规矩意识。

③在环境层面上,尽力打造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将校园内的标识、人文景观与工匠精神融合,营造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展示和宣传优秀工匠的案例,并举办相关的活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工匠的“匠人之心”。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工匠神形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