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策略研究

2019-03-21詹红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社交政治

詹红燕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可见,在当代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网不欢的时代,辅导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是一项重要课题。

1 社交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网络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内容:复杂多元。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信息数量有限,教育者能够通过管理手段对学生所接受的各类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但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塑阶段、知识结构的搭建时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着负面信息的侵袭,难以自觉有效地进行辨别,使其逐渐对价值观失去正确的判断标准,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良信息不断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低俗、虚假信息的泛滥,对学生的价值判断、选择造成困扰,不断挑战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2)信息传播:快速便捷。当下大数据成为一个流量风口,大数据主要依托云计算专业化、有效化地处理海量信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最终表现是人工智能。在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的是互联网从1.0到3.0的升级,而信息的传递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利益表达更多样,思想意识更多变,网络传播更是呈现核裂变式散开,不断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传统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直线式的,如今信息传播呈现立体化,每个网民都可以发声,拥有网络话语权。信息传播的便捷性、矩阵化、去中心化、跨时空等特点,使得各种信息唾手可得。同时,各种网络平台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更新信息内容、参与议题的讨论,网络话语权不断提升。

3)信息载体:迭代更替。当下社交媒体平台迭代更替、层出不穷,各种社交媒体应需求而生,借技术而成,不断充实着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改变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形态。从最初的校园BBS、即时通信工具到如今的QQ、博客、微博、微信、直播、抖音、扩列等,一些热门社交媒体应用的版本更新周期往往只有数月,但社交媒体的功能特性使其成为高校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延伸平台与教育载体。从宏观上来看,用户新需求的产生、企业新技术的支持、市场逐利本性的驱动,使社交媒体呈现出一种“创新填补空白、先进代替落后、热门挤退冷门、盈利淘汰亏损”的迭代更替现象[2]。社交媒体的迭代更替是应现代需求而生,它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表现。但是,其在短时间内的变更对于高校思政平台的建设是一大挑战。

2 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当下高校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任务繁杂,时间精力有限。从辅导员九大岗位职责就体现了辅导员要身兼数职,不仅要成为思想引领的指导者,也要成为化解突发舆情事件的“消防员”,更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医生”等。但是,很多辅导员常因为日常事务的繁杂,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用网能力较低,话语权受挑战。虽然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但高校辅导员与当代大学生仍存在一定的代沟。当代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念你写、我打你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当下互联网“原住民”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个性强,大多数用网能力远超辅导员,善于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辅导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对于网络语言不熟悉,难以找到吸引学生的话语表达方式,失去了传统的信息、话语等优势,网络思政话语权受到巨大挑战。

3)媒体创新不足,难以吸引受众。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备受重视,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更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提升网络育人效果。当前不少高校辅导员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写博客和QQ空间、进驻抖音等,期望借助网络平台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但目前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和较大的灵活性,相较于泛娱乐化的社交媒体平台,辅导员自设的新媒体平台内容大多过于严肃、形式过于单一,很难获得学生的青睐,导致辅导员自设媒体关注量少,难以真正发挥网络育人作用。

3 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策略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员,要不断探索,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

1)用活网络思政内容,传播党的正能量。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成几何式裂变传播,信息的价值性对网络空间的营造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同样,高校辅导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要坚持内容为王,积极传播正能量,使主流声音传得更响、传得更远。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辅导员要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正能量内容亮起来、响起来,赢得受众,赢得人心。如徐川老师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把有意义的事情说得有意思,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入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做中学,实现新思想的大众化、具体化、常态化。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互联网思维,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坚持正能量输出,创新内容呈现方式,更多运用微信、微博等易于接受的手段,扎实推进用新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做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三是加强“一校一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育爱校、荣校、护校情怀。学生社团活动是开展思想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辅导员要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利用学生原创文艺精品活动扩大育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利用校内外的人文景观开展育人活动,利用校园山、水、园、林、路、馆的建设,使其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实现教育功能最大化。

2)讲活网络思政话语,增强育人亲和力。一是讲“网络话”。辅导员要迎合当代大学生碎片化、精简化、图文化的行为习惯,合理使用网络热词,通过对“网言网语”的学习使用,拉近与学生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慢慢走近学生的内心,进行正面引导。二是讲“心里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变广,敢于质疑和挑战各种信息的权威。他们习惯跟任何人沟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国家大事。作为一名辅导员要迎合“00后”求新求异、追求平等对话、注重生活体验等话语特点,积极使用接地气、暖人心的表达方式提升说服力,赢得青年学生的信任,做到让青年学生想听爱听。三是讲“中国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西方各种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隐秘方式进行渗透,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交锋的前沿阵地。辅导员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建活线上线下队伍,实现育人立体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过,“95”后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当代大学生自主权更大,认知能力更强。移动互联网让这一代人都能高效地尝试不同领域。在互联网的信息流之中,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正面积极引导。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不可或缺的是建立自己的学生团队。一是建立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现今,每位高校辅导员都要管理上百名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优势,挖掘在学生群体中自发的“意见领袖”,形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力军,对学生群体中的不当言论要敢于交锋、表明立场、发表见解,化解情绪化的网络言论,疏导青年学生的情绪。二是建立学生骨干队伍。辅导员要选拔一批对党忠诚、素质过硬且敢于担当、勇于亮剑的学生干部,在网络舆论战中站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同时,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对学生进行精准帮扶,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选树校园先锋模范。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长。辅导员要积极树立身边的先锋模范典型,在社交媒体上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社交政治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社交距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