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文化产业传承与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以汝瓷为例
2019-03-21张祝平
●张祝平
汝瓷因产于宋代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独领风骚,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排行第一。靖康之变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和北迁,瓷器作为皇室贵胄的特供用品,也逐渐换了产地,改了名号,比如说江西的景德镇。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汝瓷文化及其工艺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汝瓷文化及其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历经建设时期的探索发展、改革开放后的重焕生机和新世纪以来的集聚发展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开发等条件,河南省汝州市加大了对汝瓷的保护性开发工作,严格执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相关政策的规定,推动了汝瓷文化及其工艺的跨越发展。如何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找准创新发展新引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略和措施,推动汝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汝瓷产业全面升级,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汝瓷产业发展现状
所谓汝瓷,首先有地点限制,那就是历史上的北宋汝州,现在的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市等地;其次,有特征上的限制,要有宋徽宗时代的审美和公认的符合其特征的发展及创新;再次,要有功用上的价值,必须具备实用、观赏、收藏等价值;最后,不再看重其是官窑还是民窑的区分,更重视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汝州市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汝瓷产业兴起并已初具规模。1983年汝窑天蓝釉被鉴定为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宋代汝窑水平。1986年“绿豆釉”研制成功,1988年“天青釉”研制成功,这在汝瓷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象征着汝官瓷的古老技艺得以成功恢复。汝瓷曾多次参加广交会,产品深受海内外客商的欢迎。汝瓷先后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多位国家元首珍藏;1997年,香港回归前汝瓷被收藏到人民大会堂香港厅。自此,汝瓷文化及其工艺得以重返宋代的辉煌,汝瓷的生产及其产业发展规模得以不断扩大,汝瓷的研究、制作和经营人才得以不断涌现。目前,汝州市共有技术人员112人,其中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0人、陶瓷大师16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2人,共拥有各类汝瓷、汝陶生产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6500多人。随着专业技术人才的崭露头角,围绕着技术骨干和工艺大师等领军人才,“涌现出了像弘宝汝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嘉诚汝瓷开发公司、玉松古瓷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1]这些企业每年生产的数量超40万件,年产值有1亿元之多。
近年来,汝瓷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瓷器的生产开发,更加致力于汝瓷产品和现代生产生活的深度结合上,探索走出了一条高端产品作国礼、中档产品走外销、大众产品作家用的三个方向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在陶瓷传统产地,当地政府站在保护、传承、创新汝瓷文化及制作工艺的高度,致力于汝瓷文化的发扬和相关企业的壮大,在汝瓷产业集聚区基础之上,借助于故宫博物院的汝瓷产品等品牌效应,运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手段,打造了以“清淡含蓄”为主题的中国汝瓷小镇。在汝瓷小镇建成后,将充分吸收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汝瓷文化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展示、传世精品汝瓷艺术交流等休闲、养生、教育功能,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集聚规模较大的陶瓷生产加工基地和批发分销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人才的聚集,刺激了企业的创新冲动,能极大的促进汝瓷文化产业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创新,将汝瓷文化及其工艺产品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凸显。
综上,汝瓷产业的发展历经千年兵燹而不败,汝瓷文化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能够重放异彩,归根到底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原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汝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今的汝瓷产品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形成独立的工业美的方式。汝瓷产品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造型模式,产品变得丰富多样。”[2]尤其是在传统汝瓷工艺的恢复上取得的成绩,奠定了汝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汝瓷产业也完成初始阶段的艰难积累,为汝瓷产业的发展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但是,无论与巅峰时刻的北宋汝窑相比,还是和其他省市相关陶瓷产业的生产规模相比,这种成绩和现状都是仍显稚嫩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客观存在的差距,必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所致,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交流、座谈等形式,其中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逐渐显现,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归纳,可概括如下。
(一)企业规模小,缺少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汝瓷,号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首,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代汝瓷产业虽经数十年的发展,在传统工艺恢复上取得的成绩奠定了汝瓷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就汝州市汝瓷行业来说,相对于五六十年代的汝瓷一厂、二厂一千多人的盛况,现今的当地汝瓷厂家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一般工匠不超50人的小微企业,规模小、产值小,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而这些企业发展时间短,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还处于低端水平。规模决定企业实力,较小的公司架构注定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勇立潮头,甚至连和其他规模以上企业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跟着人家的领航道路随波逐流。而且,就在这样的随波逐流中,当地的汝瓷企业还在无序、低端的自我复制和内部争斗中原地打转,基于自身成本和实力考量而“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以致当地在制定汝瓷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时也陷入原地打转的怪圈中,不能科学处理当地与外地、历史与现实、前景和现状等诸多重大问题。规模小,发展慢,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更大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形成不良循环,弱者愈弱,面对的压力与阻力更大,发展更加迟缓。
(二)产品样式少,创新发展后劲不足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个是纵向的完整产业链的缺失或不完备。如陶瓷机械设备的修造以及原材料的精密加工,还有产品包装、推广的快速跟进等。汝州当地现在虽然有数量较多的陶瓷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但是在其上游的陶瓷生产装备生产上还没有布局,连最核心的特种精密加工机械工具生产也是个空白,更没有专业的产品设计、包装、文化创意的团队进行整体的策划与推广,这不能不说当地生产厂家的短视和当地政府的管理引导缺乏大的格局。另一个是横向的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从整个汝瓷产业来说,企业多为艺术瓷生产企业。从单个汝瓷企业来说,许多企业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独特个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气质的凸现,没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产品,尤其是工艺品,是不会有广阔市场的。如果它的色彩、造型和价值一直在原有的“天蓝、天青、月白”审美基础上没有更多的创新、改进和提升,与现实生活和当前的需求不匹配,即便是再好的东西见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它的前景也是让人堪忧的。其次,在针对汝瓷以及汝瓷文化的审美情趣引导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对汝瓷实用性市场开发几乎还是刚刚开始。
(三)市场范围小,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汝瓷企业的发展问题除了规模、产品外,还存在着市场范围过于狭隘、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问题。尤其是没有像其他地区举办的类似博览会、展示会性质的大型产业推广交流活动,仅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或等客上门。汝瓷产品销售大都以零星的仿古汝瓷礼品为主,对外销售不畅,主要表现在有针对性的宣传、投入、规划不够,即便是有,宣传也多是片段性、片面性,多种媒体综合运用意识欠缺,市场开发乏力。
(四)管理力度小,缺乏专业行会组织
有效的管理是任何行业有序发展的定海神针,汝瓷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然而,当前汝瓷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没有专业的行会组织和正式的管理机构,以致汝瓷产业的发展是多头并进、各自为战。即便是现有的文化管理部门,在传统技艺和汝瓷文化的发掘、保护上能够切实履行其职能,科学编制汝瓷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划,但因为部门权限限制,对汝瓷产业的经营、发展只能引导,而没有行政执法权力,更没有现成的条文规范可以对其约束管理。至于新近成立的陶瓷协会组织,重点任务在当今的生活用品上启动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在高端国礼和中档的出口产品方面多是凭着工艺大师的创作灵感或是订单企业的要求烧制,缺乏科学的技术标准和准入、退出标准,没有形成长效良性机制。
(五)管理与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现有的这些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汝瓷企业经营者大多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一厂和二厂改制后的分流工人群体,这一群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僵化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不强,年龄多已半百,普遍的家庭负担重,能力、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传统汝瓷生产脏累差、工作效率低的影响,存在汝瓷工匠后代和社会青年不愿学、不愿干的局面。现实中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综合条件差的情况,也造成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院校毕业生不愿参与到当地的汝瓷产业中来的现象。现有的技术人员,由于劳动强度及工匠保守的因素,又很少相互交流,对于自己的独到心得与技术更不愿分享。本身并不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由于互不交流、互不支持,更加显得不足。
(六)政府职能发挥不足,使产业发展缓慢
政府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反之,政府如果没有为企业发展作出正确的指导意见,那么这样的产业只能是在自我摸索中艰难前行。汝瓷产业之所以还能够稳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调控作用,规划项目、引进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地为汝瓷企业提高竞争力扫清各种障碍。但是,就汝瓷行业的现实发展和前景规划来说,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而这种不足目前集中表现在政策支持不够、企业发展资金捉襟见肘、人才培养机制缺失等方面,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严重失衡,难以快马扬鞭。
三、汝瓷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汝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似孤立,单独成为问题存在,其实质上是互为联系、互为影响。但这些问题或独立或共同影响了汝瓷产业的壮大,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就为汝瓷产业的发展找到了出路,找到了对策。
(一)抢抓机遇,加快汝瓷产业复兴
要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把汝瓷产业创新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之中。汝州市委、市政府为此重新编制了城市发展愿景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做强做优“世界汝瓷名城”品牌为抓手,以传承创新汝瓷生产工艺为主线,着力在汝瓷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规划建设一个河南一流、国内特色、国际知名的汝瓷电子产业园区。按照方案,建成后的汝瓷电子产业园,将通过文物展览、文化交流、商业演出、游客体验、产品交易、人才培训等形式,一揽子解决制约当前汝瓷产业发展的诸如宣传、研发、人才等方面的多项瓶颈。对于汝瓷产业而言,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汝瓷企业应抢抓机遇,提早布局,顺势而为,或在园区内规划新的厂区,或在展示区占有席位,也可以在园区内设置作坊,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汝瓷电子产业园的建设中来。总之,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将会是汝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二)资源共享,实现汝瓷规模化集约发展
充分依托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资源平台优势,一改汝瓷过去生产的分散经营为集约发展的新常态模式。首先,要结合目前着力打建的汝瓷生产新业态——汝瓷小镇,努力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互通、合作共赢上下功夫,进而实现当地汝瓷生产、经营企业的共同发展。其次,加大产业升级投入,转身规模化企业。要紧紧抓住政府建设汝瓷电子产业园大好机遇,着力在产业布局、产业链完善、人才培养、资金运转、产品生产和经营销售上下功夫,不断更新换代生产设备,不断改善产品技艺,不断丰富产品类型,不断创新产品价值,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园区建设,解决企业发展土地之需。
(三)二者兼顾,恰当处理产品艺术化和生活化的关系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生活的升华。产品艺术化来源于对生活的沉淀积累,产品生活化立足于当下的实际需求。汝瓷产业的当下发展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单纯追求艺术品与生活用品的思路都是不正确或不全面的。艺术品有艺术品的群体,生活品有生活品的市场,作为汝瓷产业的发展,舍弃市场的任何部分都是不可取的。要把艺术品做到极致,要把生活品当做艺术品对待,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的方针。就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一样,汝瓷艺术品与生活用品也要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既重视观赏瓷生产,又要重视生活瓷的生产,解决目前汝瓷生产中偏重艺术瓷而忽视实用瓷的偏颇。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汝瓷的生活化问题将是未来的发展蓝海。“点茶三昧须饶汝”,是古人使用汝瓷将艺术和生活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这对汝瓷企业的生产研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启发。在现代陶瓷生产中要重视日用瓷器的研发和生产,让昔日的宫廷御窑汝瓷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进入平民百姓家庭。这既是汝瓷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汝瓷适应市场的需要。
(四)加强管理引导,为汝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要加大政府对汝瓷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力度,发挥服务、管理、协调、指导职能。充分发挥当地由宣传、文化等部门牵头成立的汝瓷产业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及时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汝瓷产业的腾飞发展保驾护航。要充分利用以汝瓷知名企业牵头成立的汝州市陶瓷协会的职能,尽快制定汝瓷行业生产、经营、销售等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汝瓷市场良性运转,确保汝瓷产业发展有章可循。要着力吸纳科研院所、应用本科、职业院校等教科研机构参与到汝瓷的生产、保护、研究中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与交流、产品验收等基础性的而又十分重要的标准。只有标准化,方可有规范化,规范化方可有规模化。让规范与质量贯彻到汝瓷产业发展的每一环节,正如汝窑之初的严格一样,保证每一件产品完美无缺,残次产品一件不流通市场。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协会监督自查,自觉抵制粗制滥造,低价倾销,以及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现象,对于在行业内不能履行规则,甚至违规运营的企业,强制退出,确保汝瓷产业迈上发展的快车道。汝瓷产业管理委员会要密切联系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真正服务企业,做好企业的后勤保障。要充分发挥陶瓷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促进技术交流,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品的研发,做好行业发展的纽带和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努力打造一艘汝瓷产业的航空母舰。
(五)以汝瓷文化为轴心,促进汝瓷产业链的形成
任何一个产业,只有延长其产业链条,方可在整个链条的上拉下推中持久前行。要根据汝瓷文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利用好汝窑历史文物遗迹保护、开发工作,打造“汝窑-汝瓷”文化观光旅游产业,运用电影、电视、手机等多种载体,办好汝瓷期刊杂志,讲好汝瓷故事,建好汝瓷文化博物馆,擦亮汝瓷文化特色品牌。要建好汝瓷特色小镇,通过实景建筑、场景还原、会展营销、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打造汝瓷产业真实场景,吸引顾客、商家围绕“汝瓷”这篇大文章各显神通。要用活用足各种机遇,借助各种节庆文化、实景演出和其他瓷器活动东风,宣传推广汝瓷文化,让汝瓷从历史走进现实、从御用走进寻常日用。在汝瓷的研发中,要在保存基本汝瓷特质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中西方艺术工艺特征,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大胆革新尝试,力求汝瓷工艺发展有新的突破,汝瓷品类有量的提升,汝瓷品味有质的飞跃。
(六)利用信息化技术,助推汝瓷产业提速增效
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民的生活无处不在“网”中。掌握并运用互联网的程度,决定了行业的现实经营和未来方向。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用好计算机、手机等新的信息终端工具,将汝瓷文化有机融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的百姓生活。汝瓷产业领导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种实体都要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汝瓷产业、产品和研究的最新动态,实时和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方、投资控股方、渠道经营方等多方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交流等。目前汝瓷企业有8家建立了自己的商务网站,通过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来宣传销售产品。这不仅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能够加快产品的生产、研发、转化进程,便于企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资本动向,及时调整战略。汝瓷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在网上进行的,就不在网下进行。做好企业的宣传、产品的推介、销售、结算等业务。
(七)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完备汝瓷人才体系
方向定好之后,人才在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人才队伍的良莠不齐和后继乏力,制约着汝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解决这一掣肘顽疾,就要在专业人才上着力下功夫,尽快编制汝瓷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长期规划,并依据长期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的切实必行的目标任务。首先,要加强对人才的统一管理和层次划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于高级职称及高级技工要进行经济奖励、人文关心,并指定或选定技艺传承人选,在减轻其劳动量的同时,做好传承发展工作。对于中级骨干人员,要给予他们更大的才能施展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在给予他们更大的提升、自我发展空间的同时,要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要加大对初级人才的引入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与现有企业的“校企合作”优势,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给初级人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提升机会。各个企业要勇于承担起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其次,在加快兴建陶瓷专科学校步伐的同时,在汝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内开设陶瓷专业,针对陶瓷行业的技工培训,为当地汝陶汝瓷产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基础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办法,交流中提升,提升中跨越。拓宽各级人才的视野,敞开人才培养的通道;定期召开不同等级的研讨会,在借鉴中促进发展。对于具有汝瓷制作技术的人员,可通过汝瓷管理委员会的考试或招录等方式,进入人才库,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储备。使整个汝瓷行业的发展,走出人才瓶颈的困扰。最后,还要做好普及陶瓷知识的工作,在汝瓷工业园区设立陶瓷工艺实践区,为陶瓷专业的学生、陶瓷爱好者及游客专门设立实习车间,提供一条龙的实践服务,扩大宣传的同时,培养更多的汝瓷工艺爱好者,为汝瓷产业的人才培养,从长计议,作战略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