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将新闻理论融入采访实践中
2019-03-21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南京教学区,江苏 南京 210000)
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走访事件发生的过程,深入整个事件之中,挖掘有必要报道的素材和内容,从而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与被采访者进行交流之前,记者需要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到自己本身比较了解的一类事物,尽可能多地了解被采访者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尽可能地营造亲切友善的采访环境,使被采访者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下表达想法,同时,记者在采访时,应该仔细揣摩每一个提问的问题,全面考虑和提炼出要询问采访对象问题的大体框架,向采访对象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最后,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耐心倾听,同时仔细提取整个事件中值得进一步发掘的细节之处。
一、采访规则和工作研究
(一)采访规则
在一场采访开始之前,记者与采访对象难免都会提前设想采访的过程,并存在一些期待。因此,下文将针对采访双方都愿意遵守的相关的采访规则,而这些采访规则也能够为整个谈话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通常,记者期待采访对象能够在采访过程中保持真实,说真话、流露真实的情绪,并且能对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的行动负起责任。采访对象通常将记者设想为能够正确、公正地报道事件,还原事情的真相。因此,整个采访队规则就是不隐瞒、不撒谎、实事求是。
但是,人心的变化是复杂的,许多采访中双方并没有遵循应有的采访原则。对于受访者来说,受访者可能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事实真相进行扭曲、欺骗或隐瞒,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时刻注意保持清醒,仔细分辨受访者的谈话内容是否存在于真相相反的细节。同时,若受访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不良意图捉弄讽刺记者,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影响对整个事件的判断,也会招来记者的不满。对于记者来说,也存在记者欺骗受访者、恶意引导或者提供错误信息的现象,这种情况容易使日后的受访者不愿再与这一记者进行交流,导致记者今后失去正确信息的获取渠道。同时,弱受访者察觉到记者的不良意图,或者自己的话只是用来佐证记者自己的个人观点时,受访者很容易出现拒绝。
(二)采访工作的研究环节
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为采访准备。通过研究与采访问题相关的历史资料来开展工作。这些前期材料主要的作用分别是:向记者提供访问所需要提出的相关问题,加深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识,有助于记者与其建立亲密联系和为采访和报道完善相关背景资料。
对于大部分采访,许多基本问题能够通过前期研究进行准备,在整个采访之中,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通常就是这些经过查找资料就能提前准备的问题。若要对名人进行访问,记者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知采访对象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毕业院校、简单的家庭情况等,而这些问题也就不需要再次进行访问,同时,在进行行文采访的过程中,受访者的身份是十分重要的,记者要注意在采访中,说明受访者的身份,以便让观众感知到受访者所说的话的可信程度。新入职的记者可以将询问受访者身份的问题写下来,避免采访中忘记受访者身份的明确,从而出现不得不在采访结束后再次找到受访者询问这类基础问题的尴尬情况。
通过研究环节所得到的基础问题一般是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在访问的初始阶段询问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消除采访对象的防备心理,甚至记者可以问一些没有采访价值的问题,仅仅为了让被采访者放松下来,以便后续采访的开展。若在采访时碰到一些著名的人物,记者需要进一步谨慎地斟酌开场问题,许多重要的国家领导人、国家运动员或代表发言人等的时间很宝贵,希望记者能直接询问最重要的问题,而没有时间就这些基础问题做出回答。当访问逐渐深入,记者就需要利用自己敏锐的新闻触觉代替观众或读者问出最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被叫作主要问题,通常采访开展的目的也是围绕这些问题,以便能够体现新闻价值,获取独家密讯,而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记者访谈的目的和主旨。
二、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方法与艺术
(一)强硬提问
一篇丰富的报道不应该对某一个细节重复烦琐地进行多次提及,如果记者要想使自己的报道更贴合事件本身,需要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不断润色,直至问题设置的比较恰当,否则容易使记者尴尬或者侵害采访对象的名誉。通常在采访开始时,记者一开始所提的问题都比较有开放性,因此采访对象的回答就不受约束,气氛较为轻松自由。但是若将采访将闭合式问题作为开端,就会给被采访者带来一种被逼迫的感受。开放式问题通常在人物采访中应用。而闭合式问题一般作为电视台和电台的结尾,这是由于采访对象知道这类节目回答需要精炼,但是开放性问题如果应用在一些提供信息的人士中则表示记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对整个采访的准备不足。
有一类记者以强硬提问而在业界闻名,但是关于被采访者私人生活问题是大多数记者都不愿意问的,然而在平淡的对话完成后,记者不得不询问一些敏感的话题来使访谈内容更丰富,但是这些问题容易给受访者带伤害,或者是有些记者认为出其不意的提问更容易得到真实的答案,否则增加回答时间只会让采访对象更容易掩盖或加工答案,有机会欺骗或搪塞记者,影响回答的真实性。
(二)提高采访者回答真实性的办法
在采访初期,无论是对于记者还是采访对象来说,通常在一开始都会相互试探。如果采访对象愿意透露采访者想要知道的信息,被采访者会考虑自己的话会不会给自己今后造成不良影响。此时,采访者需要向被采访者表达透露这些信息给其带来的利益,例如受到人们尊重、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等。然而,很多情况下,采访对象经过权衡,认为自己需要冒较大的风险,决定提供虚假信息。此时,采访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被采访者在不知情或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透露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记者可以假装表现出自己被采访者欺骗后的伤心和难过,通过奉承被采访者使其感受到愧疚,进而主动说明事情的真实状况。再如,当采访对象的身份是一个政府官员,此时记者有权利要求其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起责任,适当在精神上压制采访对象,表明如果其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只能在报道中写明××官员拒绝回答此问题,此时采访对象就会顶不住压力吐露事实,而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政府官员,对于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也很实用,因为他们在意自己在公众当中的形象,所以不得不说出真相。
如果受采访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此时就更没有立场以不了解、不明白等接口来拒绝方分离。如果一个采访对象貌似侃侃而谈,记者需格外注意他的话里是否存在掩盖重要信息或者传播虚假信息的可能性。如果遇到这种状况,记者可以假装问一个自己本身了解的基础问题,如果受访者仍然十分健谈,同时有编造谎言的现象,则说明之前的采访内容不一定可信。此时,采访者就要及时将采访的问答记录下来,用笔写或用录音笔录下来。采访者就可以通过点出其前后存在矛盾的地方,给采访对象台阶,让其收回自己所说的错误回答,这时采访对象就很有可能改正自己之前提供的错误信息,说出采访者需要的事实。如果采访对象仍然不愿意说出事件的真相,那么记者需要表示自己不得不公布此次谈话内容,并附上佐证采访兑现所说的内容前后矛盾的事实依据,通过这种含蓄的压迫形式使受访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信息。
三、总结
记者的采访生涯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和心境各不相同,因此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来使被采访者说出真相。一些人严重的做法可能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原则,所以在让社会大众最大程度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记者应该谨慎使用特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