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新传媒时代做出新闻精品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党报精品传统媒体

(唐山劳动日报社,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笔者20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是每天的必修课,大部分的采访是顺利高效的,但也会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对记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说在新传媒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只要拿起人手一部的手机,在现场抓拍下想要发布的内容,事后放在网上便完成了新闻的制作,也确实有许多非专业的用手机拍摄的短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公众关注,甚至达到了轰动效应。但笔者以为不论新闻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如何发展变化,新闻的内核不会变,那就是客观真实。而公众对精品新闻的需求不会减少,反而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增加。瞬间吸引眼球固然重要,但新闻作品最终能否传递正能量,引发积极的社会效应,甚至成为某一历史阶段的经典记录和见证,才是评判新闻价值永恒不变的标准。

一、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内核

作为地方传统党报记者,在与新媒体同行的诸多接触中其实感触颇多。相同的采访过程,很多新媒体的同行往往是实时发布,采访还没结束,新闻消息就已经出现在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这样确实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高效,但笔者以为这个过程在求证真伪、甄别细节、增加背景深度、把新闻做精、做透、做精彩的程度上会略有欠缺。

新闻要达到真实客观,并不是简单的“有图有真相”或是“有视频为证”就一步到位了,一条哪怕只有几十个字的新闻出炉,往往需要新闻从业者付出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精力。

就笔者的经验来讲,尤其在采访过程中涉及数字数据,新出现的专业术语,报道人物的职务称呼,或者比赛竞赛的结果等地方需要特别小心求证,不急不躁,务求准确。

采访过程中,数据或者某些内容突然发生变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采访者要随时与被采访人和单位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信息,以保持新闻内容的正确真实客观。有人提出,可以在现场发出短而简的实时消息后,再后续跟进,既可以进一步求实求证,也可以把新闻加“深”加“厚”,可就笔者所接触的某些地方新媒体来说,其运营方式多为微信公众号,且几乎没有就某一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最终确定好消息内容的准确性后再发布出去。同时为了确保得到的信息准确真实,很多时候记者不能有“等”和“靠”的思想,只有亲力亲为,紧盯目标,甚至动用平时在某些行业积累的人脉,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确保得到最准确、最及时、最权威的信息。

曾有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媒体同行,因为在发布涉及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信息时不准确甚至不真实,仅几天时间其关注人数就锐减,大伤元气,无论后来采取多少补救措施也没能恢复,他极其后悔在信息发布时没有认真求证,耐心鉴别,只一味地追求抢先一步,轰动效应,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内核,也是新闻永恒的主题,任何忽视这一规律的新闻行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与时俱进创造硬件平台

把新闻做“深”做“透”做出精彩,是每一位专业新闻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相信在新传媒时代,这个目标不曾改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探索,就笔者所在的地方党报来说,在所在城市率先推出了唯一融媒体新闻APP,在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上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为在新媒体时代做精品新闻创造了平台和硬件保障。

打开这个新闻APP,不仅可以实时看到当地的民生、政事等专辑还可以读到党报的电子版,除了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等,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传统媒体和一般微信公众号更加丰富厚重。笔者认为新闻APP平台为传统媒体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不断创新探索,与时俱进是振兴传统媒体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新闻APP的建立发展是成功的,本来笔者所在的党报作为纸媒,其广告收益已经进入衰败期,新闻APP的出现为其带来了新的经济收益点,众多当地政府单位和企业纷纷加入其阵营,在新闻APP上尽情展示自己的形象。用当地一位企业家的话来讲,就是新闻APP让大家拿着手机就可以读报,不仅内容含量是一般公众号的几倍,形式更加多样,“最重要的是,它的后盾是党报党刊,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极具权威性。”

三、精品新闻需要策划

进入新传媒时代之前,在新闻界备受推崇的是各大报纸杂志的特稿专栏。大报特稿类的名专栏名记者让当时还是新闻新手的笔者仰慕不已。当时刚刚进入新闻界的笔者,对针对性策划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社会效果显著的连续报道、追踪报道、深度报道等痴迷不已,耗费了许多心神和精力来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做新闻就要做精品的理念。

何为新闻精品,也许每位记者在心中的标准不尽相同,但除了重大题材,重大活动的报道外,笔者认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少胜多,以情动人的作品会赢得更多专业新闻人的喝彩。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快餐时代,别说动辄几千字的特稿没人花时间细读,就是一般篇幅不大的小消息,也不见得会有人坚持读完,很多人都会被爆炸性的标题吸引过来,可没读几行觉得意思不大,就马上放弃了。笔者以为在这种情形下更需要新闻精品来吸引读者,甚至让读者痛快淋漓地读完后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拿笔者的经历来举例,在一次深入基层的采访中,笔者发现一户因成功申请廉租房而彻底改变生活面貌的人家,于是决定以这户人家的经历作为典型来呈现出全市廉租房的建设成就。同去采访的媒体人按照惯例,在稿件开头罗列了反映廉租房建设成就的数据数字,数据下面紧接着举出了包含这户人家的成功入住新房的几个例子,如此毫无新意的稿件自然也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反响。笔者觉得反映廉租房建设成就的新闻如果按照常规来写,很难吸引读者眼球,而突破常规的揭露阴暗面的写法绝对不适用在这项利国利民的建设上,最后经笔者锲而不舍的思考和几经走访,终于从这家女主人和其姐姐的聊天中发现了契机。因为原来的居住条件极差,一家三口挤在不足几平米的平房内,女主人在整整二十年里都没有在家中款待过亲戚朋友,现在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所以这家女主人决定发出一个迟到了20年的邀请,请所有的亲戚朋友来新家做客,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幸福。笔者抓住这个新闻点,以《迟到了二十年的邀请》为题,仅用了几百字就完成了稿件,稿件出来后引起很大反响,本地和全省全国的多家媒体也争相来采访这户人家。

策划在新闻制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增加新闻“厚度”,“温度”甚至是高度的关键性因素。还是以笔者的经历为例,在笔者参与的新闻策划中,逢重大时间节点推出的特刊留给笔者的印象最为深刻,全报社各个采编部门通力合作,出来的特刊有近20页的厚度,从形式到内容都异常精美,有许多朋友托笔者寻找作为永久的收藏。特刊的策划进行了两个月之久,最终每个选题都能独立地反映出城市某方面的发展轨迹,而这十多个选题集合起来就是一座城市的兴衰史。

笔者以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想做出新闻精品离不开的都是“用心”二字。新媒体在追求快速高效、吸引眼球的同时,要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注重还原新闻事件的客观真相,传统媒体在注重权威性的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愿所有以创造精品为己任的媒体人都能在新传媒时代,不断前行,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党报精品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心经精品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