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及其流行文化解读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义新词中西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一、引言

自新世纪以来,中西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娱乐文化新词。这些新词因中西方本身地理位置与文化因素的不同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同时它们就词语性质本身来说又有着相同点和相异之处,而与其相关的流行文化在扩散中也有值得引荐和反思的地方。

二、中西娱乐文化新词产生原因的不同

(一)地理位置的不同

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中心都处于大陆的内部,陆地文明对其影响巨大,相对应地,西方文化则与它们自古以来临近海洋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这种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无疑也直接造成了中西娱乐文化新词的不同。

1.陆地文明的根深蒂固

几千年来,中国地大物博的特性以及文化中心长期处于内陆的状态让中国形成了一种极其独特的“陆地文明”。在中国,农耕生活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让人们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一种安土乐天的情怀,这也间接地造成了中华民族十分注重传统道德与礼法的传统以及相对趋于保守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与其他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又使得中华民族在骨子里对外来事物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感,对民族传统怀着一种相对极端的敬畏之心。因而,中国的娱乐文化新词则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自有语素而不断演变的,如“回光返照式友情”“排遣式进食”“超女”“佛系青年”“不约”“快消品”等词其实是对本民族自有语素的保留和延伸。甚至可以说中国娱乐文化新词不管如何发展和吸收外来文化,其根源都是充满着中国文化最为传统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风格特征的。

2.海洋文明的持久影响

西方文化发源于海洋,独特的蓝色文明孕育着西方人民。他们长期居住在海洋周边,而这些地区大多资源稀缺,掠夺成为了他们自然而然也迫不得已的选择。然而,西方人民在掠夺中加强了与他们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并且也不断地吸收着外来的文化,因此西方自古以来对外来语言的吸收度和接受性都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西方语言中外来语素的加入是他们语言发展的一大动力。当然,独特的掠夺模式必定会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获得,从而产生了崇尚武力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独特价值观念。而这种对外来语素的充分吸收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念也使得如“gelivable(给力)”“Nice try(想得美)”“Koi fish(锦鲤)”“haravointi(粑地)”“Mangkhut(台风山竹)”等这样独特的西方娱乐文化新词应运而生。

(二)文化差异的不同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①其实,中西方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儒家思想的色彩和西方文化固有的侵略性和竞争性文化更是让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各自有着独特的色彩。

1.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自秦朝以来便有着巨大的影响,到汉朝时甚至成为了正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这种影响对中国娱乐文化新词是不经意的,也是十分深刻的。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娱乐文化新词在本质上总是体现出了深刻的儒家思想。比如中国的娱乐文化新词:“立下flag”“冲鸭”“反转式新闻”“正能量”“且行且珍惜”等词虽然是以娱乐的性质被口口相传,但本质中上都蕴含着一定的儒家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积极向上、团结等儒家思想中固有的那些文化内蕴。

2.西方侵略性和竞争性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便蕴含着金钱至上观念,同时也对海盗和个人英雄有着十分极端的崇拜,这让西方文化在骨子里衍生出了一种相当浓厚而又强烈的精英崇拜感。而这种普遍且持久的崇拜感久而久之则让西方文化显示出了强烈的侵略性和竞争性特征,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西方娱乐文化新词自然便也具有了这两种典型特征。例如“YOLO(人生苦短,抓住现在)”“media imperialism(传媒帝国主义)”“bitshaming(比特币羞辱)”“Incel(非自愿独身者)”等词其实是以娱乐的方式用委婉的新词十分直接地表现出了西方文化中固有的侵略性以及竞争性意识。

三、中西娱乐文化新词的特点

中西方娱乐文化新词虽然层出不穷、数量巨大,但在产词上都与时代和词源密不可分。但又因为中西方社会与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新词又因词性本身和词形的差异在其特点上呈现出了不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新词”常常用来指很久以前的词突然获得新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生命重塑”,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独特的“旧词赋新义”。但同时顺应潮流自然而然产生的全新词汇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新词构词方式,而这两种特点在中西娱乐文化新词上都有着非常典型的表现。

1.旧词赋新义

不管是中国娱乐文化新词还是西方娱乐文化新词,它们最常出现的情况便就是“旧词赋新义”,即把一个词赋予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新的意义或出自于流行的电视剧、歌曲、综艺节目和娱乐性新闻报道,或是因娱乐文化行业中的普遍使用而变成了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娱乐文化新词。近些年来,爆火的中国娱乐文化新词中有着许多“旧词赋新义”的例子:“鸭头”和“柿子”出自于电视剧《扶摇》,其意义是“丫头”、“世子”;电视剧《延禧攻略》台词中出现的“大猪蹄子”,指的也不再是猪的身体部位,而指男性对于女性所做的欺骗性行为等。“白居过隙”、“毛骨悚然”、“天伦之乐”、“面目全非”等词也成为了为电视剧或游戏产品的推广而产生的娱乐文化新词,这些词语都是在成语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无疑也属于“旧词赋新义”的范畴。同时,在西方娱乐文化之中,“旧词赋新义”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例如“make up forever”,并非愿意的永远化妆,而是指“许你浮生若梦”,而“Aphrodite(一切美丽的事物或人)”“Tess (纯洁,天真的女人)”“Marilyn Moaroe(性感美女)”“Robincase Crusoe(勇敢正直的人)”等词则基本都是由于娱乐文化行业中的普遍使用而从传统人名或众所周知的形象变成了一种象征性格、外貌等的词汇。这些“旧词赋新义”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中西娱乐文化新词的造词方法,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传统词汇对这些新词影响的深刻与广泛。

2.顺应潮流产生全新词语

“‘新词’,从时间角度上来说,可以指出现在某一段时间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所首次出现的词汇。”②因而,最符合“娱乐文化新词”意义的便是当下正顺应潮流而首次出现的娱乐文化词语。这些大多是由于在当时的时间段内流行事件、人物、产品甚至是动作行为等的兴盛而自发产生的。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娱乐文化新词有“张杰腰”“辛芷蕾牌拉面”“邓紫棋的皮裤”等,这些都是因明星存在的习惯性动作而被人们热议并且使用的。另外在娱乐节目中流行起来的“skr”“C位”“毒奶”等词也因为与当下正流行的事物和如今人们普遍具有的心情等密切相关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而在西方娱乐节目中大量娱乐文化新词也应运而生,例如“Womp(漫不经心地表示损失的拟声词)”在娱乐节目中因为短剧《Debbie Downer》的流行与频繁使用而流行开来,该词甚至收录在了美国的《城市词典》之中。而“male chauvinist pig(直男癌)”“nanodegrees(微学位)”“selfitis(自拍成瘾)”“bargain blindness(打折失明症)”等词也是被西方电视节目、社交软件或脱口秀明星首次使用而作为新词出现,这些词语也因在当下与西方国情和西方人民内心有着相当高的贴合性而变成了一种具有全民性质的娱乐文化新词。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一方的娱乐文化新词,它们都是和当下潮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

(二)不同之处

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在特点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汉字不可磨灭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它们大多是以直接音译或缩写的方式而存在的,然而在西方,拉丁字母形态的多样化则为这些词提供了词形变化的诸多可能,而西方娱乐文化新词也大多直接以词形变化演变而来。

1.直接音译或缩写

中国的娱乐文化新词的独特性在于这些词之中吸收原有词汇成分的词占有着相当高的比例,而且它们又由于中国汉字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大多则以直接音译与缩写的形式而存在。如“泡吧”“扮酷”“爱疯”,“狗带”“伐木累”“一颗赛艇”“斯外戈”等均为直接采用外语谐音的方式而产生的新词,而这些词自在网络上产生以来便就因朗朗上口又易理解流行开来。在中国的娱乐文化新词中另外一种十分重要的新的表现模式则是这些词是由首字母的缩写去代表词语甚至整个句子,如“zqsy” 表达的是“真情实意” ;“be”和“he”则是直接的语音类比象征观看娱乐性电视剧、小说时结局的悲观或美好。此外“GG”“PLMM”“LG”“LP”这样被广泛应用的娱乐文化新词也均属于这样直接采用缩写的词。然而西方娱乐文化新词中采用直接音译或缩写方式的词却很少,极其少量的kongfu(功夫)等音译词也并未发展成为被大众常用的娱乐文化新词,相反它们被看作了仅因交流而不得不产生的一些传统的新词。

2.词形的变化

西方语言中,拉丁字母固有的构词方式以及自身的特点让西方娱乐新词的产生与词形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西方Twitter上盛行的Tweef一词,这个词是由beef和twitter二词重新排列组合而形成的Tweef一词,这个词既包含了beef原本的发牢骚之意,又有着twitter的环境限制,顾名思义便是指在twitter上发牢骚的行为。而“Hiberdating(冬眠式恋爱)”“Youniverse(极端自我中心)”“Pogonophobia(胡须恐惧症)”“Humblebrag(谦虚自夸)”等词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流行在西方社交与娱乐圈子内的词语看似十分陌生,实则都是使用两个词语进行一定的词形变换合成而来,它们或直接改变字母的排列顺序,或随意地进行排列组合,从而生成一个更为独特而生动的词语。而在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则直接导致了在原词甚至原有的某个语素上进行改动变换的例子相对而言是非常稀少的。

四、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及其相关流行文化的影响

中西方娱乐文化新词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然而就是在这种相当数量的词汇里面映射出的却是整个中西方正当盛行的流行文化,而这些娱乐文化新词自身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流行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中西方娱乐文化新词都体现出了词语本身的极强生命力,同时这些新词和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新词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形成流行文化的旗帜和风标,而从一个时期的娱乐文化新词中其实就可以看出整个时代中人群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如 “Black money(黑钱)”“e-tickets(电子客票)”“锦鲤”“燃烧我的卡路里”“小奶狗”“冲鸭”“我劝你善良”等词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了一种与健康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真善美密切相关的流行文化,而这种文化是与如今世界所倡导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会让人们自觉、主动地去靠拢一种健康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同时,新词又通过它们所体现出来的“黑色幽默”式的流行文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了一些僭越与反省,以反讽式的词汇传达出了一种批评、反思的深刻体悟。如“真香警告”“吃瓜群众”“内容引起不适”“人间不值得” “吃瓜群众” “内容引起不适”“woke(瞬间觉醒)”“frenemy(友敌)”“keyboard man(键盘侠)”等词或是对一种状态或者社会不良状况的无情揭露,或是在讽刺某种不合理且不道德的行为,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以新词本身而对整个社会的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与反思。

另外,娱乐文化新词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在生活中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we are 伐木累”、“what are you 弄啥嘞”等词以英汉、方言结合从而让原本呆板木讷的语言焕发出更具表现力的一面;“穷秃毕见”“肥宅”“在危险的边缘试探”“慌得一批”“to gas somebody(使某人膨胀)”“ghosting(不回复搞失踪)”等词则可以让语气表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新词虽然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流行文化,但它也会推动娱乐文化新词本身及其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如“emmm”“hh”“BTW”“B4”“F2F”“CU”等词在人们生活中被普遍应用时,许许多多的人便会被迫地去融入这些词汇和文化之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主动去了解与应用这些词汇,从而又推动娱乐文化新词和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消极影响

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在广泛流传中碰撞着,这就直接导致了与其相关的流行文化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而这种文化之间的直接、激烈的相互碰撞则又必然会在多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另外,再加上这些新词本身会携带着一些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负负相乘”所带来的则是一种会引爆大火的“化学反应”。

首先,对于“hawk(骗子)”“fire(解雇)”“wild cat(脾气暴躁的人)”“玉米”“盒饭”等这样旧词赋新义的词来说,它们的新义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语言、交际的发展和需要而出现的。所以其产生的流行文化也只是对应这个新的意义,而这份流行文化便会显得比较单薄。而在这种单一性流行文化的碰撞中,人们会随着时间变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势必会导致这些词的一部分意义会被新的意义进行了覆盖式的掩埋,而这种掩埋从长远来看其实是不利于词汇的发展的。同时,这些娱乐文化新词相关流行文化的传播之广泛和快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时变成一种“错误”的存在,甚至让这些传统文化只能在狭小的空间中发展。如“万众妻待”“徒有其婊”“foodie(美食奴)”“sloading(下载缓慢)”等词带来了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误人子弟”,它让一些传统文化出现了致命的偏差,使本身所携带的文化意义被消磨了,变成了仅携带流行文化的现象。再者,如“Askhole(蠢蛋)”“Masturdating(一个人约会看电影)”“官宣”“杠精”等这样顺应潮流而完全创新化的娱乐文化新词其实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因为某种机缘而迸发出的,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因此它们的使用和作用也只是一时一瞬的,不能灵活且持久地存在。这种种的情况复合而来也就决定了这种娱乐文化新词及其相关的流行文化并不会持续很久,可以说它们从本质上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是被固定在这段时间和空间中的,与其余的时空是分割开来的。因而,这种流行文化一时的入侵很有可能导致文化断层区的出现,从而出现一些人们在交际中听不懂交际语而难以沟通的情况。

虽然中西方娱乐文化新词的表现形式存在着不同之处,但与之相关的流行文化却所带来了相近的消极影响。它们所构成的新词比较随意直接的模式与并未经过细致琢磨与思考的必然性让其自身所携带的相关流行文化带有着非常强烈的侵略性。这种流行文化的冲击很容易让中西娱乐文化新词及其相关的流行文化发展为一种“洗脑式”的病态传播模式,让人们无意识地、不加辨别地去使用这些词汇,接受这些文化,这是非常不利于文化的健康发展的。

五、结语

中西娱乐文化新词以及它们的流行文化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区范围之内,但它们二者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有时会因为文化的差异和不同人的理解而产生一定的误会,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词语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人们也需要主动地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有选择地去接受、运用和发展这些词语和文化。

注释:

①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②LEITH D.A Social History of English[M].Routlege & Kegan Paul,1987.

猜你喜欢

新义新词中西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旧裙新义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