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的设计研究

2019-03-21郝峪宁王承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河图文绘本

郝峪宁,王承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一、淮河流域文化的内涵

(一)淮河文化的形成背景

淮河是横跨中国中部,东西流向的一条古老的大河。其流经的范围较广,东至黄海,北至沂蒙山和黄河南堤,西至伏牛山、桐柏山,南至大别山和皖山余脉,覆盖了当今的河南、江苏、安徽三省的近半面积,以及鲁南的大部地区。淮河是划分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淮河以南为中国南部,淮河以北为中国北部。淮河流域在面积上虽然不及黄河、长江流域,但它处于中原腹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这使它成为了史前南北地区沟通的重要区域,对南北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时也为各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淮河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历史地位等,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在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更迭、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淮河文化不断汲取养分,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二)淮河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淮河也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皖北地区(亳州、阜阳、淮北、淮南)出现了不同时代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管子、陈抟、淮南子等,形成了淮河流域深厚的道家文化,继承了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基因。淮河不但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历史文明发展的中心。淮河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哺育着这片沃土上的人们,也随着历史的不断变更发展,产生了诸如孙叔敖、管仲、韩非子、李斯、曹操、诸葛亮、刘邦、费袆、项羽、王粲、嵇康、王弼、阮籍、李商隐、杜甫、桓氏家族、常遇春、汤和等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以及冯国佩、史玉柱等当代名人。在不同时期还发生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历史事件,例如秦末由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西汉末年的赤眉军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等。在淮河文化中还有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大禹治水”、历史故事“霸王别姬”、历史著名战役“亥下之战”,以及曹操屯兵等历史典故,这都足以说明淮河流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淮河两岸人民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例如扬剧、豫剧、花鼓灯、泗州戏等。安徽境内的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不仅是兵家要地也是帝王之乡。春秋战国时期,蚌埠就有“楚头吴尾”之说,先后隶属于鲁、吴、越、楚等国。在淮河文化的蕴育下,蚌埠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人文气质,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宝藏,如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双墩文化和大河文化,象征人类精神文化的大禹文化、楚汉文化、大明文化,以及淮上军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淮河文化的文明能够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的内容体系研究

(一)儿童故事绘本的主题类型

故事主题是儿童绘本的核心内容,设计始终要以主题的内容为导向。对于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的主题,设计者可以从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讲述历史事件等方面来选择主题类型。淮河文化中不乏相关题材,如可以将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的历史故事引入绘本;将淮河文化中的历史名人如曹操、诸葛亮、刘邦、李商隐、杜甫等的事迹融入其中。再如重大历史事件大泽乡起义、赤眉军起义、黄巢起义、红巾军起义等都可以作为儿童绘本的题材内容,还可以将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以及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扬剧、豫剧、花鼓灯、泗州戏等民间艺术作为儿童绘本的主题。将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主题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要符合该年龄段的接受范围。对主题故事的情节要进行简化、提取、概括,使之符合读者当前年龄段的认知水平。

(二)儿童故事绘本的角色塑造

在儿童绘本中图画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运用具体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儿童对故事内容和情景的认识。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受到绘本中行为方式、价值导向、情感表达的影响,从而改变自身原有的观点、认知和行为模式。故事中的角色会成为儿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另外在幼儿这个阶段,他们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寄托于客观事物中。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儿童绘本应广泛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有关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中故事角色的塑造可以参照当前国内儿童绘本的模式。采用拟人化的处理手法,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在运用拟人手法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将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注入到比拟物中,而要立足事物原有的“物性”特征体现“人性”的特点。如若只注重“人性”的特征就会让比拟物失去原有的特征,从而影响儿童阅读审美接受的效果。

(三)儿童故事绘本的图文叙事方式

儿童绘本中主题、意蕴的表达不仅可通过情节、角色等元素完成,其中图文的叙事方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绘本不是简单的图文叠加,而是要讲故事,在表达淮河文化中的故事内容时,要考虑幼儿读者的特性,在介绍历史文化背景或名人事迹时要把握叙事节奏与韵律,讲究浅显易懂,避开隐喻,从而使阅读者能够简单轻松地接受并陶醉其中。图文叙事方式有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图文叙事的平行性,图画与对应的文字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二是图文叙事的交融性,当图画无法完全表达故事内容时,使用文字进行补充说明;三是图文叙事的独立性,图画表达一种内容,文字表达另一种内容,看似没有联系,实则又密切联系。在图文叙事的节奏划分上:一是单线节拍,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进行;二是重复式节拍,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同一个情景直至将故事推向高潮;三是对比式拍子,即采用反差和对照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将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中的图文叙事方式要根据具体的故事主题、内容、角色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的设计元素构成

儿童绘本作为幼儿读物,绘本的“外表”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随着儿童绘本种类的增加,对形式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儿童绘本的外部形式主要由色彩、文字以及开本等构成。

(一)儿童绘本的色彩运用

色彩是儿童绘本的核心元素之一,在视觉体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相比文字,色彩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同时色彩还具有释放情感、表达情感和引发联想的功能。不同色彩的搭配不仅可以传递故事的氛围,而且还可以丰富儿童阅读的视觉感受,达到审美的愉悦。目前儿童绘本的色彩多以蓝色、白色、绿色为主色调。而暖色使用多为小块面积,更多的是作为点缀或辅助色。故事中对于颜色的运用大多还停留在事物本身固有的色彩上。因此,将关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可结合故事本身的内容,考虑儿童的审美心理,适当加入一些暖色,但要注意过多的暖色易造成视觉疲劳,而冷暖色的调和能够缓解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色彩的搭配应更加合理化,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获得温馨、愉悦的视觉感受,从而调动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二)儿童绘本的文字处理

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具有传播信息和保留信息的功能,同时也起到传递情感的作用。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并不是所有文字他们都能认识,文字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形象刺激。文字在传递故事内容的同时,通过编排的变化,可以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儿童绘本中文字处理的方式有:第一,注重标题文字的艺术化处理。艺术化的处理要以故事内容为基础,在文字的外形上进行图像化处理,可进行变形、夸张、颜色变化及字体大小对比方面的处理,使文字更具美感,并与表达的内容产生联系,增加趣味性和审美意蕴。第二,采用图文独立的编排方式。目前绘本中图文的位置编排方式有三种:一是图文分页;二是文字位于图画之中;三是前面两种方式的混合使用。图文位置编排的方式不仅会影响绘本整体的呈现效果,而且还会对儿童阅读的接受程度产生影响。在对儿童绘本的文字处理上,应更倾向于采用图文独立的编排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接受,从设计方面来说也更为简洁。

(三)儿童绘本的开本设计

开本指的是图书幅面的大小。开本的大小往往决定了绘本中图文的排版方式,选择哪些设计元素。儿童绘本的开本多以24开和16开为主,其中16开所占比例更大。开本的方向有横开本、竖开本和正开本之分。其中竖开本运用最为广泛,正开本多出现在年龄段较低的儿童绘本中。儿童绘本的开本设计要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视角为前提。设计者要考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便利性、操作性,要考虑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学龄前儿童的读物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中小型的儿童绘本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将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在开本设计中可不仅仅局限于市面上儿童绘本较常使用的开本样式。设计者也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立体的,形式多样、有创意的故事绘本,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阅读。

四、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的价值取向研究

(一)儿童绘本蕴含的价值取向

儿童绘本不仅通过图文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而且它还蕴含着文化启蒙和更深层次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故事内容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不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儿童绘本的价值取向一般应包括:(1)德育情感教育,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要尊敬长辈,与同学朋友要团结友爱等,强调助人为乐、诚实友善的精神品质。这也符合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2)以完满结局传递尚圆思想,故事的结局往往能够透露出故事的某种价值取向,承载着读者对故事结局的内心期许。可以结合淮河文化的特点,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注入儿童绘本中,其中有关淮河文化的故事如霸王别姬、大禹治水,以及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传递的是一种淮河文化精神,可将其融入绘本故事中,并加以改造。还可将淮河文化中道家文化蕴含的传统道德观与价值取向融入儿童绘本中,创作者通过筛选,选择出相对容易理解的哲学思想,再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审美特点进行设计创作,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儿童绘本价值取向的适宜性

儿童绘本价值取向适宜性会影响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故事绘本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儿童绘本其价值观要符合社会公民的道德标准,凸显至真至善的价值观。故事绘本的内容源于生活,应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故事的形式来传达,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向幼儿传递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优秀的道德品质,对情感关系的建立、自身的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认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儿童绘本不仅其“外表”要注重审美意境的表现,同时也要兼顾“内在”。应体现出形式美、语言美、意蕴美,做到“外表”与“内在”的统一。在设计时可以融入淮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艺作品,使儿童全面感知美的内涵。

儿童阅读故事绘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而是为了培养阅读的兴趣。儿童绘本只有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才具有潜在的价值。目前儿童绘本也从一开始的传授知识转向关注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淡化了说教的意味,将知识潜藏于故事中,越来越注重情感的需求,考虑到人文的因素。所以可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本土文化的思路运用其中,而淮河文化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给儿童绘本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素材,可充分展示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为儿童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养分。

五、结语

淮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中,可以丰富当前儿童绘本的内容,同时也拓宽了其发展的空间。把淮河文化融入儿童绘本中并充分挖掘其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可以增加读者的文化自信、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强意识,凸显淮河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儿童绘本的发展方面,加强儿童绘本品牌建设,能够对淮河文化题材的儿童绘本创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使更多的儿童绘本的创作者关注此类题材,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原创绘本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淮河图文绘本
画与理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绘本
绘本
绘本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