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机务保障能力的新思路

2019-03-21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朱向军

城市公共交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交新能源车辆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朱向军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的大力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车辆机电一体化技术给车辆故障检测诊断增加了难度,掌握新能源车维修技能,逐步探索一条适合公交发展的新能源车辆维修保障管理新模式,成为时下机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1 新能源车辆维修面临的挑战

(1)技术路线多样性对维修保障带来挑战。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其中的并联系统、混联系统与传统动力系统交织在一起,系统之间的匹配性,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在车辆使用周期内带来很多麻烦。纯电动公交车“三电系统”的维修保障技术难度高,维修成本高,高压电路的维修只能依靠整车厂,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不能满足需求。

(2)新技术应用对维修技能带来挑战。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新能源车辆广泛应用。新技术的采用要求维修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机械理论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车辆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引起维修技术的变革,传统的维修技术对新能源车辆已经束手无策,机、电一体化综合检测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一门新技术。

(3)新材料应用对维修工艺带来挑战。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添加稀土元素的钢材、铝合金内饰件、全铝车身、双面铝复合高强度轻质地板、合成机油、零部件的集成化、碳纤维等新材料在车辆上广泛应用,这些新材料的采用给汽车维修技术带来挑战。

2 车辆保修面临的压力

(1)车型多样化给维修保障带来的压力。公交车型多,柴油车、清洁能源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修理工要全面掌握维修技能压力巨大。

(2)技术人才不足给车辆保修带来压力。常州公交目前拥有汽车修理工565人,其中达到五星级的有11人,四星以上的50人,仅占9%,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导致维修技术力量薄弱。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不断投入运营,老一套修理技术已不适用,一旦出现技术故障或难题时,保修人员将难以或无法解决。

(3)车辆更新周期较长给车辆保修带来压力。目前公司车辆进入维修高峰期,出现批量故障,工作量加重,维修难度加大。部分车辆电器线路已经超过质保年限,隐蔽故障造成安全隐患较大。有些整车厂、零部件厂已不存在了,或配件不生产了,从其它渠道采购零部件周期长且成本高,寻求质量索赔和技术支持难度加大。

3 提升机务保障能力的新思路

(1)认清形势,以危机意识学习新能源车辆技术。增强员工危机意识,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学习新能源车辆结构原理,掌握新能源车辆基本维修和故障诊断技能,实现机械维修向电子技术维修转型;开展就车实操维修技术学习,逐步摸索熟悉新技术应用,通过点滴积累,掌握维修技能;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多学习,多思考、多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提升维修熟练程度,在处理故障时做到事前安全防护、细心操作,事后总结经验,就可以逐步掌握新能源车维修技术。

(2)加强培训,用发展眼光加快维修人才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新能源公交车能够安全可靠运营,维修保障队伍的技能素质是关键。公交企业维修技工培养的传统做法是“传、帮、带”,但随着大量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在公交车上应用,以往对于车辆的故障诊断局限于问、闻、看,工种界限明显,这种传统做法已不能满足新能源公交车辆维修需要。今后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仪器故障诊断、修理人员的综合技术素质培养和锻炼。二是坚持开展维修技能练兵比武活动,通过比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能、以能促质”锻炼队伍。三是依托客车厂、零部件厂家的技术优势,走出去以实操培训为主,做到外培内练相结合来提高保修工队伍技术素质。四是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开展十佳修理工评选、首席员工评选、星级员工、技能等级评定等活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全方位提升保修工队伍素质和公交车辆维修品质。

(3)规范工艺,用制度标准抓好维修质量管理。一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车辆各级维护周期里程,强调维护作业计划的严肃性,确保计划执行率100%;二是依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能源车辆技术要求和车辆运行特性制定《公交车辆维修工艺规范》,对车辆关键部件提出维护的技术要求,使维修人员依规操作;三是驾驶员爱车例保是车辆维护的基础,是车辆安全使用的头道关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驾驶员的例保检查,做到“早预防、勤检查、严考核”,才能防患于未然。

(4)转变观念,用创新思维探索维修新模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促进维修模式的改革。新能源车辆维修关键是技术资源,要求具备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和专业化技术人员。因此,应建立公交企业自主维修与整车厂家售后服务站维修相结合的新型维修模式,要求客车厂在公交公司建立售后服务站,配备专业设备,维修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支持,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带动大多数公交修理工掌握新能源车修理技能。

(5)质量第一,严格用流程控制车辆维修质量。一是抓好进场检验。由检验员对维护前的车辆进行检验,检查有无常见故障并做好车辆交接手续;询问驾驶员车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故障,并在车辆保修过程中加以解决。二是强化过程检验。车间主任、检验员、班组长要对维修质量控制点进行过程检验,验证并做好记录,杜绝埋下隐患,修理人员还应按照车辆维护规程做好自检操作。三是严格执行竣工检验制度。由检验员按照车辆维护工艺规范要求进行竣工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运营。四是保证设备完好可靠。加工设备、总成检测、校试设备是保证维护质量的基础之一,要确保设备完好,让加工零部件在安全、精度方面得到保证。五是把控配件采购源头。目前配件市场鱼龙混杂,如何保证配件质量,需要供应部门跑市场、做调研,做好供应商质量信誉方面的评定工作,原则是比质、比价、比服务;此外还要抓好配件入库检验,分析配件消耗情况,将异常消耗主动传递给维修公司。

(6)注重绩效,用考核手段发挥激励作用。一是建立集团公司机务质量考核小组,由维修专业人员组成,形成对各单位常态化的质量抽查考核机制,考核各单位领导对车辆保障的重视程度。二是维修、运营公司要形成管、用、养、修日常性抽查考核机制,考核车间、车队对车辆维护具体工作的落实程度。三是车间、车队形成点对点具体工作标准执行程度的考核。通过三级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一个闭环的质量考核体系。

(7)服务延伸,用拓展思维丰富服务内涵。“运保矛盾”始终存在于公交企业维修保障过程中,如何将矛盾变为提高运营服务的动力是车辆技术专业要解决课题。一是建立客户评价机制,车辆维修的好不好,要让运营一线职工评价,要建立驾、保之间在维修质量、满意度、抢修及时性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形成互相促进的沟通渠道,明确改进目标。二是定期召开运保双方技术研讨交流会,分享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使交流会成为一线车间、车队、班组的沟通平台。三是创建维修社区,将维修服务触角延伸到运营一线,充分利用好车队场站资源,有利于保障正常运营,方便一线驾驶员报修,减少车辆回厂造成的空驶里程,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新能源车辆对车辆技术维修提出了新要求,公交保修企业要加快车辆维修人才培养,建立新型保修组织形式,以满足运营生产的需要。

猜你喜欢

公交新能源车辆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等公交
车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