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军深海 拥抱未来

2019-03-21

船舶经济贸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潜水器深水

当前,全球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期,沿海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且进军深海的趋势愈发明显。对于中国船舶工业而言,把握好这一深蓝机遇,对于获得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进军深海,中国船舶工业正当其时。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全球44%的油气资源将来自深海,而我国也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开发活动显著增加,我国海洋油气开发也正迈向更深的海域。而在风电领域,全球海上风电场已呈现走向远海、迈入深海的特点,海上风电发展水平较高的英国、德国均已着手进行深海风电场开发。我国沿海地带的风能资源与北海相比稍差,为提高风资源质量,风电装备从潮间带逐步走向近海乃至深海已经刻不容缓。海洋油气开发设施及海上风电场工作水深进一步增加、运维量逐渐增大等趋势,对油气钻井平台、钻井船、生产储卸装置以及海上风电安装船、运维船等相关装备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有望带来全新的市场机遇。

进军深海,中国船舶工业责无旁贷。深海蕴藏着远超陆地的巨量能源、矿藏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当前,深海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国际“深海俱乐部”的重要一员,我国对深海进行的科学考察、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全球科技水平,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也将推动和促进全球相关活动公平、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更对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深耕“蓝色国土”离不开装备的支撑,为此,船舶工业必须把握世界深海工程发展趋势,提高相关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避免受制于人。

进军深海,中国船舶工业已具备一定优势。在深海装备领域,多年来我国船舶工业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不俗业绩。业内研究院所、船企研发、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1”、深水勘察船“海洋石油708”、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681/682”、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286”等重大装备,担负了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察、钻井作业、海底铺管、物资保障等方面的重任。不仅如此,我国船舶工业在有缆遥控潜水器(ROV)、无缆自治潜水器(AUV)、载人潜航器(HOV)等深海潜水器的研制、建造方面也具有核心竞争力,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等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自主研发、建造的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造船人引以为豪的国之重器,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向深海转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努力发展成为世界深海装备技术的引领者积累了丰富经验。

进军深海,中国船舶工业还需不懈开拓进取。与浅海不同,深海环境具有高压、黑暗、低温、缺氧以及腐蚀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深海装备研发难度巨大、周期较长。不仅如此,深海装备领域的先进国家技术创新十分活跃,不断推动相关技术向自动化、绿色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在这一 “高科技战场”建立优势,我国船舶工业应把握好未来市场需求的重点,积极进军深海科学探测、深海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海底生物资源利用、深海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力求在相关装备研发建造领域进一步取得突破。

不仅如此,在打造产业链、推进深海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中国船舶工业也大有可为。我国船企、配套企业可通过与国内其他研发机构、设备生产商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功能化、谱系化,进而形成较强的装备集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带动我国深海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潜水器深水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无人潜水器检验指南》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
识人需要“涉深水”
我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在武船开工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深水油气何时能够走出“冬天”?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