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息心率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2019-03-21付晓荣张明郝翠翠董清刘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正组分资料

付晓荣,张明,郝翠翠,董清,刘涛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山东 聊城 2526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复杂的代谢紊乱征候群,是一种涉及到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其患病率逐年增高[1-2]。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RHR)是指在清醒并安静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自主神经平衡和代谢率水平,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MS相关[3-6]。目前MS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层的男性,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7-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3 9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 455例,女性1 530例。进行5年随访,随访期间每年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标准:①非窦性心律;②根据基线资料诊断为MS;③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病史;④使用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治疗;⑤恶性肿瘤患;⑥MS相关资料缺失;⑦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⑧随访期间发生以下情况:发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者;各种原因导致死亡者;未完成随访者。最终共有1 054例男性及806例女性完成本研究。本研究最终纳入1 860例研究对象作为总体组,其中男性1 054例作为男性组,女性806例作为女性组。

1.2 资料收集

使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病史信息、药物服用情况、家族史、饮食及生活习惯等。查体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均由受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测量。心率测量:研究对象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 min后,使用平卧位十二导联心电图,以平均呼吸频率计算RHR。生化指标的检测:体检均于每日上午7∶00~9∶00进行,抽取空腹(禁食>8 h)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等指标的监测。吸烟指每天吸烟≥1支,持续≥1年;饮酒指每周平均摄入酒精量≥50 g,持续≥1年;体育锻炼≥1次/周,每次持续时间≥20 min。

1.3 诊断标准

MS定义采用2009年联合暂行共识标准,由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心脏协会、世界心脏联盟、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和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共同提出,笔者使用其针对亚洲人群的标准[10]。满足以下组分中任意≥3个者定义为MS:①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②TG升高,TG≥1.69 mmol/L或正在使用降脂药物;③血压升高,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30 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85 mmHg或正在使用降压药物;④FBG升高,FBG≥5.6 mmol/L或正在使用降糖药物;⑤HDL-C降低,HDL-C男性 <1.04 mmol/L,女性 <1.29 mmol/L。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 ):SBP≥ 140 mmHg和 /或 DBP≥90 mmHg[11];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BG≥7.0 mmol/L或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1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RHR水平与MS发病率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BMI、腰围、SBP、TG、LDL-C、RHR、HDL-C、高血压、腹型肥胖、高TG、吸烟、饮酒及体育锻炼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MS发病率比较

按RHR的测量值将患者划分为RHR<70次/min、70~ <80次 /min、80~ <90次 /min及 RHR ≥90次/min 4组。随访5年后,男性组患者根据上述划分标准的MS发病率分别为15.4%(50/324)、16.1%(37/231)、17.4%(36/205)和 25.5%(75/294),女性组分别为13.0%(27/208)、28.9%(46/159)、37.0%(61/165)和 42.3%(116/274)。男、女性组的 MS发病率比较,经χ2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和48.437,P=0.002和 0.000),均随着RHR的增快而升高。见附图。

附图 两组患者MS发病率比较

2.3 RHR每增加1个单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年龄、BMI校正作为模型1;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校正作为模型2;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作为模型3。总体组患者随着RHR每增加1个单位,MS的发病风险增加。男女性组经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RHR分组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体组患者MS发病风险亦随着RHR增快呈递增趋势,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组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RHR≥90次/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MS发病风险亦随着RHR增快呈递增趋势,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RHR每增加1个单位后各疾病与MS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不同RHR与MS组分之间的关系。经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RHR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相关(P<0.05)。患者中随着RHR每增加1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亦增加。经性别分层后,男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现RHR与其他MS组分之间的关系。见表4。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表3 RHR分组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表4 RHR每增加1个单位后各疾病与MS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参数

续表4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RHR与MS相关联,在总体组中,随着RHR的增快,MS的发病风险增加1.320倍,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13-15]。RHR与MS相关联的机制可能为:①心率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指标,RHR增快,血液循环增快,血压升高,导致RHR进一步加快。RHR增快还会导致交感神经失调从而引起代谢异常,包括腰围、FBG受损及高TG血症[16-19];②RHR增快会加强心收缩能力,从而改变了血流环境,减少血管内皮NO的合成,增加LDL的摄取,从而达到对MS的调节[20]。

此外,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RHR与MS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结论仍有争议[21-23]。本研究发现RHR为MS的危险因素,但对女性影响更大。RHR每增加1个单位,风险比增加1.409倍;这与既往日本某些纵向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他们发现RHR与日本男性MS发病风险相关联,而不是女性,但是均未给出很好的解释[23]。笔者考虑结论的不同与以下几点有关:首先,MS及其组分均为慢性发病的过程,较长时间的随访期或许更有利于发现RHR与MS的关联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其次,日本与中国存在种族及地域上的差异,不同的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因素均对MS发病产生影响。再次,某些试验数据的测量及使用的MS诊断标准的差异也会对结果产生混杂影响。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中心型肥胖是MS的致病关键。增强的交感神经活性可以通过作用于骨骼肌血流(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作用)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24-25]。然而有研究发现,人体对交感神经的反应性存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国外学者发现,相对于男性,年轻女性对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缩效应较为迟钝,考虑与雌激素可以引起血管舒张效应有关[26]。此外,有研究发现无论在静息状态下还是运动状态下,绝经期女性都表现出增强的肾上腺素-血管收缩效应,并且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转变也会引起血流动力学阻力的持续性增长[27-28]。在本研究中,女性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处于围绝经期,而5年的随访也会使得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转变在女性身上更为显著。因此本研究中的女性人群在绝经失去雌激素的保护后,或许为MS的高发人群,这一点或许有利于解释为何RHR对女性MS的发病风险影响更大。

本研究还进一步分析MS各组分与RHR的相关性。在总人群中,随着RHR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发病风险亦增加1.241倍。这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证明RHR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29]。遗憾的是,本研究并没有发现RHR与其他MS组分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RHR与MS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随着RHR的加快,MS风险逐渐升高,这种影响是独立的,而且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较少,而失访人群较多;其次随访时间也略短;再次,RHR是一项动态指标,其波动会受很多因素干扰,如药物、疾病及应激状态等,很难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及随访周期更长的纵向研究来进一步研究RHR与MS的关系。

猜你喜欢

校正组分资料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一种难溶难熔未知组分板材的定性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
金雀花中黄酮苷类组分鉴定及2种成分测定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机内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