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功能
2019-03-21秦文利
秦文利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省肥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为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农业发展目标,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在2017 年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当前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1,2]。在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农业生产将承载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美化田园风光等众多功能,其中,以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为基础,构建具有生产、生态、景观功能一体的乔灌草立体复合植物生产生态系统,是实现农业生产众多功能的重要途径[3,4]。我国是世界主要水果产地之一,2017 年果树种植总面积1 113.592 万km2,水果总产量25 241.90 万t,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果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是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充分利用我国果品产业的优势和果园生态系统植被层次少、空间大的特点,通过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进行果园生草,构建集生产、生态、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乡村新型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了解我国果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影响,厘清果园生草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功能,将有助于提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水平。
1 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果园地面管理制度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果园尤其是北方果园普遍采用清耕制地面管理制度。清耕制是指在果树生长周期内定期对株行间地面进行中耕除草。果园频繁清耕会加大劳力成本投入,降低果园经济效益;导致地表裸露,增加土壤水的无效蒸发,降低果树水分利用效率,加重水资源危机;引起扬沙扬尘,破坏生态环境;减少果园生物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充分补充,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破坏果树浅层土壤根系,降低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造成树体长势弱,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影响果品产量与质量[5]。清耕制果园地面管理制度增加了果园管理难度,破坏了果园生态环境,降低了果园生产性能,不符合现代果园绿色发展的要求。根据果园果树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草种生草覆盖地表,可弥补清耕制的缺点,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园的观赏性,实现果品绿色生产,促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1.2 果园立体污染严重
化肥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农药可防治病虫害,降低作物减产几率,化肥、农药是世界农产品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6]。1996~2015 年我国农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图1)。自2012 年农药施用量突破180 万t 后,2015 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突破了6 000 万t,我国成为世界上农药和化肥用量最大的国家。孟远夺等[7]调查发现,2014 年我国果树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折纯量分别为274万t、147 万t 和163 万t,合计达到了584 万t。王赛妮等[8]调查发现,果树上的农药用量大于除蔬菜以外的其他作物。
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果园立体污染严重。过量施用氮肥使果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未被果树根系吸收的氮,一部分通过挥发、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产生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一部分形成硝酸根离子随水淋溶至地下,引起水体污染[9,10]。过量施用磷肥不仅增加了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影响果树对锌、铁等有益元素的吸收,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化肥过量施用还会引发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盐渍化,土壤结构破坏,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过量施用农药不仅会导致果品农残超标,还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减少,加重虫害防治难度加大。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逸散,易造成大气及水体污染[8]。果园中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果园立体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已成为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乔、灌、草科学配置进行果园生草覆盖,可培肥地力,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减少果园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实现节本增效,且保护生态环境。
图1 1996~2015 年中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变化趋势Fig.1 Change trend of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15
1.3 果园系统结构简单
我国果园普遍种植品类单一,植物空间分布层次少、多样性差,不仅导致果园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层次少,抗逆性差,低产低效,还影响着果园的观赏性[11,12]。果树生长季节性强,单一的植物结构降低了果园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浪费耕地资源。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加果园植物空间层次,可调节果园的温度和湿度,改变果园生态小气候,提高果园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果树的抗逆能力,实现果品生产的高产高效[13];还有利于提高果园耕地的时空利用效率,打造观赏价值高的果园景观。
2 果园生草在田园综合体构建中的功能
2.1 生态功能
2.1.1 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投入 土壤肥力指土壤为作物生长供应养分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14]。果园生草可改善果园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草本植物残体归还到土壤中后,一方面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促使植物残体快速腐解释放养分为果树生长利用;另一方面,植物残体腐解形成的腐殖质可促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蓄水性,提高果树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同时,草本植物地下根系对土壤的穿插切割作用可提高土壤孔隙度[15]。Novara A 等[16]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葡萄园种植覆盖作物蚕豆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刘伟等[17]研究发现,连续生草5 a 的桃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李会科等[18]研究表明,苹果园生草5 a 后,黑麦草区0~20、20~40和40~60 cm 土层土壤中>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分别较清耕对照区增加了11.34、19.92 和3.18 g/kg,白三叶区指标值分别较CK 增加了16.85、26.54 和5.56 g/kg;黑麦草区0~20、20~40 和40~60 cm 等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清耕对照区增加了3.62 个百分点、4.35 个百分点和3.17 个百分点,白三叶区指标值分别较CK增加了3.93 个百分点、4.41 个百分点和3.76 个百分点;黑麦草区0~20、20~40 和40~60cm 土层土壤容重分别较清耕对照区降低了0.05、0.11 和0.06 g/cm3,白三叶区指标值分别较CK 降低了0.07、0.11 和0.07 g/cm3;黑麦草区和白三叶草区土壤水分稳渗速率分别较清耕对照区提高了0.62 和0.76 mm/min。综上所述,果园生草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投入,有助于减轻化肥对果园的立体污染。
2.1.2 增加果园害虫天敌数量,减少农药施用 果园生草增加了植物的多样性,可吸引更多的害虫天敌觅食、繁衍、栖息,有利于提高果园有益天敌的数量及种类,有效控制害虫发生。陈汉杰等[19]调查发现,毛叶苕子、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果园覆盖作物上的优势天敌分别为东亚小花蝽、瓢虫、蜘蛛。王大平[20]研究发现,在苹果树行间种植紫花苜蓿与油菜、夏至草、泥胡菜等多样化植物,可降低果园蚜虫、叶螨、金纹细蛾等害虫密度,提高东亚小花蝽、瓢虫类、黑食蚜盲蝽等捕食性天敌的虫口密度。张硕等[21]调查发现,果园生草可增殖害虫天敌,减少害虫数量,明显提高果园益害比。果园生草除了能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外,还可改善树体营养,增强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这均有利于减少农药用量,从而降低对果园的立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1.3 覆盖地表,抑制扬尘,减少水土流失 果园生草覆盖地表除能抑制扬尘外,还可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击溅和冲刷,有效拦截降水,增加土壤水分渗透率,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覆盖作物地下强大的根系可形成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能有效固持土壤,提高土壤抗侵蚀的能力[22]。Gomez J A 等[23]研究表明,橄榄园生草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黄炎和等[24]研究发现,果园生草覆盖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生草2 a 后果园土壤流失量均降至500 t/km2以下。
2.1.4 调控果园光温湿条件,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覆盖使果园空间层次结构由“果树—地面”变为“果树—草—地面”[25],生草覆盖层的增加可以协调果园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改善果园小气候,有助于提高果树的光合效率。生草改变了果园土壤表面性质,能够动态平衡地温,促进果树地下根系生长。果园生草还可降低盛夏期果园气温,提高春季果园相对湿度。毛培春等[26]研究表明,与清耕区相比,桃园白三叶生草区7 月和8 月月平均气温分别降低了0.49 和0.55 ℃,5月果园相对湿度明显提高。果园生草覆盖层的增加不仅可截获更多的光能,还可通过对光的反射及散射改善果品表皮着色[27]。
2.2 观赏功能
将观赏价值高的花草引入果园,构建乔灌草复合植物生产生态系统,打造立体果园景观,一方面可实现果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满足游人减缓压力、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28]。由此可见,果园生草可提升果园的观赏功能,促进绿色果品生产和销售以及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水平,实现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目标。
2.3 经济功能
果园的基本功能是生产功能,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是种植者的主要目标,也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目标。果园生草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均有助于提高果园的经济功能。果园生草可通过补充土壤养分、吸引害虫天敌、增强树体病虫害抵抗力而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实现果品生产的节本、提质、增效;还可生产优质牧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草料。果园观赏功能的提升可促进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果园收入来源,提高果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3 建议
果园生草可提升果园的生态功能、观赏功能和经济功能,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果园生草面积尚不足10%,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开展果园生草,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学选择草种
选择适宜的草种是果园生草建植成功的关键。我国南方与北方果园的气候和土壤差异较大。北方果园干旱发生频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氮少磷,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南方果园土壤pH 值偏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果园生草要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地面覆盖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具有培肥改土功能的品种。为了避免草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以及果园病虫害加重和妨碍果园管理作业,应选择根系浅、与果树没有共同病虫害,能吸引天敌,植株低矮、耐践踏、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为提高田园综合体的景观效果,在引入草种时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如桃园、梨园可在树行间种植花期相近的二月兰、油菜等观赏性的作物,使果园色彩缤纷,打造立体春花景观,提高其观赏性。
3.2 适期播种
土壤温度和墒情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是确定牧草播期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牧草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播种量和播种深度范围不同(表1)。地温达到种子萌发最低温度时便可开始进行播种,但是,为了保证出苗齐全,应在种子萌发最适温度范围内进行播种。种子萌发需吸收充足水分,因此土壤墒情对种子出苗至关重要。华北地区春季风大、少雨、升温快,易出现干旱,不利于种子发芽。因此,果园在春季种植一年生牧草时,播前一定要造好底墒;出苗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秋季土壤贮水充足,墒情好,温度适宜,适合播种越年生牧草和多年生牧草。播种时应根据种子子粒大小、种子质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播种方式等确定播种量。种子小、纯净度及发芽率高、土壤墒情好、土壤平整细碎、采用条播方式的,可相对少播;反之,则应增加播种量。牧草种子以浅播为宜,沙土适宜播种深度为2 cm,黏土播深为1.5~2 cm。
表1 果园生草部分草种的发芽适宜温度、播种量和播种深度[15,29]Table 1 The suitable germination temperature,sowing quantity and sowing depth of some grass species in orchard
3.3 合理利用
果园生草利用方式主要有3 种:翻压做绿肥,刈割覆盖或做饲草料。在果树旺盛生长开始前,可将二月兰、油菜、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黑麦(冬牧70)、多花黑麦草等越年生牧草翻压还田做绿肥,补充土壤养分,替代化肥。为不影响果园管理与作业,多年生牧草草丛自然高度达30~40 cm 时应及时刈割,留茬高度5~8 cm。刈割下的牧草可覆盖果树树盘,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墒情;或者作为饲草发展畜禽养殖业,构建果-草-牧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