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与河结缘,与民共治
2019-03-21
本刊记者王若宇
如今的金川河已经模样大改,两岸的道路旁,四季草木葳蕤,河里还种植了挺水类型和沉水类型的植物,处处风景宜人。到了冬天,甚至头顶三角黑羽毛、颈胸为白色羽毛的凤头䴙䴘也会来到这里作客。
提起这条河,老南京人知道,它就是沿着金川门旧址一线背街小巷的“龙须沟”。这条过去常被倾倒垃圾、废水的小河,却是南京城北唯一一条通江河。因为生活、工业污水排放无度,这条河流出现了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
它曾经蚊蚋滋生,浑浊肮脏,但每个河岸边居住的人依然对它抱有希望,每次对它嗤之以鼻后总要补上一句:“水要变清了该多好。”家门口的这条小河,依然是城北人心心念念的家乡水。
旧貌换新颜
王莹
1983年出生的王莹,对童年的金川河记忆很清晰。“大约30年前,河畔路很窄,容不下多人并行。没有护栏,没有围挡,光秃秃的土坝上只有星星点点的草木,河面乌黑如腐败的淤泥,口径很大的管子一刻不息地吐出臭气熏天的污水。”王莹在离河畔10米远的地方说,过去从这里开始,都是棚户区,根本看不到这条河流。
2017年7月,王莹来到金川花苑社区工作时,正赶上“河长制”落实。作为社区主任,她承担下了西北护城河及金川河部分流域的护河工作。
“刚刚上任,就承担起网格化治理的护河工作。”王莹内心暗暗觉得,这就是自己与这条河不解的缘分。当月开始,围栏清淤。王莹在现场,第一次看到这条流过自己童年的河流,在两端截流后被抽水泵抽得干干净净。“工人们从河底挖出了很多垃圾,有砖石,也有共享单车,他们奋战了至少半年,才把这条河段清理干净。”整体清淤结束以后,河道重新灌入江水,王莹突然发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亲眼看见淤泥整体清空,一辆辆卡车把垃圾运走,焕然一新的干净河水更要保护好!”
在制度规定中,每周需要巡查河流一次。但是王莹和民间河长商量好,两个人轮流值班,几乎每天社区居民都能在河堤上遇见他们。王莹说,哪怕下班以后,她也会到排水口看一眼,“没有污水排出,我才踏实。”
笑容越来越灿烂
老百姓对治理河流充满热情。金川花苑社区的居民张卫红说:“多年来,就盼望着家门口这条河能够干净一些。”所以大家对政府开展“河长制”,落实责任人到每条河流的举措非常支持。
民心所向,让王莹感到工作越来越轻松。因为多了无数双眼睛,帮着王莹盯着河面,盯着河岸,盯着西北护城河河水流淌的每一处角落。“王书记,我发现咱们社区排水口又有污水流出来了。”晚上9点钟,王莹的微信里收到了一张图片,新民村的一位居民在河岸亲水步道夜跑时发现了偷排污水现象。王莹立刻前往该排水口,确认问题后即刻上报,很快得到解决。
“有一次,居民晨练后告诉我,发现在西北护城河的河坡下面多出了一堆垃圾。”因为毗邻河水,王莹让居民不要擅自下坡查看。她到了现场后小心翼翼地把垃圾拖上了河岸。“味道特别难闻,都是用猫粮袋装的粪便。”王莹想到附近新开了几家宠物店,就来到店里和店主交流。“因为不确定向河里倒垃圾的是他们,所以我只是向他们讲述了保护金川河的意义。”为了让这些年轻的店主体会到自己的心情,王莹说了自己与这条河的故事。“每一个南京人,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家边的河。”这些店主听了都很感动,从那以后,没有再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河长制实施以来,金川河的变化很大,不仅我对于这条河的感情更深了,连附近的居民对它的感情也更深了。”在王莹为社区居民组建的民生群里,常常会有人发来一张张风景如画的照片,“都是他们在河边溜圈时,随手拍下的美景。”
说到不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流和沿岸的环境变好了。“谁不喜欢自己家旁有山(狮子山)有水(金川河)?”居民们这么说。
金川门外街上大部分住宅有些年头了,很多年轻人在河西和其他新兴城区购置了现代化的住宅,“经常有老年人跟我说,虽然他们的孩子常常邀请他们去新家住,但是他们都舍不得离开这里,因为家门口的河水越来越干净了!”
王莹说:“在省委省政府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号召下,在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鼓楼区区级河长格外关注金川河沿线的整治,如今,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看到他们越来越灿烂的笑容,感觉自己的付出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