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9-03-20刘君红漆欣
刘君红 漆欣
【摘要】目的 分析自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自我护理模式,评估干预前与干预3周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的两组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自我护理模式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自我护理模式;糖尿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其家庭治疗的依从性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为探寻有效的方法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对其积极开展自我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盲選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7岁,平均(48.1±5.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48.0±5.3)岁。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经宣教、饮食指导等。观察组给予为期4周的系统化自我护理模式,包括:①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培训,向其介绍定期自我监测及记录血糖的重要性,并让患者掌握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向其讲述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者坚持长期、规律服药。②加强心理调试能力培训,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特点及治疗周期较长,易产生焦虑、担忧、悲观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疾病讲座等方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同时评估其心理特点并给予关怀、安慰等疏导干预,以提高治疗的信心。③饮食配合治疗指导,让患者掌握食物换算法,告知其定时、定量监测的目的,详细计算每日应摄入的总能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1.3 观察指标
评估干预前与干预3周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作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后的两组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为慢性代谢紊乱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分泌不足引起血糖过高,进而引起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案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与运动指导。通过给予患者口服胰岛素类药物可有效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达到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目的。而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积极开展包括自我预防、自我监测、自我用药等内容在内的自我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2]。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实施自我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水平指标均明显改善,表明自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其血糖水平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自我护理模式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鹿丙荣.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6):130-133.
[2] 黎惠英,黎存弟.自我护理模式配合穴位按摩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1):16-18.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