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情境教学探析

2019-03-20曾雪飞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圆周率对象建构

曾雪飞

先从圆周率π的故事说起:有个教书先生喜欢喝酒,每次总是给学生留道题,然后就到私塾后山上找寺里的老和尚喝酒。一天,他给学生留了道题就是背诵圆周率,然后提壶酒到山上的庙里去了。有个聪明的学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圆周率编了个打油诗:“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遛尔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先生一回来,学生居然都把这个圆周率给背了下来。这个故事中的学习方法是高效、独特的,其创设思路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这个创作过程本文称之为创新情境。

一、创新情境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区别

通常所述的“创境教学”本质上是“情境教学”。不少“趣味教学”和“快乐教学”的研究也有创新情景教学体现,但未能认识到其中独特性。

创新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创新,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境”,就像影视剧和纪录片的不同。一般来说,情境教学的情境是认知内容的真实再现和复制,类似纪录片,追求真实再现,感受其真。创新情境教学类似影视剧,是改编、创作的虚构故事。创新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对认知对象的再创作;认知对象蕴含在再创作的新情境之中。创新情境的情境是创新的,可以是杜撰的、臆想的、虚构的。

语文的古诗教学经常使用情境教学。如对于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会展示一幅和古诗一致的图画情景,真实再现写诗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更容易掌握古诗内容效果。前面提到的圆周率打油诗也展现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不是反映圆周率的内容,是它的模糊谐音独特的创新情境,是不真实的、虚构的。

二、创新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创新情境教学是模糊理论的实践创新

中国古代教学经常会提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体现模糊思维特点。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纷繁复杂的模糊性现象以及对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而精确方法无法对此给予系统的全面解释和处理,因此,模糊性的思维方式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模糊理论的再次兴起,从根本上打破了经典科学长期以来以追求定性定量分析为唯一方法的垄断地位,并且提出全新的非定性非定量的分析方法,弥补了精确教学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创新情境教学是模糊理论在教学实践的运用,是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发掘和充分利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模糊环境,运用隐含、暗喻通感、类比等模糊化的方法,根据认知内容和认知者水平创设新情境,认知者在知识方面暂时性的模糊状态,在心理、精神方面清楚深刻地感悟、体会认知对象,促进认知目标的实现。

2. 创新情境教学是创新意义建构

1976年,美国学者德尔文(Brenda Dervin)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研究形成意义建构理论。德尔文认为,外在世界并非一个计划好、有秩序、可观察的对象,“人”也不只是被动、消极、机械的信息观察者和接受者。当科学论证中出现差异时,研究重心不应只局限于客观世界,人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观作用也应引起关注。意义建构理论是在方法论层面提出的,“为解决信息问题所提出的假设、观点和方法”“允许个人建构和设计自己的认知行为”。创新情境教学是当认知对象是“外在世界并非一个计划好、有秩序、可观察的对象”,不再被动、消极、机械地观察和接受,而是发挥认知者的主观作用,根据原有的認知结构,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创新地为认知对象构建“新情境”,构建“新的意义”;通过“新情境”的新意中隐含的线索启发和唤醒对认知对象感知、感悟和顿悟,实现原有认知的意义建构。

3. 创新情境教学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知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则是螺旋式或波浪起伏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自觉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助于进行辩证地思考,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直线化和绝对化。认知的直线化和绝对化必然导致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创新情境教学就是在认知过程直线化难以实现认知时,通过创新情境另辟蹊径迂回地实现认知。创新情境教学通过螺旋式的模糊认知促进精确认知的实现,从而促使认知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最后实现认知的发展。

三、创新情境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实例

创新情境主要根据认知对象的音、形、义等先找到某一突破点,进行模糊化处理,发散思维超常的构想。这不需要“太”拘泥于创设的“境”与知识在形式上的“吻合”度,即使是荒诞不经,也无可非议。

1. 谐音创境法:从认知对象的读音角度研究

如八年级地理涉及的中国四大火箭发射中心有甘肃省酒泉、山西省太原、四川省西昌、海南省文昌。

创新情境教学:有一个人有一瓶甘甜的美酒(甘肃—酒泉),闻到的人都想尝尝(文昌),一般人想喝就比登天还难(海南);只送给住在大河边的好友细尝(四川—西昌),另一个朋友住在大山西边就太远了(山西—太原)。

2. 形象创境法:从认知对象的形象角度研究

如七年级地理经纬线的特点:经线是个半圆,纬线是个圆。

创新情境教学:运用模糊思维把“纬”和“围”联系,用一条围巾展现“挂”和“围”在脖子的情景;区别和领悟“围”是一个圈的形态,以此为线索联想“纬线是一个圆”;进而认识到“经线是一个半圆”。

3. 新义创境法:从认知对象的意义角度研究

如八年级地理,黄河水电站从上游到下游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大峡、青铜峡、万家寨、天桥、三门峡、小浪底。

创新情境教学:刘家和李家杀了一只羊,用青铜大锅煮;香气飘到万家寨,村民从天桥过来;三个村寨的人欢聚一起,喜笑颜开(“笑”是“小”的模糊音)。

四、创新情境教学的意义

创新情境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就像是知识蝶变,虽然异化不同的形态,但最终还是展翅高飞。创新情境教学通过创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发挥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并以独特的艺术新情景让认知者心领神会,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圆周率对象建构
神秘来电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说说圆周率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建构游戏玩不够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