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2019-03-20束会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白衣战士串联课文内容

束会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小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文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他们阅读概括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抓住文章题目概括

一篇课文的课题常常是这篇课文的眼目,教师可以通过围绕课题,扩充语句的方法,将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如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课题已经将人物与事情说得很清楚了,学生在通读全文以后,可以结合课题,通过增加一些自己的语言,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类似这样将课文主要内容浓缩在课题上的文章,学生只需要在课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扩充,就可以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二、抓住主要事件概括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事件往往可以按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进行提问,并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将答案进行综合。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哪吒闹海》一课,主要人物是哪吒,主要事件是闹海。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几个基本内容后,再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关注三个重要问题——“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闹了几次海?结果怎么样了?”这样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了课文主要事件后,还要让学生学会串联。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要围绕这几个问题提炼概括课文的中心:“爸爸在什么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说了以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把这三个问题答案串联起来,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其中,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这几句话能将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具体地突显出来,给学生鲜明、清晰的印象。至此,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三、抓住重点句子概括

有的文章内容上有中心句, 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概括出全文大意。

如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课文通过对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以及夜晚香港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热闹、美丽的香港。学生在通读全文后,会发现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二、三、四、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在概括课文内容时,只需要将各段中心句串联起来,再做一些修改即可,即:作者通过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像这样有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的文章,在概括段意、文章主要内容时,就要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句子来进行概括。

四、抓住主要问题概括

还有一些课文,教师可以针对课题进行设疑,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其合并起来,做一些修改,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想到一些问题,比如“谁是白衣战士?”“为什么称她是白衣战士?”“永远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自然就能寻找到答案。当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再将其进行一些修改,连接起来,那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样的设疑、解疑的方法,学生将答案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就可以较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文,认真阅读文本,分析理解,针对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灵活选择,为学生提供抓手,让他们拾级而上,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白衣战士串联课文内容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我想
15白衣战士
白衣战士出征歌
看见春天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