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及预后研究
2019-03-20姚韩
姚韩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及预后。方法 67例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肠癌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情况(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4.38±1.79)min、出血量为(66.48±11.42)ml, 均少于对照组的(88.63±3.62)min、(122.48±40.88)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进食时间为(2.09±0.20)d、下床时间为(3.16±0.87)d、排气时间为(2.15±0.11)d、住院时间为(7.09±3.80)d, 均短于对照组的(4.33±0.88)、(5.30±1.12)、(4.35±0.82)、(9.42±3.7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复发率为8.82%, 与对照组的87.88%、12.12%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结肠癌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 能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促进身体恢复, 预后较好, 值得借鉴。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结肠癌;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03
结肠癌是一种消化道肿瘤, 在结肠部位发生, 患者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等, 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导致结肠癌的主要原因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摄入不足, 并且遗传也会引发该病[1]。当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 结肠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提高了治疗效果, 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2]。治疗方法的合理性与患者预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为了提高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结肠癌患者, 研究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及预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55.82±5.40)岁;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3.1±1.0)年;低分化腺癌患者9例, 中分化腺癌患者11例, 高分化腺癌患者13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56.94±5.69)岁;病程5个月~7年, 平均病程(2.9±1.7)年;低分化腺癌患者11例, 中分化腺癌患者9例, 高分化腺癌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结肠癌切除术治疗, 给予患者麻醉, 在患者下腹部以纵行方式作切口, 寻找病变组织, 对相关动脉进行分离, 切除肿瘤, 缝合切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给予患者伤口防感染处理。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 患者全身麻醉(全麻), 给予平卧位。患者肚脐上开约10 mm观察孔, 然后置入腹腔镜以及相关器械建立CO2气腹。通过腹腔镜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转移情况, 对结肠系膜和网膜进行游离, 离断血管根部后, 保护手术切口, 并将病变长短及肿瘤切除组织移出体外, 对腹腔进行仔细清洗, 将器械及腹腔镜取出, 关闭切口[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情况(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复发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4.38±1.79)min、出血量为(66.48±11.42)ml, 均少于对照组的(88.63±3.62)min、(122.48±40.88)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进食时间为(2.09±0.20)d、下床时间为(3.16±0.87)d、排气时间为(2.15±0.11)d、住院时间为(7.09±3.80)d, 均短于对照组的(4.33±0.88)、(5.30±1.12)、(4.35±0.82)、(9.42±3.7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生存及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复发率为8.82%, 与对照组的87.88%、12.12%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它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关系较大, 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4]。给予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一个重要措施。腹腔镜技术在肠道外科应用较为广泛, 其治疗优势较为明显, 取得了令人满意度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复发率为8.82%, 与对照组的87.88%、12.12%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传统治疗方法, 主要是直接开腹切除肿瘤, 在切除病变肠的同时解剖分离脏层和壁层筋膜, 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及血管, 进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实现治疗效果[5]。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切口大, 切除范围大, 对组织破坏性强, 导致术中出血量加大, 进而患者切口愈合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减慢, 加大了切口感染的几率, 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不利于术后康复。开腹手术不能对细小的病灶进行辨别, 无法彻底清除病灶, 容易出现残留, 导致结肠癌复发,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术野受限, 所以, 开腹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治疗的要求。微创技术的发展下, 腹腔镜在结肠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腹腔镜下治疗切口小,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6]。腹腔镜下, 术野清晰, 对组织结构具有放大及辨认的作用, 操作者可以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术后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腹腔镜下結肠癌切除术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 操作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操作技术、掌握解剖特征, 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及彻底性, 降低术后复发率[7-12]。因此, 在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 开腹结肠癌切除术与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效果相似, 但是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康复方面, 腹腔镜下结肠癌解除书更具有优势,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给予结肠癌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 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差不大, 但是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患者恢复速度更快, 安全性更高, 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桥灵, 梁桦, 刘洪珍, 等. 不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 31(8):909-912.
[2] 夏翠锋, 李云峰, 沈焘, 等.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82例临床效果分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 20(5):356-357.
[3] 伏洁, 王琛, 樊勇, 等. 快速康复模式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10):899-901.
[4] 閆怀军, 张晓云, 王京鹏, 等. 不同全麻方式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麻醉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9):48-51.
[5] 杨力.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 南昌大学, 2013.
[6] 王言武. 2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 2015, 30(3):355-358.
[7] 侯铁军, 杨校贤, 孙建国, 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 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6):10-11.
[8] 丁依红, 顾陈怿, 沈利荣, 等. 针刺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吉林中医药, 2011, 31(1):80-82.
[9] 王文韬, 冯勇.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Meta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1):79-85.
[10] 黄花香.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8):1181-1183.
[11] 王学良, 陈泽华. 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后的近远期生存率及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1):129-131.
[12] 曹铭辉, 陈亚进, 张红卫, 等. 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10):751-753.
[收稿日期: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