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3-20韦党耀
摘 要:现在的教育教学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质,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活情境法 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和利用这个特点,应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心智,提高其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法开展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兴趣,并且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合理建设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关键,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1]。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建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坚持长时间集中精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老师可以应用日常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思考数学问题,同时学生有数学学习困惑也可以利用故事给学生解惑,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课节知识时,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故事: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的12位好朋友来到家里聚会,爸爸让小刚到楼下的超市购买饮料。小刚来到超市发现这里正好有饮料的促销活动,活动内容是买三赠一,于是小刚为每位客人各买了一瓶饮料,请问,小刚实际买饮料的钱是买几瓶饮料的钱?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会产生压力,而且会有很大的兴趣,在听了老师的问题后,都开始积极思考和解答,学生在草纸上画了三瓶饮料又加一瓶,这是一组,一共画了三组,一共是12瓶饮料,而每组是画3瓶饮料的钱,于是就有了3+3+3=9,最后得出结论,小刚花的钱是9瓶饮料的钱。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非常活跃,都积极计算和回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2、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实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教学素材和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2]。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特别是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情况下,增强求知欲望,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所以,老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知识时,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当中的各种多边形,学生会感觉到生活当中随处都有多边形,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白纸动手操作,折成一些面积相等的规则三角形,折成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规则图形,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和思考同时进行,让学生拼接成各种组合多边形,同时计算其面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内容。通过动手拼接,学生可以把一些多边形分解成三角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可以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比如,一块不规则田地,要求其面积,学生马上对其进行分割,形成几个规则图形,然后开始计算,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有所用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锻炼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现代的教育教学,非常注重学生掌握和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让学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锻炼其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兴趣。这个过程老师要合理充分利用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产生代入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比如,学习关于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知识时,老师想到了百货超市,这里的物品很多都是带小数的,于是老师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一节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百货超市,并展示了一些商品的价格,比如,铅笔1.5元,笔记本3.5元,饮料6.5元等等,然后老师说“我们买了4支铅笔,花了多少钱?”“又买了3个笔記本花了多少钱?”老师师不断的提出购买的物品和数量,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知识,同时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趣味性中学习,学生没有了对数学学习的困惑,也不感觉乏味,拉近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其积极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利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学习一些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知识时,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氛围里,轻松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同时可以锻炼其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峰.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80-180.
[2] 范士锋,张静.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7(21):41-41.
作者简介:韦党耀(1963-),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桂平市金田镇大贤小学,校长。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3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