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2019-03-20龚秋霞
龚秋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新的教育产物在教育领域发展迅猛,在教与学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应用。作业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业分层设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微课实现作业分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将微课融入这种分层作业设计中,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尽可能大地得到提升呢?
一、分层作业现状分析
课改多年,至今很多学校还是沿用课改之前的老套路——统一性作业。数学作业没有实现个性化分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教师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的转变。教师正处在观念转变阶段,还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实际。
2.教师的能力与惰性。实现作业分层对于教师是一个教学能力上的挑战,需要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师能力的缺乏对于实现课堂作业分层就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各地每年都在利用假期时间给教师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分层作业工作难度大。在自然班级1:50的师生比的情况下,师资显得相当匮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教师的引导,进步缓慢;如果能实现1:1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进行分层作业的优势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拓宽了学习的界限,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实现“学习无间隙”。它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视频最强大的功能是不限次数、不限定时间地随时随地播放。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利用这一强大特点实现作业的分层,替代教师部分引导作用,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习期间没有教师亲临指导时,可以利用微课替代教师引导。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重点辅导,让他们巩固知识,夯实基础,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提高层学生借助微课在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之上,能有更深更宽的拓展,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进行举一反三,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解决他们“吃不好”的问题。发展层的学生能借助微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根据他们的兴趣,个人优势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拓展、深入,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各个层次学生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微课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每个层次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都关注到。
三、微课与分层作业设计结合实践
学生分层 按照国内一般的分层教学研究策略,往往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我采用的分层原则是按照学生平时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分层,A层次为综合评价在80分以上的学生,B层次为60~80分的学生,其余学生为C层次。
将作业根据学生分层设定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基础题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鉴于小学数学课程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统一要求从基础题做起,当然基础题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做的。部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继续提高题的推进,少数学生进行发展题的提升。有些学生需要借助于微课或者教师的指导才能达到更高一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判定出每位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进步发展如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处在基础层的学生应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突破他的实际发展水平,提高他的智力,实现真正的探究学习。
实验过程,我所带两个班级均为历次评价成绩水平相当,所以设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于观看微课需要电脑、手机等设备,因此实验时间选定在周末。星期五,我将纸质答案发到两个班级,布置学生尽量参考答案解决自己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周一集中解答。两个班级都按3个层次进行划分,并说明各个层次需要努力到达的程度。唯一不同的是在实验班给学生发布微课到微信群,让学生可以参考微课进行学习。
周一上课时,我在对照班授课时,学生提出需要讲解的题目有9个,讲解起来比较吃力,为了照顾到C层次的学生,简单题也需要讲解,一节课的节奏非常紧张,有的题目没时间深入挖掘。
在实验班,学生提出需要讲解的题目只有3道,简单了解情况以后发现C层次的学生不会的题难度低,一般通过观看微课可以解决一部分,而A层次的学生把难度较大的压轴题也进行了学习。所以笔者主要选取B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题目为突破点,一方面带动C层次的学生,尽量从C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带其进入最近发展区,同时使得B层次的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难度稍大的题目,可以促进B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A层次学生的认识深度。而且因为学生提前观看了微课,在讲题时主要针对该题的突破点进行,所以上课效率比较高,感觉效果也很不錯。
为了对效果进行科学验证,我抽时间对该试卷进行改编,重新组织一次考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均分比前次考试提高12.5分,对照班的均分比前次提高7分。
微课引入分层作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首先,引入微课使得学生学习有了更多自由空间。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利用微课提高认识水平,激发求知欲,对知识的延伸进行探索;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巩固课堂知识;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帮助他们回顾知识、夯实基础,对于不好理解的知识,可以按暂停键思考或者反复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利用微课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实现分层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借助微课进行分层作业时,既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得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实现组内合作、组间资助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竞争与团结中学习,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真正地将“育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落实,达到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