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能力培养维度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
2019-03-20殷林林
殷林林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应不断完善,为促进学生就业发挥最大力量。本文对高校社团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进行简述,并提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展开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 学生社团活动
引 言
在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科学指导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各种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就业能力的指导下,研究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1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在高职院校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下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通过为学生展开丰富的职业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知识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将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让对专业技术进行钻研,从而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
1.2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学生社团活动为其提供就业实践的环境,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确保各种职业性的社团活动顺利完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的实践机会以及空间,因此,可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其的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实践活动展示出学生独特的人格,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具体的制度,促进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约束自身道德行为,培养出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因此,高效开展社团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1.3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职业素养。由于社团活动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在具体的职业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主动与社团其他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在具体的社团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角色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可适当对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树立职业理想,并对职业思维有正确的评判,促进其实现职业目标。此外,还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和策划社团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1]。
2以就业能力为培养维度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策略
2.1优化高校社团结构
当前高职院校的社团结构现状为娱乐性的社团居多,职业性的社团较少,因此,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对自身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校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社团结构,才可促进社团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社团的功能,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建立更多和学生就业相关的社团类型。例如:就业指导社团、创业社团等,通过校园社团实现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为主要目标。第二,对就业类型社团的分类进行细化,根据学生职业需求,利用社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日后具备从业优势,实现学生就业和创业等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不同就业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出各种就业类型社团的价值。第三,不断引导学生思想,促使其对自身准确定位,这样利于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参加不同的社团,促使学生全方位成长。通过以上几种形式,优化高职院校的社团结构,切实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展开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才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职业能力的
机会。
2.2提高社团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可通过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为学生营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提高对自身的管理水平。第一,建立完善的社团制度,把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总体管理工作当中,及时掌握社团的进展动态,不断分析社团内容,对社团成员的活动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形成完善的评估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大量开展和就业相关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程度,逐渐形成规范的活动体系,引导学生按照具体模式展开活动,重视社团文化的建设。第二,建立完善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具体可由学校对社团的建设进行指导,聘任社团管理教师,提高教师在社团指导工作中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优秀的管理队伍。同时,在社团中使用竞争上岗制度,社团中的领导成员通过选举方式产生,并对领导成员进行全面培训,以自荐和选举的方式促进学生社团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第三,增加投资力度配置社团资源,为各种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施,积极鼓励社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3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可通过为学生搭建校内和校外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首先,联系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通过加强社团和校外实习机构的联系,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关联机制,为学生社团的建立和社会沟通的渠道,加强社团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其次,探索出社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例如:建立学生职业能力成长部,为学生提供讲解,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最后,将社团引入企业,以企业的文化特色,建立社团文化,将企业运行的优势部分融入到社团活动中。通过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增加其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2]。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明确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优化高校社团结构、提高社团管理水平、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珮桦,练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与职业素质培养实证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63-65.
[2] 鄂英博.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北方经贸,2013(05):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