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2019-03-20杨照然
杨照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在不断的更新,倡导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终身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不容忽视,它能够让小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
什么是习惯?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一种比较稳固的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已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一) 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3]其中,语文四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最基本的,尤为重要。针对语文能力的四方面内容我们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習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改掉陋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 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养成越多,能力就越强。学习上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形成“学习定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定势,在一定情境之下就会“自动化”地以最佳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经验表明,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差异,往往不在于智力的差异,而在于习惯的差异。注重语文习惯对语文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
(三) 引导学生终身学习。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点,它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又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更是把学生引向自立、自强、自我完善的人生之路的桥梁。
二、小学生应具有的语文学习习惯
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生受益无穷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应具有以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 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儿童由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小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在不同学段都处于发展之中,在阅读中,很容易遇到生字、难字、成语典故,这时可以向老师请教,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于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查阅字、词典的好习惯。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于字、词典,可随时解疑,即便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也会使人受益匪浅。
(三) 善于倾听、交流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倾听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具备了倾听能力才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但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长时间,多途径培养而成。 “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 培养学生多读的习惯。我们要带领学生多读语文书中含蓄隽永的诗词、意境优美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要经常引导学生去读,动情地读,反复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亲近文本,走近作家,感悟文学的真谛,接受情感的洗礼,真正体会到多读的益处。通过长期的训练强化,使学生逐渐养成诵读、品读的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读的训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促成好习惯的形成。
(五) 养成背诵的习惯。少儿时代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阶段利用学生的记忆优势,可通过背诵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感知文字的内涵。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培养学生精读、博览,对有积累价值的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六) 培养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语文课上学生能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才是学生真正提升自己语文水平的空间,它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
(七)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名言,是对学习中勤动笔的科学解释。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功能的发挥,语言规范的形成,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训练、耳濡目染必然会使学生养成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习惯。让我们一起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材尽一份心,出一把力吧!
参考文献
[1] 金玫.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J].前沿论坛.2009.
[2] 盛子明.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钱加清.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语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