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0郑希江李淑廷张宏伟吕元锋王立功
郑希江 李淑廷 张宏伟 吕元锋 王立功
摘 要: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研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针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理论教学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和重构,根据课程内容,对教师及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各种工作进行了安排,并且对各个阶段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来验证教学效果,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对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汽车检测诊断 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
引 言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核心技术课。主要讲授汽车性能检测及汽车故障诊断的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和汽车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教和学的难点在于讲授有关基础知识时,如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检测、发动机油耗率检测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且与力学知识联系紧密;讲授检测设备工作原理、结构、检测方法及使用时又和专业实践技能联系密切等特点。所以,选择本门课程进行混合教学的改革有助于研究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前提,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重构课程,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个方面,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这门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混合式教学
国外学者Graham 等[1]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基于技术媒介教学的结合。我国学者何克抗[2]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结合。混合式教学,既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機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拓展,让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就可以联网学习。具体操作上就是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课前发布网上预习的内容,然后根据网上预习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不足,在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研讨、测验等活动,来检测本次教学的效果,课后,再发布一些适当的网络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再次的学习和测验,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教师设置网上的讨论,让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再次的重复性学习,每次学习都设置起止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性和计划性,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混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模具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现在面临的问题
(一)学时不够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课程所讲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项目化的学习,具备汽车检测诊断的能力,使得75%的学生能通过汽车维修检验工的职业资格考核。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每周4个学时,学习周数15周,共计60 个学时,主要学习4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整车性能检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汽车底盘故障诊断,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等,基本包含企业中各种常见岗位操作技能。因为汽车行业发展很快,该课程学习内容非常多,仅仅依靠学校规定的学时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
(二)学生缺乏实践
实践课与理论课不同之处是需要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这在单一的网络教学中无法实现,使“互联网+实验教学”成为难题[3]。《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非常强的专业课,若想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后实践训练。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仅限于课堂讲授和课下的复习,即使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学习或布置相关的课外学习任务,由于缺乏有序的组织、辅导和监督,使得课下教学任务往往难以顺利开展和及时检测。
(三)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老师讲授,学生更多是走马观花翻阅教材、了解课程内容,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4]。
(四)学习效果较差
这种单一的传统传授知识方式,学生参与少、趣味性不足、学生主动性不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老师产生厌倦,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学习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局面,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5]。
三、《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混合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前期分析
为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需具备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过《电工与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及检修技术》等先修课程。
(二)混合课程设计
课程分为4个模块,24个任务,60个课时,具体为模块一汽车整车性能检测,下设8个教学任务,模块二汽车发动机检测诊断,下设5个教学任务,模块三汽车底盘检测诊断,下设8个教学任务,模块四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诊断,下设3个教学任务。
(三)课时安排计划、
学时总共60学时,其中,学时安排如下:理论知识30学时,实践操作25学时,机动5学时,其中安排有线上15学时,线下45学时。
本课程上课时间为周一两节课,周三三节课,每周4,有效教学周数为15周,为完成本门课程,学生每周约花费4学时,1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四)考核方式
采取采取线上成绩+线下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构成及比例如下所示,
学生成绩=线上成绩(25%)+线下成绩(75%)
线上成绩=课程作业(10%)+在线测试(11%)+在线学习行为(4%)。线下成绩=平时出勤(10%)+课堂表现情况(35%)+期终考核(25%)+专业素养情况(拓展)(5%)。线上成绩中,作业布置10次,每次作业优秀计1分,良好计0.8分,中等计0.6分,较差计0.4分,不完成不计分,作业在布置后一周内完成计100%,拖后一天扣10%,直至扣完为止。在线测试22次,每次0.5分,按照成绩的百分比计算,采用四舍五入为准,测试在在布置后一周内完成计100%,拖后一天扣10%,直至扣完为止。在线学习行为为观看课前视频50个,课前一周观看的,每次计入0.08分,其余时间不计分。
线下成绩中,平时出勤10分,每缺勤一次扣0.3分,迟到或者早退扣0.1分,直至扣完。课堂表现情况为35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自由掌握。期终考核为25分,按照考试成绩的百分比计算,采用四舍五入为准。专业素养情况为5分,积极参加专业类各项比赛,并取得成绩的,省级计5,市级计4分,校级计3分,系(院)级计2分,参加学院兴趣小组计2分,各项成绩可以叠加,但是最终成绩不超过5分。
四、教学分析
自 2018年 1月 25日至 2018年8月 13 日,开始使用清华教育在线平台进行教学以来,对学习这门课的学生进行统计,可以得出登录该系统进行学习的学生登录次数为7376 次,生均 320.7 次,每次课生均登录 5.34次。平台可以统计每个学生的进入课程次数、课程讨论区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课程讨论区被回文次数、阅读课程通知次数、阅读课程资源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参与课程问卷调查次数、学习笔记数量、向教师提问次数、阅读试题库试题次数、阅读试卷库试卷次数、在线时长(分钟)、进入研究型教学主题次数、进入播课次数、进入播课个数、学习播课视频次数、学习播课视频时长(分钟)、提交在线测试数量等。如下图所示,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学生登录网站学习时间最长的就是视频,这表明在线课程学习的内容上应该以短视频为主,做作业的时间上很灵活,阅读的资料要有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线课程使学生更合理的安排学习任务。
结束语
在新时期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业行业人才需求,特别是00后青年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新一代,本论文以模具行业的需求为导向,以新生代学生为主体,正面思考及处理学生的学习新特点,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对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分析以后,针对教学要求、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组成等几个环节进行重构设计,完成整门课程的开发。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及空间的影响,随时、随地的想学就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取得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管理文档、视频、试题等资源,并与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互动,还可以根据后台的数据,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及总结,可以更好的组织以后的教学活動,并且对类似的课程进行改革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Graham C R, Woodfield W, Harrison J B.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3,(18):4-14.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3] 王梦令,梅汝焕,厉旭云,等.在线课程和现场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173-177.
[4] 程炜杰、陈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27(1):56-60.
[5] 丁乔、张孟玫、李茂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制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8、4,39(2):3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