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造业革命来了?

2019-03-20荣智慧

南风窗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器人建筑

荣智慧

随着盘子里的最后一块披萨饼被夹起,几乎再没有人怀疑机器人“大厨”的烹饪水平。披萨的调味清爽甘甜,面饼软硬适度,据说由顺德名厨提供了训练方案和数据。

机器人餐厅位于碧桂园总部大楼十层。一进门就能看到两条机械臂左右“开弓”,锅铲纷飞,“今日菜单”上写着“鲮鱼球炒芥兰”。“侍应生”并不在餐厅穿梭,而是在天花板下的玻璃管道里滑行。“侍应生”是数辆方形的电动小车,它们从机器人厨师那里取走菜品,又在客人的桌子上方停住,把菜放在升降架上。没菜可上的时候,它们会一溜烟跑到角落里充电。

听起来是个小故事,背后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一个仍在持续研发迭代但已日趋成熟的机器人餐厅,是由房地产企业所打造?中国的智慧建造,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关口?

转型关口

由程序设定、机器制作的上百道佳肴,和生产线上由数万条机械臂造出的芯片一样,是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浮现出来的一个侧面。供给侧改革希望“机器换人”,关闭或减少生产远远高于市场需求的物品,严格控制导致产能过剩的信贷和补贴。

建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去产能和深化经济改革的重点。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地方经济增长的压力之下,政府也从单纯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层面,“进化”到全面提升需求的“新台阶”:给房子增添更多的附加值—也就是说,让房子不仅仅是房子。

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释放出了清晰的信号:未来土地资源的获取,将更多与产业带动能力挂钩。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曾联合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碧桂园有“产城融合战略”,宣布近五年投资上千亿元打造“科技小镇”。绿城集团也公布了“百镇万亿”计划,十年内打造100个农业小镇。

这是做到“房子不仅仅是房子”的“一盘大棋”。而且,建造业增速的放缓,也是全球普遍状况。

原油价格的波动,会使下游行业—建材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型劳动力的短缺,使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造业捉襟见肘。

对于中国建造业来说,除了偏高的债务水平、产能过剩、房地产政策紧缩带来的压力之外,也有业务运营系统不强、数字化管理能力不强、无法应对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的装配式施工问题,也有过去“躺着赚钱”导致的创新能力的匮乏。

因此,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应势而生”。

困境和机会总是站在一起。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中国目前已有6个超大型城市,在2030年之前,还将新增一个超大型城市。而持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可持续性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绿色、高科技和便捷的城市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有得住”到“住得好”,促进了“智慧城市”概念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关键,就在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更多联通物与人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需求。

像印度,计划涵盖109座现有城市,通过整合IT解决方案、大数据方案,向市民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并进一步开发成“智慧城市”。在城市化水平52%的印度尼西亚,政府结合IT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制定了“智慧城市愿景”(2015-2045)。“智慧城市”的关键,就在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更多联通物与人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需求。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里,也将重点放在提升建筑能源效率上,并鼓励提高节能建筑和科技的比重。预计在2015-2020年期间,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份额,也将提升至40%。

另外,科技化的创新解决方案,将极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伦敦一个小型开发商Pocket Living,已经完成了33个模块化公寓的建造。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大楼就是用这种方法盖起来的。据悉,得益于模块化建造,该项目成为了环保型建筑的标杆。

市场闭环

建造业的生态,往往在材料和建造阶段发育充分,但是,恰恰是联结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潜力、更有价值。目前,这一环节还欠缺充分的开发。机器人餐厅的出现,是建造业生态闭环趋势的最佳象征。

去餐厅吃饭,这是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对于建造业来说,房子建好了,社区建好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何进行日常活动,才是值得挖掘的、充满情怀的“宝藏”。

当下城市居民的饮食,严重依赖“外卖”。但是,“外卖”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高油、高盐,食材不新鲜,吃起来不健康,也不一定卫生,遇到用餐高峰,还要饿着肚子“翘首以盼”。如果社区里就有高效、优质、绿色的标准化餐厅,将很大程度上解读居民的用餐“痛点”。

建造业“to C”的尝试,往往同时包含了更宏伟的愿景:利用机器人实现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辅助教育和物业管理,让社区成为更加方便、更加和谐的服务性机构,而不仅仅是人们“睡一觉”的地方。

这是建造业开发附加值的业务链“下游”,也是消费者们最容易体验到的部分。而整个附加值业务链,还包括上游和中游。上游就是技术、信息和知识,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建造层面高新技术的唯一或率先使用,凭“先发优势”获取利润;一是规划设计里的“创新”,在整体规划、户型设计等方面前瞻性地打破常规,引领市场潮流。

“中游”则是劳动力创造财富的环节。建造业可以应用自身多年积累的数据,来训练大量的建造机器人,完成危险性高、重复性大的工作:墙壁粉刷、地砖铺装等。

顺德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里,忙碌的工程师們正在测试建造机器人。早期的工作,从伺服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等各类传感器的研发,扩展到减速机、马达和编码器的生产。完成前期的技术积累、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后,这里还将开发减速机、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芯片和AI等技术领域。

和其他机器人“独角兽”公司难以寻觅市场不同,他们的机器人“自带订单”:第一批成品经过评估后,预计最快将在今年中投入碧桂园的建筑工地,进行第一轮人与机器的“高度配合”。

建造业在转型期规划的,是一整条“附加值业务链条”。打个比方,“上游”就像是服装设计,“中游”是缝纫,“下游”是包装、销售和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改造,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方式,让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有尊严。

因此,“上游”的人工智能及底层算法,“中游”的“建造机器人”,再加上“下游”的“机器人餐厅”“无人商店”“机器人养老”,它们串起了建造业生态链条的新图景,也串起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图景:人们在机器人餐厅吃饭,在“无人商店”购物,养老机器人上门协助长者,教师机器人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清洁机器人打扫整个小区的公共空间,医疗机器人读取个人病历,诊断、开药方、配药、送药一气呵成。

当然,新技术的应用,早期的成本偏高;创新的风险也很大;兑现、变现的周期也相对较长。“附加值链条”的“闭环”,更适合有规模、有实力、有决心的建造业从业者。

未来蓝图

2018年8月,巴尔弗·贝蒂(Balfour Beatty)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创新2050:基础设施行业的数字化未来》。巴尔弗·贝蒂是目前英国最大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他们在报告里大胆预测,到2050年,建筑工地上将不会再有人类工作。

越来越多的建筑将像游戏“Minecraft”里那样,通过3D、4D打印技术和自组装模块,成为数字化协作的样板。新的、环保的建筑材料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无人机将成为新的运输工具。可植入芯片或利用神经信号控制机器人,也将在建造业大行其道。

随着建造业的多功能化,单单考虑设计和建造也会“过时”。由于设计和建造已经高度智能化,管理已建成的资产,也将被智能技术所改造。建筑信息模型(BIM)有潜力彻底改造建造的管理模式,它允许将信息添加到3D模型,并允许对建筑物进行虚拟演练,包括设计协调、制造模拟、安装模拟等,以提前定位和管理故障。

第一批成品经过评估后,预计最快将在今年中投入碧桂园的建筑工地,进行第一轮人与机器的“高度配合”。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造,会把过去的2D建筑设计图纸,变成3D实物、4D施工安排和5D现金流。而且,“智能建造”机器人也将和BIM进行对接。建筑信息模型中将开辟机器人“接口”,并足够兼容更多的智能设备、合同方案和采购渠道,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少建造业企业都在争先布局基于BIM软件的管理系统,碧桂园就有一家智慧建造公司来投入、筹备其落地和应用。

另外,技术的改变是一方面,思想的改变也是一方面。2016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出版了一本书,《临时性:短暂的项目是如何重新定义建筑的》。这本书希望未来的建筑摆脱“对永恒的痴迷”,在严肃、规整的建筑形式中,增加更多趣味性的东西。

受斐波那契数列的启发,人们设计出鹦鹉螺生态度假村。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这座建筑能让植物长在墙壁里。纽约的“大弯”被人称为“回形针”,是一座基于纽约可用空间不足而设计的拱形摩天楼,它的基础面积相当小,但容纳的人数又很多。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座浮桥,设计稿看起来像机动战士高达。

同时,人们不仅关注建筑的物理形态,也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关注使用者—人的真正需求。

可以说,让建筑融合数字时代的喜好、融合社会流行文化,是建筑主导思想的一次革命。未来的建筑在表达上更加大胆,更加新奇,也在向新世代的人们传达这样的生活观念:我们无需被设定好的方格、条框、电网、水管所“规定”,我們要具备想象力,去挖掘最平常的东西里的最不平常的意义。

这是建造业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它为居住者提供的“更好的生活”的真谛。

猜你喜欢

机器人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