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调查

2019-03-20张琢

关键词:高血压病

张琢

【摘要】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对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证素分级量化评分、辨证分型,研究分布规律。结果 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失眠、心悸为多见;舌象以淡红、暗红多见;舌苔以薄白、白腻多见;病位证素以心肝多见;病性证素以肝风、阴虚、阳亢多见。结论 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肝火亢盛、阴虚阳亢为多。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肝火亢盛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1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人数众多,呈逐年增高趋势[1]。在中国传统医学的文献中,没有高血压病名的记载,而该病多认为属“眩晕、头痛”等中医范畴。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文献记录和经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伦》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为后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经验。

在此基础上,现代研究表明[2],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与患者家族史、情志、吸烟史、饮酒史、年龄等相关。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患者包括中医证素、舌脉象调查,了解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布规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综合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高血压病的辩证分型标准及相关课题研究文献。

1.3 纳入标准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主要选择1、2级无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调查。

1.4 调查表设计

主要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咨询和听取相关专家建议后,制定《高血压证候要素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理化检查、临床症状、舌脉等信息。

2 结 果

2.1 高血压病的中医症状及舌象分布

2.1.1 高血压病的症状

头晕71例(88.75%)、心悸46例(57.5%)、头痛31例(38.75%)、失眠28例(35.0%)、手足心热27例(33.75%)、气短25(31.25%)、健忘22例(27.5%)、夜尿频20例(25.00%)、耳鸣19例(23.75%)、急躁易怒15例(18.75%)、便秘15例(18.75%)、口干11例(13.75%)。

2.1.2 高血压病的舌象

舌质:淡红舌32例(40.0%)、暗红舌48例(60.0%);舌下络脉:舌底瘀丝、瘀点9例(11.25%)、络脉色紫,脉形粗胀,弯曲柔软22例(27.5%)、络脉色青或淡紫,脉形直而紧束3例(3.75%);舌苔:薄苔51例(63.75%)、腻苔20例(25%)、无苔6例(7.5%)、燥苔3例(3.75%);苔色:白苔58例(72.5%)、黄苔16例(20%)。

2.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

肝火亢盛、阴虚阳亢为呼伦贝尔地区高血压病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别占27例(33.75%)和21例(26.25%),其次为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分别占8例(10%)、10例(12.5%)、14例(17.5%)。而中医证素为肝风、阴虚、内热、血瘀、痰浊所占比例较大。

3 讨 论

遗传因素为高血压病因之一,如张真[3]等认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群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居住地域多交通闭塞,外界隔绝性强;各民族之间极少通婚,地理位置及血缘上是相对独立的群体,有较大的遗传同源性。既往研究表明,相同民族高血压患者在基因表达上存在一定的相同性,而在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共性,多呈高血压病家族史。呼伦贝尔地区地处高纬度,常年低温的高寒地区,主要生活着汉、蒙古、滿、俄罗斯、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民族,地域交通闭塞,各民族通婚较少,饮食又以酒肉食、厚味偏咸为主,所以很有高血压病地域差异研究的重要性,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调查以中医四诊信息为中医辨证依据,认为呼伦贝尔市高血压病患者实证以肝火亢盛多见,虚证以阴虚阳亢多见,也可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与其他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存在不同。但是本课题存在病例数少、各民族样本数不足的缺点,使得本次研究只提供中医辨证分布的规律,未能提供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本研究将继续收集病例,为该课题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侯丕华,史载祥,李春岩,等.13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及与肾脏病理损害等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31-34.

[3] 张 真,张 晨,朱家旺,等.中国不同民族高血压病易感基因研究现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2015,23(3):222-225.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藏医药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特点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从兼并症辨治高血压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