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失眠的综合治疗
2019-03-20赵洋金曦
赵洋 金曦
【摘要】近年来,卒中后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上,方法多种多样,而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所以,治疗时,应该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现将各种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眠;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方面[2],卒中易导致患者情志不调,郁结不散,造成失眠;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虚血瘀,形成失眠;阴血亏虚,阴不制阳,阳浮于上,阴阳失交,也是失眠的一个病因;且患者多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运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饮食积滞,化为痰热,痰热上扰,波及脑神,故而失眠。现代医学证明,失眠的发生受脑神经递质分泌不平衡、环境原因、个体因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几方面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递质分泌不平衡,神经元细胞受损。
2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内科学教材[3],一般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痰热内扰及肝郁化火五种分型。而中风后失眠在临床上一般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等4种辨证分型。
3 相关疗法
临床上,治疗中风后失眠,方法众多。
3.1 中医疗法
经方治疗:临床上根据卒中后失眠的不同分型,方法如下:①疏肝泻火法:天麻钩藤饮合丹桅逍遥散加减;②健脾化痰法:六君子汤加减;③活血化瘀法:血府逐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除此之外,临床上常用的酸枣仁汤、龙骨牡蛎汤、朱砂安神丸等也有相当好的疗效;常用的中成药如百乐眠、乌灵胶囊等配合使用,亦有不俗的效果。
针灸治疗:临床上常选取三阴交、安眠、百会、太阳、神门、四神聪、风池等穴位,进行常规的体针治疗。孙远征等[4]除了在一般选取的主穴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型加不同的配穴,效果显著。
耳穴埋豆治疗:《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埋豆通过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机体内外平衡,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邵子杰[5]等常用选穴为: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交感、内分泌;心、肝、脾、肾、胆、胃(配穴)等;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加减。
针刺配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二者配合效果更加明显。有学者研究表明[4],针刺配合耳针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优越性,既可达到治病的目的,又避免了西药等的毒副反应。
蔡军红,张宇霞,吴碧梅等[6]认为中药浴足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也具有显著疗效。
在护理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也可有效的治疗卒中后失眠,中医理论子午流注时辰论[7]优势凸显。
五音疗法[8]: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中医基础及五音疗法理论进行脏腑辨证。
3.2 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对卒中后失眠的医治与对普通失眠的医治并没有太大差别,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中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并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因其减少了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所以并未使睡眠质量得到提高[9]。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催眠且有较高专一性,不容易发生反弹和戒断反应,最主要的是此类药物不影响正常的就寝布局,甚至能改良患者就寝布局。[10]。由于近年来对抑郁与失眠相关性的研究和临床认识不断加深,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在临床中也异军突起。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能通过特异性褪黑素受体介导发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作用[11];但是由于目前对褪黑素的作用机制与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的研究还不甚透彻,所以褪黑素作为治疗失眠的潜在药物尚需大量讨论与研究。
非药物治疗:放松训练护理指导[12]:患者取舒适放松卧位,轻闭双眼,用意念掌控自身神经与肌肉的紧张,主动掌握松弛过程。逐渐把握满身肌肉,构成满身心的放松。再结合深而慢的呼吸,后再屏息数秒,尔后迟缓呼气,放松满身。每天睡前操作15 min,持续2周。可配合舒缓的音乐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疗法[13],主要通过现代电子仪器,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高电位疗法[13],是将处于绝缘状况的人体置于高压低频直流电场中,通过低压电场刺激,来到达干涉干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目标,以此来医治失眠;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是经由过程微电流刺激中枢神经,改良非常的脑电波,引发使情感安稳琢脑电波加强,并调理大脑各类神经递质和激素,从而到达对失眠的医治;有研究表明[14],失眠症状及就寝布局均获得了较好的改良,且艾司唑仑利用剂量削减,约50%患者停用了药物。其他疗法:睡眠卫生教育、认知治疗[15]、音乐疗法、光疗法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或存在潜在的发展空间。
4 小结与展望
卒中后失眠既影响患者生理和生理的规复,也影响疾病的病愈。德国埃森大学医院的 Hermann指出[16],与不存在就寝问题的患者相比,伴随就寝停滞的卒中患者更易出现卒中复发或其他负面成果。所以,对于卒中后失眠的患者应该及早、及时进行治疗,采取个体化方案,多种方法联合应用,配合心理疏导,预后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Leppavuori A,Pohjasvaara T,Vataia R,et al.Insomnia in ischemic stmke patients [J].Cerebrovasc Dis,2002,14(2):90-97.
[2] 郭 铁.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眠[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
[3] 《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27-129.
[4] 孙远征,夏昆鹏.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06:363-365.
[5] 邵子杰.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85-86.
[6] 蔡军红,张宇霞,吴碧梅,等.中药浴足对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疗效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
[7] 陈丽丽,徐玉梅.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中风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
[8] 陈晓娜,黄小丽,廖莹莹.耳穴埋豆配合五音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3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01:55-56.
[9] 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1):851-855.
[10] 范瑞明,杨 丽.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49-151.
[11] 黄流清,赵忠新.褪黑素能类药物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3):166-170.
[12] 劉素芳,张远玲,李 霞.耳穴埋豆配合放松训练对中风后失眠的护理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11:2132-2135.
[13] 贾志明.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14] 李 云.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失眠症的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13).
[15] 刘 刚,赵德军,白 浪.失眠病因病理及非药物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81-282.
[16] 李宏建.睡眠障碍可能会增加卒中风险[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1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