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

2019-03-20拉巴多吉

传媒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受众

拉巴多吉

(西藏阿里地委宣传部(网信办),西藏 阿里 859000)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愈发高效,网络舆论方式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政府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及网络舆情环境时,需要对新媒体时代到来给网络传播模式带来的影响有所明确,了解网络舆情变化情况,并能够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

一、新媒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变化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

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传播模式愈发多样,诸如微信、微博等多种应用程序日益普及,网络传播主体与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融合,传播渠道也日益丰富。首先,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受众在网络环境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网络受众主体性也在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原本处于被动地位的网络用户参与网络传播的热情与能力不断提高,各种网络自媒体也日益涌现。越来越多的网络参与者开始进行网络信息的传播,或就某一件事进行解读、讨论或补充,网络上涌现的许多“意见领袖”对于这些事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或者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很大程度上由原本的客体转变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网络用户具备自主选择信息的意识及能力,且能够进行信息的自由传播。自媒体日渐普及,每一个网络用户都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二)网络用户具备固定性

目前,固定的网络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网络传播过程中,一点小事都有可能被不断扩大,成为引导舆论的工具。网络平台具备开放性与高效性等特点,信息可以随时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并影响较大的范围,进而影响社会现实生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越来越多的新闻门户网站及APP,实时进行网络信息的推送与传播,网络用户可以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对新闻进行点赞,或通过新闻评价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交流与讨论。

在这个不断传播、交流等过程中,随着新闻事件关注的群体越多,其社会影响力就越大,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掀起网络舆论风暴。而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新闻内容阅读、传播、评论的群体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主要在于网络用户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往往会选择固定网络圈子,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等。

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传播也会表现出群体性特质,通常在相对固定的网络圈子往往热衷于讨论相同或相近的话题。网络传播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相对固定性,还体现在网络话题面向群体的相对固定性,通常固定群体会对自身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网络信息比较关注,比如网络用户主要为东北人,则对东北相关信息就会非常关注。

二、新媒体影响下的网络舆情形态及舆情信息工作

(一)网络舆情形态变化

1.网络用户活动频繁

传统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网络信息的传播基本为单向传播,信息受众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表达渠道有限。BBS及论坛的应用,给了网络受众一定的表达空间,但互动性与流动性依旧有待提高。随着社交平台的日渐普及,网络传播互动性进一步强化,网络传播渐渐体现出全覆盖与高效率特征,网络舆论逐渐开始形成。移动智能设备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广泛普及,网络传播的障碍基本上全部消除,网络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被任何用户所接收,人们也可以相对自由地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新媒体平台的扩散与传播,为更多网络用户所接收。当相同或相似的意见不断累积时,网络舆论就产生了。

2.网络舆情快速更迭

网络舆论形成之后,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传播,被更多网络用户所接收,就这些网络舆论进行评价、讨论、补充或重新解读,会进一步形成新的舆论,如此反复,直到被新的舆情所取代。比如2016年12月受到网络关注的“罗一笑事件”,最初罗尔(罗一笑父亲)为女儿白血病女儿罗一笑撰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了全网用户的关注,网络舆论以同情小女孩为主,随后舆论风向转变,罗尔的行为被质疑“炒作” “圈钱” “诈捐”,随着各种证据的不断涌现,网络舆论彻底反转,形成新的舆论内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信任危机,直到罗尔通过微信平台打赏所募集的善款被原路退回给打赏用户,这件事才算尘埃落定,并在短短几天被新的网络舆情所取代。

3.政府舆情控制弱化

传统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甚至由政府决定信息传播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向受众传播的,信息真实性存在不足。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具备高效性、广泛性、普及性等特征,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控制能力日渐削弱,自由度相对较高的舆论环境下,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网络舆论缺乏有效引导。但同时,各国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措施,比如通过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以进行网络监管,对有害信息加以屏蔽,或扶持主流媒体网站以引导社会舆论等。

(二)新媒体下的网络舆情工作

1.巨大的信息采集量

如上所述,新媒体具备迅捷性、开放性及便捷性等特征,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意见表述的现象愈发普遍。同时,智能移动网络设备普及程度的提升,也进一步促使网络信息规模的扩大,大规模的网络用户,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并传播海量信息及观点,对于网络舆情监督与控制工作而言,也带来巨大障碍。

在对网络舆情加以应对时,政府应当充分明确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尊重网络用户的主体地位,面对网络用户的质疑或疑惑,应始终保证坦率真诚,以人为本,与网络用户平等对话,以减少网络用户的抵触心理。同时,政府部门要时刻关注网络舆论,一旦发生舆情事件时,政府要能够在第一事件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并正面应对,掌握舆情的解释权与舆情的主导权。比如针对掀起网络舆论的谣言,相关部门应当第一时间明确其巨大影响,技术明确事件内情,并予以应对。

2.网络舆情监测预警

在网络舆情工作难度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连续化与动态化的监测工作,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度量并采集,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综合分析,预测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对网络舆情动态实施把控,做出等级预报,并开展舆情控制、引导与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就网络舆情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收集各种舆情信息,做好信息分析工作,对舆情信息去伪存真,切实保证舆情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有效规避虚假信息。当网络舆情信息预警系统对危机发生概率及风险程度加以确定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与解决方案,对不良舆情的发展加以控制。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应当充分明确技术变革对网络环境造成的影响,了解网络舆情变化对政府舆论控制提出的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信息采集与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工作,对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加以弱化,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受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消费舆情
舆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