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育人视域下的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析
2019-03-20刘昀朱文珊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刘昀 朱文珊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一、全过程就业教育格局的内涵
全过程,即指就业指导教育的时间范围。高校应遵循就业教育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发挥就业工作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的功能,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就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的有效路径
高校根据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将就业教育渗透到大一至大四学生在校成长成才和进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大一年级
大一学生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面对学习要求、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校园活动、管理方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压力与困惑。高校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化需求,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发展目标,并通过大学四年的实际行动为之奋斗。
(二)大二年级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部分大二学生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存在较大偏差,加上学习内驱力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够,无法抵御外界诱惑与影响,针对大二学生这一行为特点,高校应通过开展专业竞赛、课内外学术竞赛、校友讲坛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不断完善就业计划,并通过实际行动缩小自身与合格职业人之间的差距。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体验周、创业体验周等相关主题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三)大三年级
升入大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未来的职业选择:考研、出国、或是自主创业等等。这个时期的教育重点是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几个方面全面地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认知。高校应开展简历门诊、模拟面试厅等形式的就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同时,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坚定学生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四)大四年级
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服务体系,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就业观、社会适应性、诚信、毕业生文明离校等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用人单位需求,有效实现自身发展需要。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精神引领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拓展谋生手段。
(五)后大学时代
这里论述的后大学时代,指学生毕业离校后进入职业生涯的阶段。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的结束。相反,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友会、开展活动,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社会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不断延伸教育终点,继续发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就业工作的育人实效。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把校友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训及经验,进行梳理,以便在校学生参考借鉴。对校友进行教学质量、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反馈出学生在校时接受学校教育的质量,从而有利于高校及时进行反思,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科学设计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体系,不断寻找育人质量提升的途径和手段。
同时广泛开展社会用人单位调查,在感谢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同时,对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诚信度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开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中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改革和今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
本文所论述的全过程就业教育,不仅包括从大一到毕业后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就业创业课程教育,还包括从专业课到就业创业课,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创新,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这种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甚至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将会发挥就业教育最大化的育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