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的影响
2019-03-20潘虹胡荣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潘虹 胡荣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由此可见,新媒体在生活中的普及率非常高,高职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网络时代具有活跃度的一支生力军,必将被新媒体改变人际交往模式。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高职生新媒体使用情况,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与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单方面的,而由移动信息技术支撑发展起来的第五代媒体—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备及时、即时、交互、创新和多元等特点,本质特征是具备数字化技术和互动性传播功用的开放媒体,其快捷、实时的信息互动交往平台比落后呆板的传统媒体更加实用,实现了“以点带面”的传导,而在其逐步占据信息传媒主市场的当下,更以美妙声音、优美动画、精彩文字、动感视频迅速抓取大学生眼球,通过微博、微信、QQ、网站等新兴媒体形式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从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思想表达、才能展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二、新媒体对高职生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拓宽学生信息渠道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大学生的思维与眼界都在不断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海量信息接触到更多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使用广泛信息来源搜索自己专业的具体岗位要求、企业发展现状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社会,明确发展规划;而微博、微信、QQ 群、飞信、易班、PU平台等多种即时通讯工具,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及时对大学生心理动态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细化到班到组的校园信息传播平台,方便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利用网络开始“网上护航”,各类门户网站和终端提供了多种信息传播媒介选择,实现了师生全天候“零距离”沟通交流,减少了传统信息传递上带有的层级性和滞后性,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具时效性,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网络互动和无关痛痒的言谈举止中,师生关系不断接近融洽,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帮促学生成长成才。
(二)提供开阔视野
新媒体环境带来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生活模式。在众多互联网平台上,学生易被气氛自由轻松、思维语言表达开放的氛围影响,更加愿意表达诉求,展示自我,表达意愿,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助力。多种新媒体文化样式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引发学生探知欲;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商、“黑科技”产品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此外,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主题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途径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和多样化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坐拥天下”,饱览天下群书,接触前沿动向,从而紧跟形势,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促进创新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三)促进人际良性交往
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和广泛运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时代,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蕃篱,使人际交往方式经历了“面对面”到“人-媒介-人”的交流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从依据语言文字,转变为依赖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人与人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全天候”的关系,人际传播的平等性被推向了更高的程度。作为这一改变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分享与团结意识淡薄,不易适应集体生活,人际关系淡漠;而用微媒体工具与亲朋好友、同学沟通互动,将现实交际圈“虚拟化”,扩展了他们的“朋友圈”,有助于丰富业余生活,舒缓各方面压力情绪,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此外,新媒体具有的私密性和隐匿性,也使一些内向害羞、不善交际的大学生乐于使用,藉以实现情感的交互和表达。
三、新媒体对高职生思政工作的不良冲击
(一)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长期以来传统社会的相对封闭性,使国人也养成了相对严谨的道德行为;而多媒体网络的开放性,给网络监管带来很大难度,言论发表的无节制性容易导致学生群体出现道德价值失范。改革开放40年来,资产阶级腐朽的价值观通过网络涌入国内,侵袭着大学生的头脑,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先进的,但新媒体实际交往空间的延伸,使一些反社会、反国家的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的高职大学生,囿于个人心理素质和理论素养匮乏,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和诱惑,出现理想信念转移、价值观错位等问题,从而对他们的道德素养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如果出现不负责任和居心不良的媒体人,借用学生好奇心大肆传播不良信息,加之以各种网络言论、思想观点、舆论导向的影响,容易让大学生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时期误入歧途,这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平添了障碍。
(二)影响正确是非观的形成
高校长久以来都是各种思潮交锋的先发地点。作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入侵,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流入国内,一直试图瓦解我国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学生长期被包围在这种信息下,容易遭到利用,也不利于他们明辨是非。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学生做好应有的提醒和保护,要善持国人以传统文化为豪的心态,坚信并运用我们的东方智慧,建立真正的东方文化自信,在面临挑衅信息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防止文化入侵的同时,有目的地学习、借鉴和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本土民族文化的免疫力,以文化交流为契机,迎接挑战,包容并蓄,以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不断为民族文化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
(三)过度依赖网络影响社会心理
“电子毒品”是针对网络电子商品重要危害的一种生动描述,长期沉溺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与现实世界的隔离,虚拟网络环境还会导致“网瘾”的产生。经调查,在回答关于“新媒体带来的困惑”,53.6%的同学认为“时间分配趋向于碎片化”,25.4%的同学认为“影响健康,耽误学业”,57.9%的同学认为“容易成瘾,且很难戒除”。可见,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降低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网络快餐式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新的生活样态。毫无节制地网上冲浪,对大学生群体的视力、颈椎造成严重生理性损害,还伴生抑郁、迟钝、焦虑等症状;熬夜打游戏“猝死”的反面教材也比比皆是,网络带来的社会隔离感也会使学生产生自我迷失和角色反差的网络人格障碍,在当前网络监督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甚至有些人格偏激的学生,或经人煽动,做出不计后果的违反道德良知的网络行为。
四、结语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大学生的发展有利有弊。高职生在面对新媒体良莠参半的巨大信息流冲击时,要努力获取实用信息,而不是一味获取娱乐或负面信息。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应秉承包容的态度;而我们务必要做的是:加强理解、广泛传播主流社会思潮,善用新媒体紧跟时代,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