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域下的杭商精神论析❋
——纪念杭州改革开放40 周年
2019-03-20尹晓敏
尹晓敏
提 要: 一部杭州的改革开放史, 就是杭商的拼搏史和杭商精神的淬炼史。 杭商的崛起内蕴着深刻的伦理精神, 积极的道德力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杭商精神总结归纳为锐意创新、 诚信兴商、 敬业勤勉、 群体协作、 爱国济民这五个方面, 并将杭商精神置于伦理视域下予以解析, 以图打开一个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维度, 为更多杭商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杭州改革开放40 周年的历史轨迹及其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知名杭商企业, 一位又一位的杰出杭商代表, 为我们系统梳理、 提炼、 诠释杭商精神的内涵特征提供了丰富而又鲜活的素材。 一部杭州的改革开放史, 就是杭商的拼搏史和杭商精神的淬炼史。 立于40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 深入反思杭商的成长历程, 我们发现, 商业活动中伦理道德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密切。 就杭商而言, 其迅速崛起与发展内蕴着深刻的伦理精神, 积极的道德力量在杭商这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经济群体的商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彰显出显著提升经济效益的工具价值。 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 中所言, “每一种美德也必然会得到适当报答, 得到最能鼓励它、 促进它的那种补偿”, “财富和人们的尊敬是对这些美德的恰如其分的补偿”[3]。 本文将深深印刻着杭州历史文化痕迹、 独具特色的杭商精神[4]置于伦理视域之下, 解析其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对商业经营、 企业发展的影响, 展现伦理道德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内生关系和正相关性; 通过打开一个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维度, 给更多杭商提供长期发展的智慧和启示。
一 锐意创新: 责任伦理与自我升华相统一
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 创新也是当今时代的最热词语和最强音符。 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是实现“破坏性创造”, 通过创新去改变这个世界。 “杭商商脉之所以生生不息、 绵延千年, 勇于创新是根本原因。”[5]回溯杭州商业史, 从不缺乏教父级的创新引领者。 从春秋时期的商圣范蠡到晚清巨富胡雪岩, 再到靠锐意创新立于竞争潮头的两代杭商, 他们的创业故事、 商业哲学已经镌刻进历史, 成为经典教案。 改革开放之后的杭商, 被公认为国内最富创新活力和最具创新能力的商业群体。 杭商敢想敢试敢创新、 敢破敢立敢担当, 他们以拥抱未来的勇气、 敢为人先的锐气、 蓬勃向上的朝气, 领全国创新创业风气之先。 从改革开放初期杰出杭商代表冯根生在杭州中药二厂( “青春宝” 前身) 内部打破“铁饭碗”, 试行干部聘任制和员工劳动合同制, 以“国企改革出头鸟和急先锋” 的姿态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机制改革开始, 到世纪之交杭商领袖马云以50 万元起家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创新性地建构了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门户网站模式、 亚马逊B2C 模式、 eBay 的C2C 模式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 再到当下植根于杭州这一自主创新“国家队” 和双创“新地标” 的沃土, 其发展如红日初升的新锐杭商——大健康产业的陈海斌(迪安诊断)、 李天天(丁香园)、 廖杰远(微医), 互联网金融的李治国(挖财)、 何俊(铜板街)、 孙海涛(51 信用卡), 新药研发领域的丁列明(贝达药业)、 景书谦(鸿运华宁), 还有杨隐峰(泛嘉国际)、崔磊(乐客独角兽)、 张朝设(港流股份)、 林子翔(斑马仓)、 张佳(和瑞实业)、胡伟宏(葆元家庭农场)、 宫瑞成(星博体) 等杭商后起之秀, 都充分彰显了杭商百舸争流敢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最重要的道义责任”[6], 这是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伦理维度, 也是企业家商业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杭商群体勃发的创新精神固然有其商业追求的动因, 但是更离不开杭商超乎常人的自觉意志和自我升华。 因为企业创新的过程异常艰苦, 是在深度思考、 潜心研究、 长期积淀的基础上对已有商业模式、 经营法则、 管理理念的扬弃, 其间需要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认准目标后锲而不舍的付出, 需要企业掌舵人具备高度的理性自觉和不凡的责任意识。 正如知名杭商华丰新材董事长叶志群所言, “创新是一场极其艰难的突围战”, 需要在残酷厮杀的红海中坚守信念。 因此, 杭商锐意创新的精神品格, 根本上是源自恪守责任伦理和实现自我升华的高度统一, 并集中表现为走出“舒适区” 持续奋斗, 学会从零开始,去掉光环再立新功, 与时代同行创造历史。 事实上, 很多卓越的杭商铿锵前行, 成为行业翘楚的取胜钥匙, 正在于“而今迈步从头越”, “突破定势谋发展”。 例如,著名杭企杭州聚光科技, 从单一平台的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供应商, 发展成为目前“国内领先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靠的就是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并在主导产品上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发明专利。 安防巨头杭州海康威视, 在锁定其安防行业独角兽地位的基础上, 又指向“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更高战略目标, 通过“算法+芯片+应用” 撬动AI 生态新支点,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海康。 从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成长为估值超1600 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独角兽企业, 杭州蚂蚁金服凭借领先的数字银行解决方案, 同时斩获2018 年中国金融创新两大奖项—— “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 和“十佳金融科技产品奖”, 其中关于重塑移动端金融、 统一大数据中台、 基于AI 模型驱动的智能风控、 线上线下融合核心的创新思路, 都属于全球领先水平, 其区块链专利数更是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 另外,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划推进“万向创新聚能城” (集聚大批科学家、创业者、 创新者、 创造者的创新平台) 的万向集团新任董事长鲁伟鼎, 或是紧跟智慧经济、 人工智能大趋势, 致力于实现丝绸行业“工业4.0” 的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 则更是将老牌杭商居安思危、 大刀阔斧、 创新引领、 破茧腾飞的精神气质展现无遗。
二 诚信兴商: 德性伦理与利益追求相统一
诚信兴商, 长期以来被一代代杭商奉为圭臬, 是杭商实现德性伦理与财富诉求相统一的价值标杆。 杭商早已深深地认识到, 诚信是修德进业的伦理支点, 商业主体内修的个人诚信美德以及基于这一内在人格美德所养成的诚信自律, 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道德基石。 只有诚信经营的企业才会有永续的市场人脉。 商亦载道, 只有在恪守德性伦理的基础上追求利益才能义利兼得, 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杭州商人笃信‘义利双行’、 ‘以利和义’ 的信条, 形成了言必行、 行必果的商业文化。”[7]作为第一部以典型事例叙述杭商精神的书籍—— 《中国杭商——超越资本的经营者》, 其客观地再现了杭商杰出代表们诚信创业、 信行天下的真实故事, 展现出杭商独有的精神特质。 商海沉浮, 大浪淘沙, 能留美誉以示后人的杭商, 无不将诚信奉为神明、 视若珍宝, 甚至将其内嵌于企业基因和个人人格之中, 成为标签式的印记。 从胡庆余堂的“戒欺” 经营, 到改革开放初期万向集团砸碎3 万套瑕疵产品, 再到近年阿里巴巴的“永不行贿” 和网易的“不赚快钱”, 诚信一直是杭州商业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底色。 百年老号胡庆余堂之所以能在今天成为全国重点中成药企业, 与其百年来坚守的“戒欺” “真不二价” “采办务真” 等经营理念息息相关。20 世纪80 年代初, 鲁冠球将3 万套已经卖出的、 微有瑕疵的产品收回后当场全部砸碎, 再把这批原本价值40 多万元的产品以6 分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废品站, 以此警醒员工: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产品。” 自此, “钱潮” 品牌也一路从杭州市著名商标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产品, 直至2007 年获得“中国世界名牌” 称号。如今的万向, 早已是杭商的金名片。 正是对诚信经营理念的严格恪守, 才使万向集团在时光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5 年, 马云提出的充满正能量的“永不行贿” 宣言, 更是意在杜绝“勾肩搭背” 的政商关系, 厘清党政干部和企业合情合理、 合法合纪交往的界限, 创造不靠行贿、 不走关系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制度环境, 营造诚信至上、 公平竞争、 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 还有, 2017 年10 月, 福布斯发布“全球250 大最值得信赖企业榜”, 网易因其“诚信经营、 优质产品服务、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而入选全球最受尊重公司, 是中国唯一上榜的互联网公司。 “不赚快钱” 的网易CEO 丁磊, 也获评2017 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 并在2018 年5 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杭商大会” 中获“功勋杭商” 的最高荣誉, 其扎根杭州发展十余年的重大功绩得到高度肯定。 同获“功勋杭商” 称号的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早在21 世纪初就以浙江省工商联和浙江总商会掌门人的身份, 于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诚信是每个建设者应尽的责任》 的倡议和《用责任集聚的观点理解民营企业的财富集聚》 的提案。 他曾多次强调指出: 没有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的企业, 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舞台, 大量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应当看到, 成功的杭商正是在恪守诚信兴商伦理道德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厚回报,实现了商业诚信与利益追求、 财富增值的高度统一。 从草根到精英, 从优秀到卓越,从能力到能量, 诚信为杭商生生不息、 繁荣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 年, 44 家杭企入围“2017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 占全国的8.8%, 占浙江省的36.67%, 入围企业数连续15 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全省第一。 如今, 对于身处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的杭商来说, 知荣辱讲诚信, 自觉承载道义、 责任、 使命与良心, 依然是杭商开疆拓土的重要法宝。 事实上, 越来越多的杭商已经自觉地将诚信守义纳入商业范畴,高度认同“拥抱诚信就是拥抱财富” 的理念, 自律地将诚以修身、 信以立业付诸行动, 在伦理与财富、 正义与利益的共进中赢得企业长青之制胜之道, 并使杭州商业文明薪火相传。
三 敬业勤勉: 职业伦理与个体发展相统一
敬业,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论语》 所云“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到《礼记》 崇尚的“敬业乐群”, 再到宋代朱熹的敬业论—— “专心致志, 以事其业”, 及至近代梁启超对敬业态度的高度肯定—— “敬业主义, 于人生最为必要, 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无不彰显出敬业精神之于个体职业发展、 生命价值创造乃至治国理政的非凡意义。 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 也曾多次强调“要始终保持敬业勤奋的精神状态”, “唯有勤奋敬业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业精神在人类道德的发展进程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一定社会文化精神在社会职业道德领域里的集中反映。”[8]对于企业家来说, 敬业精神意指在创业、 立业、 拓业过程中崇尚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认清目标不动摇, 抓住机遇不放松, 坚持发展不停步, 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 执着前行,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敬业勤勉、 以勤修德, 在恪守职业伦理中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是杭商精神的重要内涵。 改革开放初期, 相比南粤、 上海等地, 杭州的商业资本并不富足, 如今风云一时的杭商, 基本都是零资本创业、 赤手空拳打天下, 凭着专心谋事、用心做事、 一心成事的精神品质, 在秉持敬业奉献的职业伦理中精进前行, 并以此谋得个人自身与企业的持续成长。 宗庆后白手起家、 吃苦耐劳、 大器晚成的创业路,便是杭商精神的最佳诠释。 1987 年, 42 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 靠着14 万元借款, 靠代销汽水、 棒冰及文具纸张一分一厘赚钱起家。 从他戴着草帽、 蹬着平板车走街串巷叫卖, 到后来成为左右中国饮料市场格局的人, 从平地起楼到风生水起, 这其中经历的千辛万苦、 千锤百炼早已为人周知。 同理, “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 的鲁冠球, 也正是凭着勤奋刻苦、 无畏拼搏的意志品格, 从最底层的“泥腿子” 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商界大亨。 创建于1969 年的万向集团, 从鲁冠球以4000 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 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 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 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 从一个小小的铁匠铺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 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凭着一股坚韧苦干的精神, 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中国农民传奇般的创业故事。 如今, 在崇尚名家精品的新时代, 与敬业精神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更是让杭商企业家率先大放异彩。 “若以工匠精神为内核, 诞生在之江大地上的杭商已然是中国商帮中最具代表力的群体之一。 他们通过对产品、 技术、管理的细致打磨、 反复试错、 迭代创新, 不断重塑这个世界生产和生活的形态。”[9]大道于心, 匠心于品。 若论及以敬业价值观诠释工匠精神,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当然是杭商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 1997 年, 李书福怀揣着“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的理想进入汽车行业, 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 经过20 多年蓬勃发展, 总部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 的吉利集团连续7 年位列世界500 强,在全球拥有逾10 万名员工。 “不疯魔, 不成活”, 是李书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认为, 工匠精神的传承就是要不急躁、 不急于求成, 要耐得住寂寞潜心搞研究, 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得最细、 打磨得最好。 另外, 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也是杭商中践行敬业勤勉精神的典范。 从一家仅万元资产的农机厂, 到坐上电梯行业的“头把交椅”, 再到破局素有“工业之花” 之称的航空, 这位在制造业领域锤炼了40 多年的守望者始终不忘初心、 严肃专注、 锲而不舍, 用持之以恒的“匠心” 推动着“杭州质造” 一往无前。
从供给与消费两方面分析老龄化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影响存在的差异。供给角度,劳动人口占比每提高1%,第Ⅲ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将上升2.378%,第Ⅳ类地区上升0.023%,说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受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大,存在人才缺失问题。消费角度,老龄人口的消费每提高1%,第Ⅲ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下降0.375%,而第Ⅳ类地区上升1.972%,说明东部地区老龄人口消费有利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诚然, “敬业精神中个体道德的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10]。 但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道德主体的行为动机有合理的个人利益欲求, 并不排斥个体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追求利益的价值取向。 事实上, 在以伦理正当性作为商业行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以道义价值统摄功利价值的前提下, 取之有道的利益追求是提高人们敬业度,促使人们以严谨、 进取和坚韧的态度对待工作, 进而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四 群体协作: 关系伦理与和谐共赢相统一
“人生不能无群”[11], 善群则生。 群体精神是集聚人的社会性力量的无形纽带,也是引领社会主体在恪守群体互助关系伦理中实现和谐共赢的价值向导。 群体精神作为一种“与群体利害一致的意识”, 它是“以感知图式、 评价图式、 思维图式和行动图式的一致性为基础的, 正是这种一致性支撑着彼此极为协调的无意识的反应性默契”[12]。 善于群体协作, 乐于提携帮衬, 精于抱团作战, 是杭商经营活动的特色之一, 也是杭商得以群体崛起的重要条件。 在中国传统的群体本位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下, 杭商在商业交往中普遍认同以“尚中贵和” 为原则处理商业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以“和” 的生成性来补益“争” 的损耗性, 以“和” 的规范性来调节“争” 的失序性, 以“和” 的舒缓与共融来淡化“争” 的紧张与异化, 达到以和济事、 和争互补之效。 “‘杭商’ 文化和‘杭商’ 精神内涵是具有浓郁的江南文化特质的。 杭州的企业血脉里, 似乎都有儒雅的基因。 杭州商人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 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是合作竞争, 包括商商之间、 商和消费者之间相互支持、错位经营、 双赢共赢。”[13]当然, 杭商群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是有其可溯及的历史渊源的。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历史上几次大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迁入, 以及南宋建都, 对于杭州商业特点和商人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杭州传统人文特色以精致和谐为主, 更多地强调和合、 统一、 有序, 重视和谐、 安定和可持续发展, 重视团队精神和集群的协作配合。”[14]
群体协作精神就像是一条坚韧的纽带, 把杭商联结为一个整体, 经过风雨的冲刷和历史的洗礼, 积淀而成为一种文化内核,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杭商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2006 年7 月, 鲁冠球发给落难杭商——金义集团陈金义董事长的一纸传真被人们传为美谈: “陈金义同志: 我心痛! 事至此, 先了结。 要多少? 来人拿!” 透过寥寥数语, 扑面而来的是杭商们扶危救困、 同舟共济的侠义之情和豪爽之气。 现实中, 杭商之间的互促互生、 互惠互利、 彼此支撑的协作发展, 无论是产业布局的引领和匹配, 还是致力于资源整合的商业联盟, 都是以信任、 真诚为基础的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和市场共拓。 这种富含情感色彩的柔和元素是杭商精神的亮丽一笔, 能显著地增强杭商在经济活动中的个体“免疫力”、 整体凝聚力和群体竞争力。 例如, 近年来相当部分的杭商已在杭州市委、 市政府的倡导下, 在阿里巴巴、杭汽轮集团、 西子联合、 海康威视、 杭氧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下, 深入挖掘杭商协作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基于市场交易利益性互惠协作, 以及出于地缘、 习俗、 传统等因素的情感性协作基础上, 从信息平台构建、 协作能力提升、 协作环境改善和协作配套保障等方面着手, 构建符合市场规律, 符合杭州市情, 企业需要、 市场认同、 社会得益的产业协作生态链”[15], 打造满足不同规模杭商企业发展内生需求和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链闭环, 并借此实现链上企业的共创共赢共精彩,这便是杭商群体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又如, 2016 年成立的杭商大学作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本土企业家大学, 在培育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 视野和能力的领袖级杭商企业家的同时, 致力于搭建一个增进杭商企业家们圈层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共生共赢” 之平台, 打造一个聚合优质资源的创新生态圈, 促进杭商企业家之间的勠力同心、 携手同行。 再如, 2017 年, 在杭州市品牌促进会组织下发起成立的“杭州市城市品牌联盟”, 也是通过品牌联盟抱团作战, 共同破解品牌杭商企业在融资、 运营、 人才等方面面临的难题, 有效共享物流、 培训、 电商平台、 客户资源等,借助于品牌联盟这一充分彰显群体精神的战略平台推进杭商之间的“同业合力、 跨业合作”, 携手共建“具有独特韵味、 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五 爱国济民: 人格伦理与慈善公益相统一
杭商虽以经商为职业, 但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却绝非止于充其囊橐、 裕身肥家、 显亲扬名。 他们也有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理想和爱国济民的价值追求, 也期待“虽终日做买卖, 不害其为圣为贤”[16], 也认同通过立德、 立功、 立言赋予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永恒的意义。 从为富且仁、 以仁取众的胡雪岩创办钱塘江义渡、 开设胡庆余堂药号以悬壶济世开始, 大批杭商在取得非凡财富成就的同时, 重视人格形象,关注道德名节, 追求高尚品格, 在“内圣外王” “修己安人” 人格理想的驱使下,自觉选择将财富作为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回报社会的物质基础, 通过成立慈善基金、发展教育助学、 建造公共设施、 帮助困难群体、 关爱孤寡老人等诸多义举善行, 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2007 年1 月, 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发布了全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西子” 的战略目标和社会责任公之于众。 作为国内第一家全面、 科学、 系统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 杭商王水福曾明确指出, “健康的企业必须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有道德、 有良心的企业。 道德和良心的品牌树立起来, 百年企业才有希望”[17]。 其本人, 也因为在慈善公益事业中持续的突出表现而被授予首届“浙江慈善奖”。 2007 年5 月,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发起设立了非公募性慈善基金会——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 致力于教育事业、 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事业, 并庄严承诺将把他个人的大部分财富持续捐赠给该基金会。 作为改革开放政策下率先成长起来的企业, 娃哈哈持续发展的30 年, 也是践行扶贫开发、 回报社会的30 年。 除了在西部贫困地区投资85 亿元建立了71 家分公司, 承担“产业报国、实业扶贫” 的社会责任外, 娃哈哈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累计完成5.5 亿元的公益捐赠, “中国饮料大王” 宗庆后也是实至名归的慈善大家。 2016 年10 月, 徐冠巨治下的传化集团在成立30 周年之际, 拿出总价值30 亿元的现金和有价证券, 成立以“凝聚爱的力量、 创造公益价值” 为使命的“传化慈善基金会”, 用于精准扶贫、 医疗与健康、 教育与科技、 绿色与生态、 农业与农村以及员工发展与保障工作。 这一慈善大手笔之举, 使得徐冠巨荣登《2017 胡润慈善榜》 年度首善之位。 对公益事业素来慷慨、 已累计捐赠超300 亿元的马云, 则雄踞中国富豪慈善捐款排行榜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 马云还通过阿里巴巴, 致力于建立一个“平台全业务结合公益” 的独特的慈善生态体系。 “最广泛的参与” 是该体系最鲜明的特色, “让剁手党成为公益人”, 用新技术和商业基础设施提升公益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是其努力实现的目标。 2017 财年最新数据显示,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 2017 财年, 阿里巴巴平台和蚂蚁金服平台共推动社会公众47 亿人次参与公益。
除了如上列举的能充分彰显杭商公益伦理精神的楷模外, 在慈善事业中深耕多年、 贡献卓越的杭商还有吕建明(通策集团)、 沈国军(银泰百货)、 沈金荣(中策橡胶)、 沈爱琴(万事利) 等。 2017 年, 申通快递的陈小英(现金捐赠4000 万元,位列榜单第33 位)、 新湖集团的林俊波(现金捐赠2400 万元, 位列榜单第41 位)、爱大制药的金肖甬(现金捐赠2000 万元, 位列榜单第43 位) 等新锐杭商, 更是以入围“福布斯2017 年中国慈善榜” 前50 位的成绩大放异彩, 使传统商德在兴业报国、 爱国济民的善举中得到了充分升华, 也将杭商之美提升到了“良善之美” 的更高境界。 在第三届杭商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品质杭商” 颁奖仪式上, 《“我们” 杭商价值宣言》 隆重发布。 宣言倡议杭商企业要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 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坚持尽职尽责, “以担当、 奉献、 回报为己任”, 推动企业进行“超越资本的经营”, 更好地承担起市场责任、 用工责任、 环保责任和慈善责任。
六 结语: 新时代呼唤杭商精神再出发
伦理蕴意是杭商精神的浓重底色, 也是涵养杭商群体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伦理视域下解析杭商精神, 我们发现锐意创新、 诚信兴商、 敬业勤勉、 群体协作、爱国济民这五种杭商的精神特质交相辉映、 水乳交融, 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且保持自身特色的群体价值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相信新时代的杭商们必然振奋精神再出发, 行稳致远谱新篇, 并在追逐梦想的执着前行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杭商精神新的内涵。
注释
[1] 赭夫: 《中国杭商——超越资本的经营者》, 《杭州通讯》 2009 年第8 期。
[2] 《厉害了! 马云、 鲁冠球、 李书福等杭商被授予“改革开放杰出贡献100 人” 光荣称号》, 2018 年12月19 日, http://wemedia. ifeng. com/93875997/wemedia. shtml。
[3] ﹝英﹞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蒋自强等译, 商务印书馆, 1997, 第203 页。
[4] 关于杭商精神, 目前学界并无统一界定。 本文根据对杭商精神的理解, 将其诠释为: 所谓杭商精神,是指杭州籍、 外地籍在杭创业发展或杭州籍在外创业发展的企业家群体, 于杭州历史文化、 人文精神、 地域风貌等影响下形成的, 在商业经营、 企业发展、 自我实现、 处世之道、 品格素养等方面的主体性精神和类同化气质。 锐意创新、 诚信兴商、 敬业勤勉、 群体协作、 爱国济民是杭商精神的基本内容。
[5] 杜悦、 沈旭辉: 《新锐杭商加速度集群领跑未来》, 《杭州日报》 2017 年5 月16 日, 第11 版。
[6] 罗志敏: 《创新是科技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天津日报》 2016 年6 月27 日, 第2 版。
[7] 张俊华: 《杭州商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浙商精神的贡献》,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年第7 期。
[8] 徐涛: 《敬业精神的伦理价值》, 《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08 年第8 期。
[9] 刘礼文、 凌怡: 《是怎样的匠心让“杭州质造” 一往无前?》, 《杭州日报》 2017 年5 月5 日, 第15 版。
[10] 张海峰: 《试论敬业精神的伦理价值》, 《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10 年第10 期。
[11] 张觉校注《荀子校注》, 岳麓书社, 2006, 第95 页。
[12] 〔法〕 P. 布尔迪厄: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 杨亚平译, 商务印书馆, 2004, 第132 页。
[13] 赭夫: 《中国杭商——超越资本的经营者》, 《杭州通讯》 2009 年第8 期。
[14] 张俊华: 《杭州商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浙商精神的贡献》,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年第7 期。
[15] 许君波、 邱天: 《构建杭州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生态链》, 《杭州日报》 2015 年9 月21 日, 第13 版。
[16] 陈荣捷: 《王阳明〈传习录〉 详注集评》, 台湾学生书局, 1983, 第398 页。
[17] 《 “西子联合” 发布我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世界》 2007 年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