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口语化语言表达电视节目

钟 倩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引言

现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力加大。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广播电视台需要培养优秀播音主持人,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代表,应该凸显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播音主持艺术构成

(一)情感要素

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播音主持人,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对节目风格产生影响,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在节目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不仅要为观众传递基本信息,还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主持人与观众的感情交互。在听取信息的过程中,受众能够被播音主持人所感染,增强对电视节目的信赖度。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情感传递是重要功能,作为播音主持人需要寄予情感,凸显节目魅力[1]。比如,我国有许多情感类栏目,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梳理情感线索,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语言要素

播音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关乎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进行,作为播音主持人,必须做到口齿伶俐、吐字清晰。我国对播音主持人资历提出要求,播音主持人普通话必须达到标准,使观众听懂节目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语言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播音主持人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对纸稿上的文字进行重复,而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观众的思考,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意义,播音主持人应该启发观众深入探究,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比如,我国有许多社会类型的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需要让观众把握当下的社会动态,预测社会的发展情况,并对社会事件进行价值判断[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播音主持人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强化日常口语训练。

(三)形象展示

观众直观看到的是播音主持人的形象,作为播音主持人需要符合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气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播音主持包含的范围较广,其不仅指声音的传递,更指画面的输出,除了要提高表达能力之外,播音主持人需要展示良好形象,加大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以民生类型的新闻节目为例,民生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应该落落大方,举止端庄;以娱乐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例,娱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应该活泼乐观,幽默轻松;以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例,艺术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应该优雅亲切,温和有礼。作为播音主持人,需要分析不同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特征,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根据节目类型调整个人的形象风格。

三、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一)口语化特征

播音员和主持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对文本非常依赖,需要以文本作为依托,高质量地还原文本内容,传递文本信息;后者对文本的依赖性大为降低,需要将着眼点放在节目上,考察观众的现实需求,提高节目的可看性[3]。从这个角度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承担的责任不同,其对主持语言的遴选也有所不同。我国传统媒体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各个地方的电视台纷纷成立,为媒介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形成了多元化的播音主持风格,或亲切质朴,或鞭辟入里,或态度鲜明,留给当代人极其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我国社会文化语境出现变化,老一辈播音艺术家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再适用,需要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挖掘新的播音语言。

传统媒体面向广大观众,而观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正襟危坐的语言表达方式容易压抑观众的积极性,导致观众对电视节目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播音主持人逐渐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群众的语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社会大众倾向口语表达方式,这推进了媒介传播理念的创新,我国广播电视台更加关注社会大众需要,以观众为本位调整节目内容、节目类型。观众的审美情绪、个人喜好等直接关系着节目的稳态发展,而口语化表达方式贴合现阶段的传播语态,迎合了当代观众的现实需求,平添了电视节目的魅力[4]。

播音语言包括了媒介信息,具有艺术创作价值,其和普通艺术语言呈现区别。在艺术创作时,需要考察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受众的心理状态,拉近创作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播音语言创作者要始终和受众建立对话关系,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接收信息。播音主持人要确定场合,在不同场合应用不同的播音语言:在正式场合,播音主持人要采用朴实语言,精确传递信息;在非正式场合,播音主持人要采用生动语言,加速受众理解。

对当下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考察,发现播音主持人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更加明显。口语化倾向并不意味着播音主持人完全放弃规范化语言,而是整合了规范语言与口语,使播音语言更加活泼。播音语言的口语化拉近了观众与播音主持人的距离,实现了二者的互通交流。播音主持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真正地进入了群众生活。口语化传播并非口语至上,部分播音主持人完全采用口语,导致播音语言过于世俗化。在应用口语化播音语言时,播音主持人势必把握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突出口语语言的规范性,提升口语语言的交际性[5]。

播音语言口语化实际反映了当代社会对“美”的重新选择,在传统审美体系中,规范性语言才是艺术美的标志,播音主持之美依靠规范语言来表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发生变化,对“美”进行了再解读。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创作主体的激情,融入了主体对所传播信息的理解,增强了信息传播的人文性。当代美学的平民化属性明显,为口语化播音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播音主持人,应该遵循口语播音的规律,剔除口语中的冗余信息,保留有效信息,精简信息内容,提高主持质量。

为了提高主持水平,播音主持人应该开展口语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应该调整自身的口腔状态,稳定气息运动,注重句子的停顿、抑扬顿挫、节奏等等。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应该注重在创作中融入自身情感,提升情感表达效果,平添播音语言的美感。

(二)时尚化特征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播音主持作为艺术门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休憩之地。在接收信息时,人们可以获得片刻放松,感受生活的宁静。播音主持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还原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面貌,信息辐射的范围较广,不仅再现了当代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反映了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思考方式。为了优化信息内容,提升语言表达层次,我国播音主持人从时尚潮流中汲取精华,使语言表达更具时尚特征。

播音语言艺术的时尚性,体现在其与时代紧密结合。播音主持人对社会信息进行二度创作,在信息中融入了社会的流行用语等,凸显了主持的独特风格。播音主持人风格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风格,其可以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只有与时俱进,时时更新广播电视主持语言,才能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扩展新闻节目的传播范围。

播音语言艺术的时尚化迎合了社会潮流审美需求,给观众带来了愉悦感受,为了彰显播音主持的时尚魅力,播音主持人不得不提升生活品位。很多播音主持人在时尚浪潮中迷失方向,故意模仿台湾腔、欧美腔,东施效颦的结果不言自明,观众对播音主持人的这一行为并不买账。播音主持人的确可以从新的文化系统中引入语言方式,但应该整合不同的语言方式,增强主持语言的包容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发挥区域语言之长,使主持词汇包罗万象。我国春晚语言内容类似于诗朗诵,却有口语表述的特点,语势的国际化气息强烈,体现了时尚化魅力[6]。播音语言艺术的时尚化创新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立足观众的审美基点,博采众家之长。

(三)多元化特征

在电视节目中,播音主持人经常要为人物进行配音。以赵忠祥老师配音的《动物世界》为例,这档节目至今仍然是经典之作,回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迭,配音语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分工更加细化,很多声音独特的播音主持人转行成为配音工作者,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观众对电视节目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把握观众审美观念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焦点访谈》引入了记者配音的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争议,这实际上体现了时代审美的变化。引入记者配音方式能够增添节目的真实感,满足观众的观赏需要,使观众如临其境。在播音主持语言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的多元化倾向,考察受众的接受心理。比如,在纪录片配音过程中,需要判断纪录片的风格特征,对声音进行合理选择。针对自然类型的纪录片,应该选择内敛深沉的声音,让观众感受自然世界的瑰丽多姿,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需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壮大播音主持人才队伍。当下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出现新变化,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应该推进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口语化、时尚化和多元化。

猜你喜欢

口语化语言表达电视节目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邢非的诗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