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中小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

2019-03-20杨秀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办学核心素养

杨秀琴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5”。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构建“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提出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45”。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和支柱,支撑着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对于承载着西部贫困地区孩子希望和梦想的西部农村中小学而言,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定位不明

学校特色是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发展起来、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积极呈现。一所学校办学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就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因此,注重特色建设是一所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少西部农村中小学如同找不到“乡魂”的农村一样,办学宗旨不清、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方向不明,缺乏持续发展的抓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特色是什么?学生培养方向在哪里?教师怎样成长?校训是什么?校风是什么?这个校长来制定一套,换个校长来又是一套,换来换去,以致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方向。

(二)师资力量薄弱

优秀教师才能成就优秀学生,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在于有核心素养的教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得好:“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在校长,主体在教师。只有有教师,才能更好地落实与执行核心素养。没有校长与教师队伍,核心素养很难得以落实。[3]”而诸多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地域偏僻、观念保守、经费不足、设施落后等条件的限制,整体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科师资结构失衡。学校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年轻老师,而一旦培养成熟,很多又通过各种方式挤到城区学校,或者改行跳槽,使得农村学校留下的要么是年龄偏大的,要么是业务不怎么好的。因此,努力打造和留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最为紧迫的问题。

(三)管理水平落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制度对全校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而不少西部农村中小学缺乏现代理念和创新意识,没有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往往是制度跟着领导换,没有连贯性,管理缺乏长效机制。一些校领导“官位”思想严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师生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认为领导就是安排工作的,只是上传下达,既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怎么做?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没有科学性和规律性,无法体现公平竞争和实现管理激励;学校对教师业务培养与提升态度消极、举步不前,教研活动没有方向且形式化,教学改革固步自封、举步维艰,缺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远见性、可行性设计。

(四)校园生活单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认为:“城市中心的现代化模式,层层上移的资源格局和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应试教育单一轨道上的比拼,成为‘龟兔赛跑’。[4]”这可谓真实反映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的现状,切中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的要害。在现实中,很多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安排把重点放在中、高考考试科目上,学生从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基本放弃了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制约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建议

面对这些问题,西部农村中小学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做好学校顶层设计

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从根本上说,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处理好西部农村中小学和农村本身的关系,将其纳入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找到让西部农村中小学扎根农村的有力依据,真正明确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使西部农村中小学切实担负起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积蓄力量的时代重任,成为促进孩子成长、引领家长发展、传承人类文明和师生惬意生活的圣地。同时,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要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能兴师动众,动辄对着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5]”切实为学校“瘦身减负”,让学校回归立德树人主责主业,聚心聚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1、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好各项管理制度。西部农村中小学要在认真梳理学校制度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学校顶层设计,厘清学校办学定位,界定学校部门职责,落实学校安全责任,规范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工作效率,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其次,要注重人文关怀,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给学校带来活力。学校制度的执行,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不是一棍子用制度把人打死。因此,制度管理最关键的是要把制度从刚性要求转化为自觉遵守。在现实中,不少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很喜欢用制度“管人”,决不允许教师超越制度,表面上“管住了人”,学校却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必须坚决摒弃和克服这种现象。

2、强化教学管理。一是注重教学管理。教学是一门慢艺术,急不得也快不得。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学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必要举措。学校应制定出台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位教师将学校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课堂教学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多的活动。这要求学校须有一整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备好课”是一切的关键,不管是哪种课型,无论形式怎样变,课备好了,方向是明朗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有保障。学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课堂教学,深入教学一线,掌握教师教学的动态,对好教师的经验做法充分肯定、及时推广,对敷衍了事的教师严肃批评,敦促改进。三是做好教学研究。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繁重,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大多只能在校内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要通过建立和落实制度,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实实在在抓起来,切实有效地推动教师的成长。教研组应组织开展好研读一本理论书或一套业务期刊活动,相互作推荐、介绍,了解教研教改新动向;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教学,找出差距,采取“传帮带”,教师间相互选择帮扶和学习对象,同时要善于听不同学科的课,相互学习,逐步提高;开展问题研究,把教学中碰到的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作为教研课题去研究;四是开足开齐课程。新课程改革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互动,注重各学科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然而,不少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形式上将这些课程开齐了,写上了课程表,但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这类课程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切实扭转这种状况,按规定开足开齐开好课程。

(三)加强教师交流与培训

1、鼓励城乡学校资源共享,携手发展。西部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导致不少教师观念落后,教法传统、简单;而城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能及时接触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因此,应建立健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多开展一些校际交流互助活动,鼓励城区内教师到乡村学校传经送宝,推动先进学校对落后学校的帮扶,实现资源互享。

2、做好教师轮岗交流。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一个教师在一所学校呆的时间长了,他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等难免固化。因此,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要适时进行轮岗交流,推动教师在适应新的环境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持久而又默默地发挥作用的教育力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替代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地方文化等,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品味,彰显学校的魅力。经常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会让学校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富有朝气,思维变得灵动;又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应经常开展一些带有趣味性、生动性、教育性的活动,诸如舞蹈、书画、小制作、写作、演讲、朗诵、辩论、知识竞赛、校园歌手大赛、综合性实践等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效激发师生学习、生活的激情。

猜你喜欢

办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